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建築:TKU architecture document. 2014-2016 | 拾書所

淡江建築:TKU architecture document. 2014-2016

$ 612 元 原價 720
本書集結了2014年到2016年淡江建築系學生優秀的作品以及系所活動,,從每一年學生的作品中可以了解學生無限的創造力及想像力…..
EA1 Studio 6
EA2 Studio 68
EA3 Studio 130
EA4 Studio 194
EA5 Studio 258
A+U Studio 312
Master of Architecture 348
PhD 364
Activity 378
回顧晚近建築的發展,我們所生活的都市長期處於創作與真實之間的極大落差,檢視腳下的世界,種種所發展的知識與學習的成就對比於真實世界的生活容器,似乎仍是越走越遠。二十世紀,世界經歷巨大的改變,建築卻逐漸發展成為「建制化的」專業。台灣建築的書寫正需要從經濟起飛的年代中,伴隨著地產發展所推動的專業與社會形象中看到自我的形象。簡化來看,學校教的是可以數出名號的建築師作品作為典範,而當我們行走在城市中一整天卻沒有看到這些被收錄而登出的作品,學校的教育仍舊處在於一種相對安全的環境中,因此只能夠過知識與視野的帶領來測量與真實的距離。縱使我們也討論種種的全球與在地的真實議題與回應了科技的發展。眼前,「建築」是長期被忽略的專業。
「找尋台北優秀的平凡建築」是去年在「設計理論」課程的期末作業題目。在「設計理論」課程說明中所強調,設計理論課不是要透過理論的引介,如招數般的教給方法,而是透過自身所能體驗的實踐來開展「理論化」的能力。建築的核心在「地方造作place making」,我們所看見的世界務實地面對物質世界的創造可能,也同時珍惜這個地方,看到他的力量,他是有機體。這是一點我對於長期在台灣對於建築學習的思考。
過去二十年是台灣建築發展的特殊階段,台灣的建築有機會與房地產維持一段距離,而我們解決了什麼樣的問題?「每天所見的世界,似乎並沒有在圖桌上被處理?」但是城市本身就是問題,生活世界本身就是問題?而跟著都市發展所形構的「建築」也可能是問題本身。
「建築」一詞本身的轉譯已經隨著台灣建築發展而擴大了向度與內容,建築是藝術、文化、經濟、社會、或是政治。加上普遍性的資訊擴大與文化經驗的多樣,這是在談哲學、內容或是工具也常常形成對話的困難。面對現實就像一盤未經辨識的「星海羅盤」的處境,因此,「設計理論」的任務在於移動羅盤與辯證的能力,也就是去揭露「看清楚」的重要性。因此,在課程綱要中我引用了一段話:
「建築與營建(buil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