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堆疊出創作的成果,二十年的歲月,《乾坤詩刊》一步一腳印,從無到有,從線到面,由面到立體成形,在詩壇中走出一片獨立的領空。
本書共分四輯:
第一輯 「名家手稿卷」
收錄王關瑜、向明、司童、朵思、李瑞騰、雨弦、孟樊、夏菁、徐瑞、陳填、陳克華、陳育虹、黃宗柏、張默、詹澈、楊小濱、落蒂、葉維廉、碧果、管管、蔡素芬、隱地、嚴忠政等人手稿。
第二輯 「現代詩得獎詩卷」
從王永成、田運良、 柯彥瑩、許博惠、楊語芸、謝松宏等人得獎作品中,讀出現代詩壇新生代的接棒實力。
第三輯 「創作詩卷」
從尹玲、方群、方明、白靈、古能豪、向明、李進文、汪啟疆、孟樊、阿布、林廣、洪淑苓、范家駿、許水富、喜菡、琹川、須文蔚、楊小濱、黃羊川、詹澈、魯蛟、薛莉、隱匿、顏艾琳、蘇紹連等已在詩壇耳熟能詳的詩人,以及詩人小荷、也思、千朔、王宗仁、黃里、黃鈺婷、黑芽、項美靜、愛羅、葉雨南、寧靜海、廖亮羽、然靈、賴文誠等活耀於詩壇的後起之秀。除此之外,也收錄許多華人世界的詩人作家作品。
第四輯 「同仁詩卷」
收錄詩刊同仁的作品,有丁文智、大蒙、卡夫、吳東晟、宋熹、李曼聿、季閒、林茵、林秀蓉、林煥彰、徐世澤、陳素英、曾念、曾美玲、紫鵑、閑芷、黑俠、葉莎、劉正偉、劉枝蓮、劉曉頤、蔡忠修、龍青、蕓朵、藍雲、蘇家立、龔華、靈歌等人。
■寫一首時空縱橫的詩──序《堆疊的時空―乾坤詩刊二十週年詩選 現代詩卷》╱蕓朵
時空堆疊出創作的成果,二十年的歲月,《乾坤詩刊》一步一腳印,從無到有,從線到面,由面到立體成形,在詩壇中走出一片獨立的領空。
透過時間的累積,一個詩刊在漫長的歲月中務實成長, 精神傳承,許多詩人擔任編輯工作,從社長到社員,以及眾多寫詩者與愛詩者,創作者與閱讀者,一起彙整為一條大河,流著對詩的熱情與關切,流著創作的智慧結晶,一日一日,月月年年,不但走過披荊斬棘的開創期,也成就今日穩定成熟的面貌,堆積的是許多人的心血,精彩的詩作,也透出作者與作品背後的每一吋光陰與努力。
詩刊的面貌像是一位長大成人的青年,從嬰孩般稚嫩到踏穩腳步的穩重,走出康莊大道的一段歷程。《詩選》的呈現, 在於紀念這樣的歷史,也在於呈現此刻的樣貌,更是再往下一個十年前進的起點。
回顧歷史是為了走出更美好的未來。二十週年的《乾坤詩選》呈現出重要的里程碑,詩選分為四輯:
第一輯是「名家手稿卷」(依姓名筆劃),收錄王關瑜、向明、司童、朵思、李瑞騰、雨弦、孟樊、夏菁、徐瑞、陳填、陳克華、陳育虹、黃宗柏、張默、詹澈、楊小濱、落蒂、葉維廉、碧果、管管、蔡素芬、隱地、嚴忠政等人的手稿,橫跨前行代詩人、中生代詩人的詩作與手稿,從這些珍貴的一筆一劃中,說盡詩人們努力不懈的精神,更在詩刊上留下親筆的書寫歷史。
第二輯是「現代詩得獎詩卷」,從王永成、田運良、柯彥瑩(余小光)、許博惠、楊語芸、謝松宏等人得獎作品中,讀出現代詩壇新生代的接棒實力。
第三輯是「創作詩卷」(依姓名筆劃),從尹玲、方群、方明、白靈、古能豪、向明、李進文、汪啟疆、孟樊、阿布、林廣、洪淑苓、范家駿、許水富、喜菡、琹川、須文蔚、楊小濱、黃羊川、詹澈、魯蛟、薛莉、隱匿、顏艾琳、蘇紹連等已在詩壇耳熟能詳的詩人,以及詩人小荷、也思、千朔、王宗仁、黃里、黃鈺婷、黑芽、項美靜、愛羅、葉雨南、寧靜海、廖亮羽、然靈、賴文誠等活耀於詩壇的後起之秀。
