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蝦評鑑嚴選!新世界葡萄酒莊巡禮:橫跨中亞、美洲、南非、大洋洲釀酒產區,開拓前所未見的品酩新視野 | 拾書所

紅蝦評鑑嚴選!新世界葡萄酒莊巡禮:橫跨中亞、美洲、南非、大洋洲釀酒產區,開拓前所未見的品酩新視野

$ 432 元 原價 480
義大利重量級「紅蝦評鑑」系列專書隆重登場!
開啟葡萄酒品評與視野的全新體驗!

「紅蝦評鑑」媲美法國米其林榮耀,
是義大利最具公信力、權威性的美食&葡萄酒評鑑單位。
本書由「紅蝦評鑑」帶路,精選222家新世界酒莊,
橫跨以色列、智利、美國、阿根廷、澳洲等國的釀酒產區,
探索先進釀造技術、歷史遺跡、自然風光,
循著新世界佳釀的濃醇果香,
來趟活力四射的酒鄉之旅!

「新世界」頂級佳釀引發廣大討論:美國加州孟達維酒莊撼動了歐洲根深蒂固的釀酒思維,而智利酒款也被讚譽性價比極高,更有專家盛讚南非名酒皮諾塔吉擁有凌駕法國黑皮諾的潛力。到底「新世界」酒款是如何成為國際酒迷津津樂道的寵兒呢?跟著「紅蝦評鑑」,遊歷中亞、美洲、南非、大洋洲,前進「新世界」葡萄酒產區,從認識風土文化開始,拓展你的葡萄酒新視野!
「新世界葡萄酒」葡萄品種多樣,酒莊的釀產別具特色,促使酒款豐富、滋味鮮明,提供酒饕在餐食間選擇更多元!書中精選特色酒莊,領你穿過綿延谷地的葡萄園、走訪高科技設備的新式酒莊,探索冰酒生產大國,認識專業的飛行釀酒師!啜飲果香馥郁的新世界名酒,來場生氣蓬勃的葡萄酒饗宴!

◎探索4大洲釀酒產區,深入了解充滿魅力的新世界葡萄酒文化!
你知道以色列的「潔食葡萄酒」須通過猶太拉比認證?哪款傳奇甜酒讓拿破崙念念不忘呢?盲飲競賽奪勝的是哪個產區的「黑皮諾」?商船、軍隊、移民、傳教士又是如何促使葡萄酒文化遍地開花?
本書橫跨以色列、南非、美國、智利、澳洲等釀酒國,詳述新世界產區歷史背景、地理氣候、風土傳統、特色葡萄品種。深入煙硝戰亂中因葡萄酒而重獲新生的文明遺跡、移民村落;盡覽山脈、谷地間得天獨厚的葡萄田,發現富饒趣味的葡萄酒新天地!

◎尋訪222家風格酒莊,見識質量精良的實力莊園,開啟葡萄酒的世界之旅!
在歐洲傳統釀造法的基礎上,儘管部分產區受病蟲害、嚴寒氣候的衝擊,但在創新技術、尖端設備的輔助下,加上王牌釀酒師和契作葡萄農聯手,新世界酒莊的葡萄酒質與量依然展現懾人氣勢!
「紅蝦評鑑」嚴選超過二世紀至今仍備受酒迷喜愛的老酒莊,近幾年崛起的現代化酒莊,和以色列特有家庭式經營的「精品酒莊」,引領旅人深入莊園,一窺從產地到餐桌的葡萄酒豆知識。
在釀酒產業的帶動下,許多酒莊紛紛推出「深度遊程」,參觀自然農法栽種的葡萄園、主題節慶一日遊,並提供啜飲品質優良、價格可親的酒莊珍釀等,奧勒岡州「國際黑皮諾年會」更是酒迷們不容錯過的精彩盛事!愛酒的旅人,準備好要出發了嗎?

