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從跟孩子的情緒做朋友開始:孩子鬧脾氣,正是開發全腦的好時機 | 拾書所

教養,從跟孩子的情緒做朋友開始:孩子鬧脾氣,正是開發全腦的好時機

$ 315 元 原價 350

終結每個父母的管教惡夢,
現在就開始跟孩子的情緒做朋友!

暢銷書《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作者新作:
孩子不是故意無理取鬧,
他們負責分析思考的大腦25歲才發育完全!
鬧脾氣等於告訴你,他們現在欠缺的能力!
將不良情緒在當下翻轉為成長的機會,
讓孩子學會受用一生的能力!

牛奶打翻在地上、孩子們因為搶玩具而哭鬧、老師又打電話來了……你有一堆家事要做,明天公司還要開會……在孩子成年之前,這樣的場景可能每天上演,筋疲力竭的父母很難不發火,但發脾氣後又會自責為什麼不能控制脾氣。
教養專家丹尼爾‧席格、蒂娜‧佩恩‧布萊森將告訴你,其實父母也是人,也會有情緒,但我們可以用更好的方式,讓情況變得和緩。如果你知道孩子負責理性思考的上層大腦要到二十五歲左右才會完全成形,你就能同理孩子並不一定是故意哭鬧。
丹尼爾與蒂娜從大腦神經科學出發,結合心理學,發展出一套已有無數歐美家長受用的全腦教養法,告訴家長該如何與孩子相處,引導他們的情緒,將失控轉化為成長的契機。一旦這麼做,負面行為(和處罰)的循環就會停止,不僅解決問題並帶來雙贏。

【不抓狂教養學,步驟一:了解大腦的三個C,有效管教並減少情緒反應】
1. 孩子的大腦正在改變和發展,我們必須調整期望,了解孩子在情緒和行為控制上經歷挑戰是一個必經過程。
2. 孩子的大腦會根據經驗改變,我們的工作是幫助孩子瞭解這些經驗帶來的意義,並在他們腦中有意識的轉化成「學習經驗」。
3. 父母愈引發出孩子更好的本性,就愈能要求他們三思而後行,或考慮他人感受,做出具有道德感和同理心的行為;孩子愈常使用上層大腦,它就會變得愈強壯,因為它正在建立連結,並且和下層區域更加融合。

【不抓狂教養學,步驟二:進行情感連結,讓孩子接納意見、深化親子關係】
●不抓狂的情感連結原則:
1. 把「鯊魚音樂」轉小聲:拋開過去經驗和未來恐懼的背景雜音。
2. 打破砂鍋追到底:把重點從行為本身轉移到其背後原因,為什麼孩子會這麼做?
3. 想一想「怎麼做」:你說了什麼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怎麼說。
●幫助孩子覺得自己被理解
1.傳達安慰:擺出低於視線的姿態,再加上一個慈愛的觸摸、點頭或理解的眼神。
2.確認:即使你不喜歡孩子的行為,還是要認知甚至接納他們的感受。
3.少說多聽:孩子情緒爆發時,別解釋、說教或否定他們的感受。好好傾聽他們的意思和心情。
4.反映你聽見的話:傾聽之後,把你聽見的話反映回去,讓孩子知道你聽進去了。

【不抓狂教養學,步驟三:重新引導孩子,讓管教效果長久】
●利用管教一二三:一個定義+兩個原則+三個效果
一個定義:管教即教導。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1. 為什麼孩子會做出這種行為?
2. 我想讓孩子學到什麼?
3. 我該怎麼好好教導這一課?

兩個原則:
1. 等到孩子(還有你自己)準備好。
2. 一致但不僵化。

三個效果:
1. 洞察力:幫助孩子瞭解自己的感受和對於困境的回應。
2. 同理心:讓孩子練習反思自己的行動會如何影響他人。
3. 修復力:問孩子有什麼方法可以彌補過失。

●不抓狂的重新引導策略
1. 減少用字,忍住不囉嗦
2. 接納孩子的情緒,並教導他們接納自己的情緒
3. 以描述代替說教
4. 讓孩子參與管教
5. 把「不行」變成有條件的「可以」
6. 強調積極面
7. 發揮創意
8. 教導第七感工具

【本書特色】
1.掌握全腦原則,就能發展自己的教養哲學,利用最佳方法讓孩子學到教訓!
2.了解孩子腦部發展知識,以及最適合每個年紀和階段的有用教養法!
3.冷靜且充滿愛意的和孩子培養感情的方法,不管孩子的行為有多極端,同時設定清楚一致的的界線!
4.孩子發脾氣時引導他們的訣竅,就是發揮洞察力、同理心並修正缺陷!
5.再棒的父母都會犯的20個教養錯誤,教你如何謹守並善用全腦教養的原則!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