除此之外,也收錄華人世界的詩人作家,如王崇喜(緬甸)、扎西拉姆多多(北京)、安琪(北京)、朵拉(上海)、冰谷(大馬)、李宗舜(大馬)、希尼爾(新加坡)、秀實(香港)、南子(新加坡)、非馬(美國)、謝勳(美國)、若爾.諾爾(美國)、寇寶昌(哈爾濱)、曾心(泰國)、嶺南人(泰國)、華英(新加坡)、黃梵(南京)以及蘇清強(大馬)等詩人作品。
詩選的時間包含前行代詩人、中生代詩人以及新生代詩人,超過六十年的歲月,足以從詩人們關心的題材、寫作的表現方式、風格以及演變中,追尋詩人們的創作軌跡,同時,在地域空間上,從兩岸到馬華、新加坡,乃至於美國的華人世界詩人,皆有詩作收錄其中,跨越時間與空間,從橫軸與縱軸中呈現出詩的深度與廣度。
第四輯是「同仁詩卷」(依姓名筆劃),收錄詩刊同仁的作品,有丁文智、大蒙、卡夫、吳東晟、宋熹、李曼聿、季閒、林茵、林秀蓉、林煥彰、徐世澤、陳素英、曾念、曾美玲、紫鵑、閑芷、黑俠、葉莎、劉正偉、劉枝蓮、劉曉頤、蔡忠修、龍青、蕓朵、藍雲、蘇家立、龔華、靈歌等人。
詩人以關懷社會或書寫人情,以抒發個人感懷或是蟲魚鳥獸,小至蚊子,大至國家社會,生態與世界的關懷,對前行代詩人紀弦、周夢蝶的悼念與追思等等。世界在詩人的眼中自有個別趣味以及人文關懷,生活中俯拾可得的題材都能成為創作來源,詩的風格與技巧在詩作中展現出各自擅長的區塊,使得詩選在選材、技巧與風格上不偏於一方,這是《詩選》所要展現的包容並蓄的大度與精神。
因此,《詩選》從名家手稿紀錄著歷史,從得獎者的詩看出現代詩壇的傾向,從選錄的創作中,見出整體詩壇的狀況, 也在同仁詩選中,想見同仁在創作上的努力不懈。從各方角度的切入面向,詩選便不僅是一時之選,更能提供詩的創作者與愛好者對於目前詩人創作的深入觀察。
而走過歷史更能見出來時路的足跡,這些年來,同仁們致力於詩與其它藝術領域的「跨領域結合」,在詩與畫的融合上,有統領詩刊的總編煥彰老師的水墨畫猴子與及其它,來往兩岸的演講,對於詩的傳播與教育貢獻厥偉,將乾坤的精神廣佈在他的行跡之中,葉莎與正偉則是在油畫上融以詩意,我個人則是在書法上努力,東晟在古典詩上面的經營有目共睹,曼聿的隨筆繪畫等,將詩擴及到其它藝術上面……等等,讓詩有著更大的意象空間。
詩刊的茁壯成長與詩人們的熱情奉獻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除總編之外,紫鵑、葉莎、正偉等人先後負責詩刊的編輯工作、大蒙負責詩刊的封面設計,東晟負責古典詩的主編, 徐世澤先生則是詩刊背後默默的支持者,他寫古典詩,卻也對現代詩多所著墨,藍雲先生可說是詩刊的大掌櫃,總是帶著微笑,默默打點著詩刊大小雜務,每期出刊後的聚會,他總是不辭辛勞,親自提著厚重的詩刊,為同仁們帶來最新的成品,我每次從他手中接過詩刊,看到他臉上的笑容,總是倍感溫馨。
詩刊得以穩定成長,是背後每一雙手共同撐起的領空,因為無私的付出,不求名利的熱忱,才建造磐石般的力量,促成一個詩刊走過二十年歲月,還穩穩走在詩壇這條道路上。
■一點一字堆疊──《堆疊的時空―乾坤詩刊二十週年詩選 現代詩卷》編後記╱林煥彰
《乾坤詩刊》創刊20週年,出版80期,這是值得慶祝的事。編選「乾坤詩選集」《堆疊的時空》(分「現代詩卷」及「古典詩卷」合為一套),就是很重要的一種慶祝方式;因為所選錄的作品,都是從過去2012年至現在2016年底,五年中《乾坤詩刊》所出版的20期刊載的作品中選出來的。
