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軍新文藝金像獎短篇小說佳作、文復會小說金筆獎得主──任真,最新力作!
● 集結多年筆耕精華,用詞典雅,富含哲理,忠忠實實寫出人性溫馨面!
本書分為三大篇目:親友篇、文史篇、雜說篇。第一篇親友篇,記述作者自19歲離家,42年海天遙隔後的還鄉感悟;以及與家庭親人和朋友之間的交往情誼。第二篇文史篇,藉由〈岳陽樓記〉、〈三都賦〉、《戰國策》、《資治通鑑》、駢體文等主題出發,抒發獨特的歷史觀點。第三篇為雜說篇,內容包含對社會現象的觀察、作者的從軍過往,以及對富貴名利得失的參悟和人情溫暖的追憶。
孝道出自天性,天性本善,所以才能行孝。這是性善說的解釋。
人性本惡,人之能盡孝,蓋由後天經驗與教育教養而成,這是性惡說對孝的解釋。
孝既非先天而來,也非後天經驗教育而成,而是先天本就有分善性加上後天經驗與教育,因而培育出我們深體父母養育恩深,待其年邁體衰,事事須人照應時,做子女的本應竭盡全力孝養父母以報養育大恩。這是性善惡混的說法。
我不管性善性惡,我只體會到母親自小替我擦屎擦尿餵飯餵水的辛勞。以及父親長年在外施教、省吃儉用,買田置產,以防兒孫凍餓以斃長遠計劃的勞苦。我長大成人之後,責無旁貸的應該好好孝養父母。
事與願違,數十年在外漂泊奔波,謀衣謀食,當父兄處在國家換了老闆之後,一切猛烈措施,讓他們衣食兩缺之際,心靈不知何去何從?醫藥不給,不知明日會不會太陽東昇?我卻不能以一茶一水供養父母,照顧兄姊。我感到愧疚而痛心。
休息一日後,次日掃墓祭祖。
祖先的墓碑全挖去充作水庫墊基石,祖父母等只有一堆雜草叢生的墳土;母親的墓經過芟荊除草後,較為整潔,此時祭拜,只是自己心靈枷鎖的解脫,無補於孝道有虧的實際。掃墓前,心靈一片空虛,掃墓後,回程中百感交集,心靈仍然一片空虛。
------
四、舊時王謝堂前燕
誰能彌縫天地人世間諸多憾恨呢?不能;不能只有悲苦,悲苦產生詩篇文章,讓後人悟出自憾恨中找到人生出路。
四十三年端節前,七五師自戌守整四年的金門調回台灣,基隆港下船,一列慢車把我們載往從基隆到宜蘭一帶守海防。金門島四年秋風颯颯,黃沙漫漫生活,一見台灣滿目蒼翠、綠蔭匝地景色,內心感到自己已進入神仙之都,眾佛之鄉。
步兵營都在海岸村落紮營立寨,直屬營連則隨師,團部在瀕海鄉鎮盤根固椿。二二五團上校團長廖發祥先生,黃埔軍校成都分校畢業,戰略戰術修養應屬上駟之才,每與戰役,無不身先士卒,無懼危亡,退守金門,大膽南日兩戰役,尤建殊功。他領導我們駐守頂雙溪。
頂雙溪與瑞芳比鄰,樸雅安靜,純粹為鄉村城鎮,小市街雖乏車如流水馬如龍盛況,但安靜地做點小買賣,較之金門當年無蒼林幽竹以資覆蔭,居民勞苦而貧寒,算得上是繁華鄉都。
衛生連駐於雙溪中學左側,簡陋的泥牆茅簷營舍內,一列房子,把三個擔架排安置得綽有餘裕。
營舍後面,則是深山耕稼居民往來道路,整日男女老幼,肩挑手挽路過,笑語諠嘩,農耕之樂不輸於城市貿易競爭之裕。
雙溪中學美術老師張伯鈞先生,是名畫家陳丹誠先生的授業師,山水翎毛,揮筆潑墨,無不栩栩如生,形神雙妙。戰火逼人,英雄落魄,張老師由當年譽滿藝壇,馳譽南北的士大夫境況,落難於偏遠雙溪中學謀一枝之棲,以免凍餒之虞。
