美麗島紀行 | 拾書所
$ 288 元 原價 320
內容簡介
日本直木獎作家乃南亞沙首部中文版作品
考察史蹟風土,探訪耆老故舊
挖掘台日間的歷史情感與羈絆
繼司馬遼太郎《台灣紀行》後
又一深入探索美麗島的傾心力作

「台灣是一座非常複雜又困難的島嶼,
包含了各種不同的種族與歷史……
我認為關於過去的事,
不論好壞,我們都應該好好去面對。」
──乃南亞沙
「台灣究竟是什麼?
為了找到答案,乃南女士大步往前邁進,
簡直像是猛然掀開了蒸籠蓋,
她對台灣的愛如同熱氣般蒸騰而出。」
──2015年直木獎得主東山彰良好評推薦

乃南亞沙在日本是家喻戶曉的寫實派小說家,不僅著作等身,作品更多次被改編為電視劇與電影,而原本對台灣一無所知的她,在311東日本大地震後徹底改變了。「台灣究竟是座什麼樣的島嶼?」「台灣人究竟是怎麼樣的民族?」為了尋求答案,她至今來台30餘次,從北到南,足跡遍及基隆、台北、宜蘭、新竹、台中、台南、高雄與屏東,《美麗島紀行》即收錄她這2年來的旅台見聞,搭配親自拍攝的照片,鉅細靡遺記錄了她在台的點滴心得。

乃南亞沙對台灣歷史多所關注,就像要在短短的時間內把前此不曾好好認識的台灣樣貌、在日本被隱蔽的台灣歷史梳理清楚,她以感性細膩卻又條理分明的文筆真誠記錄下她的台灣考察,字裡行間可以讀到她對台日歷史羈絆的深刻感懷,彷彿有條看不見卻綿延不斷的繩索將兩者牢牢牽繫。她回顧台灣的歷史事件,前往前身是「新竹神社」的「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新竹收容所(靖廬)」,看見殘破不堪、由鐵皮屋頂與梁柱保護的繪馬殿,以及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王妃當年親手種植的老松,不禁感慨數十年來島嶼上的波濤洶湧不知淹沒了多少歷史遺跡,台灣人卻還是努力加以保存;她又造訪位在台南、主祀日本海軍飛行員杉浦茂峰的飛虎將軍廟,看著祭壇左側擺著日本國旗,右側則擺著中華民國國旗,想到這位日本青年竟成了披著亮麗衣衫的「飛虎將軍」,受到台南人永遠的愛戴,也深感台日之間溫厚的人情。

  《美麗島紀行》並非只是一般日本作家的台灣遊記,從書名即可看出乃南亞沙師法司馬遼太郎《台灣紀行》的企圖,因此書中不只記述旅行見聞,更有意識地探究台灣歷史、人文發展與政治局勢,她一一爬梳在日本鮮為人知的台灣樣貌,讓日本人得以深入了解台灣,台灣人也能一探日本作家的考察心得,時隔20餘年,或許足以接續90年代所寫就的《台灣紀行》,成為21世紀日本人台灣學的範本。

我的《美麗島紀行》緣起──乃南亞沙
我之所以寫下《美麗島紀行》,主要是因為日本的311大地震,地震當時我人在仙台出差,後來回到東京,發現東京看起來一副什麼事情都沒發生的樣子,讓我感到相當吃驚。
儘管我身邊的朋友對我說當時東京也是搖晃得很厲害、非常恐怖,但他們還是沒有辦法體會東北的慘狀。地震發生後,接連出現了輻射外洩、停水停電、食物匱乏等問題,受到這麼大驚嚇的日本人似乎第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應對、處置,但與此同時,台灣方面的善款也慢慢湧入。

我相信大多數日本人無法理解為何台灣人會這麼關心我們的地震,會願意為了救災捐出那麼多錢,其實這些日本人對台灣的印象大多是觀光勝地,很多人不知道台灣過去是日本的殖民地,這樣的歷史以前在學校都沒教過,因此我想大部分的日本人都覺得台灣很好玩、有些地方跟日本很像,卻不知道原來我們過去有這樣的淵源,所以我才想讓更多人知道這段歷史。

另一方面,當我遇到三、四十歲的台灣人時,他們也說以前課本也從來沒有教過日治時代的歷史,教的幾乎都是中國大陸相關的歷史,曾有一位女性告訴我,她的爺爺以前會寫一些像咒語一樣的文字,後來想想我才恍然大悟,那應該就是日文吧!我認為關於過去的歷史,不論好壞,我們都應該好好去面對。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