過去我們已經出版了兩本「乾坤詩選集」,包括從第1期到第20期,在2002年我們編選的第一本「乾坤詩選集」《拼貼的版圖》(同年7月文史哲印行);和2011年,從第21期到第60 期,編選的第二本「乾坤詩選集」《烙印的年痕》(同年12月秀威釀出版印行);現在,這是第三本。
這第三本「乾坤詩選集」能夠順利編選完成,首先要感謝負責初選的五位同仁,他們是葉莎、林茵、季閒、林秀蓉、劉曉頤;由他們分別從第61期到第80期,選出近200家詩作,然後再經過創辦人藍雲先生一一登錄、發函徵求同意,除少部分作者或許聯繫上的失誤,沒有收到回覆、只得割愛外,計收錄128 家首詩作,是相當豐富、多元的;這部分作品,我們就收錄在第三輯創作詩卷中。
這本詩選集總共分成四輯,除上述第三輯創作詩卷外, 第一輯名家手稿,是《乾坤詩刊》從前任總編輯、詩人須文蔚教授十年前設立、一直延續存在的一個專欄;由於篇幅所限,我們只選其中25家手稿,相當珍貴,要感謝每位詩人無償賜稿支持;至於第二輯乾坤詩獎得獎詩卷,也是很重要的作品,是《乾坤詩刊》創刊以來所舉辦的第五屆「乾坤詩獎」現代詩組得獎作品,其初選工作,分別經由本刊另五位同仁負責,從應徵作品371件中挑選出40首入圍;五位同仁是龔華、靈歌、曾念、曾美玲、閑芷等;最後聘請三位決選委員,包括資深名家詩人魯蛟先生和兩位著名詩人學者蕭蕭教授、李瑞騰教授擔任;他們經過複審、決審兩個階段審慎、嚴謹的過程,評選出來的優異作品。這一部分作品,我們也是配合本刊慶祝創刊20 週年製作專輯,在2017年元月即將出版的《乾坤詩刊》第81期首度公布和發表;也由於他們的辛勞初選、複審、決選,我個人謹代表《乾坤》全體同仁向他們表達由衷感激。
還有,第四輯同仁詩卷的作品,是由每位同仁各自提供兩首限已在《乾坤詩刊》發表過的詩作,再由我彙集、視其詩作長短以及篇幅可以接納的情況下,或照單全收,或僅錄其中一首。不論怎麼做,總覺得很難十全十美、無法十分完善呈現每一位同仁傾心創作、最具代表性的獨特樣貌;也正因為如此, 我特地運用《乾坤詩刊》81期規劃、製作「同仁詩展」專輯, 展出25位同仁的新作,希望藉此機會讓有興趣、關心「乾坤詩人」的專家、學者、讀者們費心連結閱讀、參酌、對照,並且懇求大家給我們不吝批評指教。
當然,這些前前後後的瑣碎工作,能夠陸陸續續到位,拼接完成,我也要感謝每位同仁密切配合、合作無間,順利完成。
又為了完成這項有意義的工作,我個人因居於扮演的角色和職責關係,但自問能力有限,雖然在近半年中,為此已盡心盡力花費不少心思,也佔用不少睡眠和應該休息的時間,總還是戰戰兢兢的只能勉力趕在20週年慶的慶祝會前夕、為詩社和每位愛謢乾坤的同仁、詩人、作者、讀者、贊助者完成這件事, 呈獻給大家。
這裡我還該交代說明的是,本詩選有部分作者未附作者簡介,或由於聯繫不便,曠日費時,只得從缺,或有疏漏、沒有整理好,還請作者、讀者多多包涵。同時,本刊資深同仁詩人大蒙悉心設計精美大方、豐富內涵的封面,以及詩人詩學者同仁、元智大學中文系教授李翠瑛(蕓朵),在百忙中撥空寫序,個人更應該向他們一一致謝。
最後,所謂詩選,當然或會有見仁見智的優劣和差異出現,這是無法求得一致的標準;我們只用心盡到我們該做而能做到的事,一群沒有薪餉的隊伍,還得常常自掏腰包、形同蠟燭在燃燒自己,我能在寒冬、山區的寒舍裡無人聞問的情況下,自己抱著被窩自己取暖,完成這項編務,就自覺問心無愧了!
(2016.12.16╱09:19研究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