我這個不成材的戰時亡命,自小愛好音樂書畫,家父只會教經史,缺少這類特長,老家又乏師資,投師無門,一生感到畫書潛能阨於環境與時代播亂,而不得以遂心願。
進入師範後,才偷偷學得一點藝術技能。
四十四年元旦,我為連上設計一張立體壁報、刊頭、詩文、標題、插畫,我一手包辦。壁報完成,連長恩公曾龍標少校,命人安置於雙溪火車站展出。
展出用意,一則以昭宣傳,再則亦表示以殺人為職業的軍人,並非全是屠狗殺豬之輩,文武人才皆在其中。
由於這張壁報,引起張伯鈞老師的注意。無巧不成書,在我閑逛該校校園時,恰好與半百之齡的張老師不期而遇。彼此作過禮貌性的點頭後,他問:
「小兄弟,你們連上的壁報很特別,很夠水準,是誰主編的?」
經他一問,我亦不由有幾分喜色,廢棄木料中終於有人發現一截可用之材。我說:「老師,是我編的。」
「你讀過書?」
「我師範畢業後在一所小學當老師,為了溫飽,並希望以後還有一點前程,我老爸把我送來當兵。」
張老師很驚訝,他啊啊連聲說:「當兵是賣命工作呀!」。
我回說:「我現在懂,我老爸當時不懂。」
「整張壁報是你一個人完成?」
「除了書寫,所有部分都是我一個人胡亂湊合的。」
「不錯,有水準。」
「謝謝老師。」
「你喜歡畫嗎?」
「喜歡。」我照實說:「在學校,美術老師只教家境富裕,買得起畫筆顏料宣紙的同學。我老爸一生省儉,我不敢開口向他索錢買畫材,所以,老師沒實心教我,我學得一點東西,全是偷偷學的。」
「你如果喜歡,我教你。」
我向張老師深深一鞠躬說:「謝謝老師恩典,我一定會好好學。」
● 集結多年筆耕精華,用詞典雅,富含哲理,忠忠實實寫出人性溫馨面!
本書分為三大篇目:親友篇、文史篇、雜說篇。第一篇親友篇,記述作者自19歲離家,42年海天遙隔後的還鄉感悟;以及與家庭親人和朋友之間的交往情誼。第二篇文史篇,藉由〈岳陽樓記〉、〈三都賦〉、《戰國策》、《資治通鑑》、駢體文等主題出發,抒發獨特的歷史觀點。第三篇為雜說篇,內容包含對社會現象的觀察、作者的從軍過往,以及對富貴名利得失的參悟和人情溫暖的追憶。
孝道出自天性,天性本善,所以才能行孝。這是性善說的解釋。
人性本惡,人之能盡孝,蓋由後天經驗與教育教養而成,這是性惡說對孝的解釋。
孝既非先天而來,也非後天經驗教育而成,而是先天本就有分善性加上後天經驗與教育,因而培育出我們深體父母養育恩深,待其年邁體衰,事事須人照應時,做子女的本應竭盡全力孝養父母以報養育大恩。這是性善惡混的說法。
我不管性善性惡,我只體會到母親自小替我擦屎擦尿餵飯餵水的辛勞。以及父親長年在外施教、省吃儉用,買田置產,以防兒孫凍餓以斃長遠計劃的勞苦。我長大成人之後,責無旁貸的應該好好孝養父母。
事與願違,數十年在外漂泊奔波,謀衣謀食,當父兄處在國家換了老闆之後,一切猛烈措施,讓他們衣食兩缺之際,心靈不知何去何從?醫藥不給,不知明日會不會太陽東昇?我卻不能以一茶一水供養父母,照顧兄姊。我感到愧疚而痛心。
休息一日後,次日掃墓祭祖。
