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件事比較可怕?
是不再被愛?還是看到我愛著的、而他也愛著你的那人不再相信你的愛?
他振筆捕捉每一個稍縱即逝的「瞬間」,藉此追索、架構出「永遠」。
他的意圖不是身處於當下的時代,而是讓愛與真理溢出時間之外──
=本書特色=
◎二十世紀法國首席文學大師悲劇性的一生最真實自剖
◎〈鞦韆上的假面天使〉阮慶岳專文導讀(標題暫定)
◎愛與背叛、虔誠與罪惡──悼念亡妻深情之作
◎收錄熾熱論藝術、論文學、論理想的紀德年少日記
◎法文直譯全新譯本|「法語譯者協會翻譯獎」首屆獲獎譯者擔綱翻譯
紀德對自身日記自道:
「但願有朝一日,某個跟現在的我年齡相仿、價值觀雷同的年輕人在翻閱拙著時會感到悸動,感覺自己受到重塑。除此之外,我沒有其他野心。」
《紀德日記》法國編輯讚譽紀德的日記「是一個百態千姿的文本」:
「紀德的日記是一個開放、多元、零碎但不零散的文本……貼近日常,描繪人生的高低起伏、偶然相遇,琴韻、書香,小說創作的契機,對萬般問題的思索──道德、美學、性愛、政治、社會學、宗教……《日記》的結構骨幹是紀德無時無刻不與自己進行的對話。作為思考、辯證、藝術剖析的場域《日記》也為作者建構出一座鏡廳,讓他的創作在那裡自由投射、折射、反射、繞射。」
=內容簡介=
瑪德蓮也許是最常出現於紀德筆下的女子,她們可能化為其他芳名,那聖潔美好的言行卻終究令人想起紀德自身最感虧欠的女子──表姊瑪德蓮。1926年出版的《如果麥子不死》中,紀德年輕而狂妄的筆止於與表姊結縭,彷彿對理想的疑惑全都在這一刻找到解答與寧靜歸宿。然而在紀德過世之後才出版的《遣悲懷》中,坦率揭露了自己在婚姻中企圖追求的美好,在後來的年歲裡全都一再遭到背叛,那是年輕時嚮往美與善的紀德始料未及之事。
〈遣悲懷〉寫最深的愛與最令人懊喪的背叛,另外收錄紀德談詩論藝的日記,天真爛漫,對藝術與生命抱著崇高理想與熱情,與〈遣悲懷〉的深沉悲愴堪稱強烈對比。愛情是一代哲人希冀藉以寄託自身一切藝術理想的美夢,然而在此純潔愛情中,希望與失望卻永遠各據一方。
=有關紀德為贖罪而寫的「人生二部曲」=
人生二部曲之一《如果麥子不死》|對善與美的戀慕 對自我最毫無保留的檢視
人生二部曲之二《遣悲懷》|紀德悼悔亡妻深情之作
=各界讚譽=
紀德是個無可取代之人,因為他選擇的是「成為」真理。他在年輕時就選擇成為無神論者,而在閱讀紀德日記中的文句時,我們絕不能把它們當作單純的事實說明,即便那是以直陳語態呈現;那些無不是盼望、祈願、敦促、頌揚、懊悔、責難。
經過半世紀之後,他終於真正成為自己心目中的真理,同時也成了我們眾人的真理。從此之後,今天的人們才真正得以成為新真理。
──沙特(法國哲學家)
或許我們可以把安德烈.紀德的《日記》看成是這位文學大師最關鍵的作品。它是一部充滿獨創性的撰述,在諸多層面上大膽逾越當時的主流道德觀——各種性愛禁忌、既定成見、僵化認知、意識形態及宗教禁錮;它時而嚴肅說教、時而妙趣橫飛,深沉穩健中洋溢輕盈不羈,行雲流水間不失緩慢沉澱,無論跨幅或縱深,均超乎所有人的預設。這本選集以有效展現編纂人員向來珍視的縮節藝術為自我期許,企圖在跨度及深度這兩個面向上淬鍊精華,以饗讀者。
──彼得.史奈德
是不再被愛?還是看到我愛著的、而他也愛著你的那人不再相信你的愛?
