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比興系論 | 拾書所

詩比興系論

$ 458 元 原價 580

完整展現中國古典詩歌的「比興」觀念

顏崑陽教授的《詩比興系論》創見有三點:一、漢儒箋釋詩騷以降,「比」與「興」即混同為一。自此,兩者涵義之別,始終未有學者能辨析明確。顏崑陽以「物性切類」釋「比」,而以「情境連類」釋「興」,乃有效辨識兩者之殊義。二、近現代學界之「詩比興」研究,不明動態歷史語境之視域,將「比興」抽離觀念史,而靜態化、簡化為形象思惟或修辭技法之義;《詩比興系論》力矯此弊,讓「比興」回歸動態的觀念史,以詮釋歷代觀念的變遷。三、「詩比興」不僅是文學創作的表現法則,更是古代文人階層之社會文化行為的特殊言語形式,具有「言語倫理功能及其效用」的意義,這更是《詩比興系論》的重要創見。

本書第一篇〈從「言意位差」論先秦至六朝「興」義的演變〉。這篇論文的主題是提出「言意位差」的觀點,以詮釋先秦至六朝「興」義的演變。
第二篇〈《文心雕龍》「比興」觀念析論〉。這篇論文中,做了幾個比較確當的導向:展示一套文本細讀法、視「比興」為開放性、演變性的觀念、對「比興」觀念史做出確當的理解,以做為參照架構;然後將《文心雕龍》的「比興」觀念置入此一架構中。
第三篇〈論詩歌文化中的「託喻」觀念──以《文心雕龍.比興》為討論起點〉。本篇主題在於詮釋「託喻」這一觀念,在各時代的詩歌文化中蘊涵著什麼樣的意義。
第四篇〈《文心雕龍》二重「興」義及其在「興」觀念史的轉型位置〉。本篇論文詮明二重「興」義的內涵;接著,從《文心雕龍》新舊「興」義並陳的狀況,揭明他在「興」觀念史的轉型位置。
第五篇〈「詩比興」的「言語倫理」功能及其效用〉。古代士人階層的社會互動,都必須依循倫理關係;而「倫理」即是以「禮」的精神及形式,所建構的行為規範及秩序而「比興」是一種最典型的「詩性語言」。
第六篇〈從應感、喻志、緣情、玄思、遊觀到興會──論中國古典詩歌所開顯「人與自然關係」的歷程及其模態〉。「人與自然的關係」既是群體共對的「存在結構」,也是個體殊歷的「存在體驗」。因此,從詩之創生與表現的實踐歷程而言,必然涉及賦、比、興之為「用」及其效果。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