祖先的墓碑全挖去充作水庫墊基石,祖父母等只有一堆雜草叢生的墳土;母親的墓經過芟荊除草後,較為整潔,此時祭拜,只是自己心靈枷鎖的解脫,無補於孝道有虧的實際。掃墓前,心靈一片空虛,掃墓後,回程中百感交集,心靈仍然一片空虛。
------
四、舊時王謝堂前燕
誰能彌縫天地人世間諸多憾恨呢?不能;不能只有悲苦,悲苦產生詩篇文章,讓後人悟出自憾恨中找到人生出路。
四十三年端節前,七五師自戌守整四年的金門調回台灣,基隆港下船,一列慢車把我們載往從基隆到宜蘭一帶守海防。金門島四年秋風颯颯,黃沙漫漫生活,一見台灣滿目蒼翠、綠蔭匝地景色,內心感到自己已進入神仙之都,眾佛之鄉。
步兵營都在海岸村落紮營立寨,直屬營連則隨師,團部在瀕海鄉鎮盤根固椿。二二五團上校團長廖發祥先生,黃埔軍校成都分校畢業,戰略戰術修養應屬上駟之才,每與戰役,無不身先士卒,無懼危亡,退守金門,大膽南日兩戰役,尤建殊功。他領導我們駐守頂雙溪。
頂雙溪與瑞芳比鄰,樸雅安靜,純粹為鄉村城鎮,小市街雖乏車如流水馬如龍盛況,但安靜地做點小買賣,較之金門當年無蒼林幽竹以資覆蔭,居民勞苦而貧寒,算得上是繁華鄉都。
衛生連駐於雙溪中學左側,簡陋的泥牆茅簷營舍內,一列房子,把三個擔架排安置得綽有餘裕。
營舍後面,則是深山耕稼居民往來道路,整日男女老幼,肩挑手挽路過,笑語諠嘩,農耕之樂不輸於城市貿易競爭之裕。
雙溪中學美術老師張伯鈞先生,是名畫家陳丹誠先生的授業師,山水翎毛,揮筆潑墨,無不栩栩如生,形神雙妙。戰火逼人,英雄落魄,張老師由當年譽滿藝壇,馳譽南北的士大夫境況,落難於偏遠雙溪中學謀一枝之棲,以免凍餒之虞。
我這個不成材的戰時亡命,自小愛好音樂書畫,家父只會教經史,缺少這類特長,老家又乏師資,投師無門,一生感到畫書潛能阨於環境與時代播亂,而不得以遂心願。
進入師範後,才偷偷學得一點藝術技能。
四十四年元旦,我為連上設計一張立體壁報、刊頭、詩文、標題、插畫,我一手包辦。壁報完成,連長恩公曾龍標少校,命人安置於雙溪火車站展出。
展出用意,一則以昭宣傳,再則亦表示以殺人為職業的軍人,並非全是屠狗殺豬之輩,文武人才皆在其中。
由於這張壁報,引起張伯鈞老師的注意。無巧不成書,在我閑逛該校校園時,恰好與半百之齡的張老師不期而遇。彼此作過禮貌性的點頭後,他問:
「小兄弟,你們連上的壁報很特別,很夠水準,是誰主編的?」
經他一問,我亦不由有幾分喜色,廢棄木料中終於有人發現一截可用之材。我說:「老師,是我編的。」
「你讀過書?」
「我師範畢業後在一所小學當老師,為了溫飽,並希望以後還有一點前程,我老爸把我送來當兵。」
張老師很驚訝,他啊啊連聲說:「當兵是賣命工作呀!」。
我回說:「我現在懂,我老爸當時不懂。」
「整張壁報是你一個人完成?」
「除了書寫,所有部分都是我一個人胡亂湊合的。」
「不錯,有水準。」
「謝謝老師。」
「你喜歡畫嗎?」
「喜歡。」我照實說:「在學校,美術老師只教家境富裕,買得起畫筆顏料宣紙的同學。我老爸一生省儉,我不敢開口向他索錢買畫材,所以,老師沒實心教我,我學得一點東西,全是偷偷學的。」
「你如果喜歡,我教你。」
我向張老師深深一鞠躬說:「謝謝老師恩典,我一定會好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