他振筆捕捉每一個稍縱即逝的「瞬間」,藉此追索、架構出「永遠」。
他的意圖不是身處於當下的時代,而是讓愛與真理溢出時間之外──
=本書特色=
◎二十世紀法國首席文學大師悲劇性的一生最真實自剖
◎〈鞦韆上的假面天使〉阮慶岳專文導讀(標題暫定)
◎愛與背叛、虔誠與罪惡──悼念亡妻深情之作
◎收錄熾熱論藝術、論文學、論理想的紀德年少日記
◎法文直譯全新譯本|「法語譯者協會翻譯獎」首屆獲獎譯者擔綱翻譯
紀德對自身日記自道:
「但願有朝一日,某個跟現在的我年齡相仿、價值觀雷同的年輕人在翻閱拙著時會感到悸動,感覺自己受到重塑。除此之外,我沒有其他野心。」
《紀德日記》法國編輯讚譽紀德的日記「是一個百態千姿的文本」:
「紀德的日記是一個開放、多元、零碎但不零散的文本……貼近日常,描繪人生的高低起伏、偶然相遇,琴韻、書香,小說創作的契機,對萬般問題的思索──道德、美學、性愛、政治、社會學、宗教……《日記》的結構骨幹是紀德無時無刻不與自己進行的對話。作為思考、辯證、藝術剖析的場域《日記》也為作者建構出一座鏡廳,讓他的創作在那裡自由投射、折射、反射、繞射。」
=內容簡介=
瑪德蓮也許是最常出現於紀德筆下的女子,她們可能化為其他芳名,那聖潔美好的言行卻終究令人想起紀德自身最感虧欠的女子──表姊瑪德蓮。1926年出版的《如果麥子不死》中,紀德年輕而狂妄的筆止於與表姊結縭,彷彿對理想的疑惑全都在這一刻找到解答與寧靜歸宿。然而在紀德過世之後才出版的《遣悲懷》中,坦率揭露了自己在婚姻中企圖追求的美好,在後來的年歲裡全都一再遭到背叛,那是年輕時嚮往美與善的紀德始料未及之事。
〈遣悲懷〉寫最深的愛與最令人懊喪的背叛,另外收錄紀德談詩論藝的日記,天真爛漫,對藝術與生命抱著崇高理想與熱情,與〈遣悲懷〉的深沉悲愴堪稱強烈對比。愛情是一代哲人希冀藉以寄託自身一切藝術理想的美夢,然而在此純潔愛情中,希望與失望卻永遠各據一方。
=有關紀德為贖罪而寫的「人生二部曲」=
人生二部曲之一《如果麥子不死》|對善與美的戀慕 對自我最毫無保留的檢視
人生二部曲之二《遣悲懷》|紀德悼悔亡妻深情之作
=各界讚譽=
紀德是個無可取代之人,因為他選擇的是「成為」真理。他在年輕時就選擇成為無神論者,而在閱讀紀德日記中的文句時,我們絕不能把它們當作單純的事實說明,即便那是以直陳語態呈現;那些無不是盼望、祈願、敦促、頌揚、懊悔、責難。
經過半世紀之後,他終於真正成為自己心目中的真理,同時也成了我們眾人的真理。從此之後,今天的人們才真正得以成為新真理。
──沙特(法國哲學家)
或許我們可以把安德烈.紀德的《日記》看成是這位文學大師最關鍵的作品。它是一部充滿獨創性的撰述,在諸多層面上大膽逾越當時的主流道德觀——各種性愛禁忌、既定成見、僵化認知、意識形態及宗教禁錮;它時而嚴肅說教、時而妙趣橫飛,深沉穩健中洋溢輕盈不羈,行雲流水間不失緩慢沉澱,無論跨幅或縱深,均超乎所有人的預設。這本選集以有效展現編纂人員向來珍視的縮節藝術為自我期許,企圖在跨度及深度這兩個面向上淬鍊精華,以饗讀者。
──彼得.史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