【本書特色】
1. 由飲食評鑑專業人士企劃撰寫,以獨特觀點深度介紹新世界酒莊、產地風土、文化故事。書中穿插「行家說法」、「葡萄酒豆知識」等重點提示,提供侍酒師、專業品酒人和釀酒職人等行家才深諳的知識與訊息!
2. 延請旅居義大利、擁有葡萄酒與烈酒專業認證的楊馥如教授擔任譯者,以深入淺出的筆法,詮釋4大洲新世界酒產區的歷史人文、自然環境、釀酒技法和酒款風味,協助讀者深入了解新世界葡萄酒文化。

★★★行家舉杯推薦★★★
鍾茂楨╱法國波爾多BONTEMPS葡萄酒協會榮譽會長

推薦序:
譯者序╱葡萄酒的新舊之間

我迷戀所有的老東西:老朋友、古老書籍、老地方,當然,還有老酒。從接觸品酒開始,所喝的大多是舊世界的葡萄酒,對新世界的酒興趣缺缺,因為我嫌它們不夠「老派」。但翻譯完這本書,讓我對新世界酒完全改觀。現在,家裡的餐桌上,常會出現南非、紐澳、智利、阿根廷與美國的佳釀,陪著我共享美食。
「新世界」一詞,主要用來描述新興的葡萄酒生產國,像是美國、澳洲、紐西蘭、智利、阿根廷、南非等,大抵來說是歐洲以外的國家,這些國家的釀酒產業多在歐洲的探險或殖民之後開始發展,約莫是十五到十七世紀之間,相較於歐洲和地中海沿岸動輒千年的釀酒傳統,不可謂不新。
在開始這本書的翻譯時,我決定放下偏見,敞開心胸,看看新世界酒的魅力(能耐)在哪裡?為什麼這些新世界的「小毛頭」在現今的國際酒界能和歐洲這個「老大哥」平起平坐,有些甚至超越歐洲古老酒莊的名酒?
這本書也帶大家走訪以色列和黎巴嫩。這兩個通常不會被歸類為新世界產酒國,但由於種族或政治、戰爭等原因,以、黎兩國一直到近百年才重新回到葡萄酒生產行列。以色列的釀酒文化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成熟發展,但是中世紀回教徒統治期間,因為伊斯蘭教規嚴格禁止飲酒,葡萄酒文化受到壓抑,許多重要的原生品種甚至銷聲匿跡;一直到十九世紀法國酒界的傳奇名人(這號人物究竟是誰,看書就知道囉!)將歐陸品種移植,一併導入釀酒技術,以色列的釀酒業才重新復甦。
黎巴嫩擁有五千多年的釀酒歷史。當時聰明的腓尼基商人用妙方保存葡萄酒,並帶著它們航行,讓這款迷人的飲品在地中海沿岸落地生根。時光流轉,四百多年前鄂圖曼帝國統治期間,黎巴嫩境內實施伊斯蘭教法,葡萄酒文化因此中斷,要到十七世紀中期才重新引起國際酒界的注意。七〇到九〇年代這二十多年間,黎巴嫩大小戰爭頻繁,這裡的農民冒著生命危險,在烽火連綿時分仍搶收葡萄、堅持釀酒,誓死守護家鄉田園;黎巴嫩甚至有一款在槍林彈雨中釀造出來的「亞拉克酒」,戰爭越火熱,賣得越好!
因著書裡這些有趣的酒知識,我「譯到哪兒、喝到哪兒」,每個章節伴著譯稿,來一趟「腦內旅行」的,總是那個地方所產的酒:以色列生產「猶太潔食認證」葡萄酒,這歷史悠久的發酵飲品,每一滴都是故事,古老又神祕的國度不禁讓人心生嚮往;行腳到黎巴嫩,興之所至,甚至做了一桌黎巴嫩料理來配當地的酒;南非有款傳奇甜酒,它的好滋味不但勾走了歐洲貴族的魂,更讓拿破崙心心念念,在聖赫勒拿小島的流放歲月裡,由這款甜酒陪著沖淡失志和抑鬱;至於美國,那帕谷地生產的葡萄酒近年來幾乎成了該國的象徵,但最讓我好奇的,卻是奧勒岡州的黑皮諾。葡萄酒大師珍西斯・羅賓森(Jancis Robinson)的註解很有意思:「奧勒岡的酒產量雖小,卻發出隆隆巨響。」
南半球也很精彩!怎樣的風土條件會被譽為世界上最適合生產葡萄酒的地方?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到智利走一趟;阿根廷「風吹草低見牛羊」,這裡的酒是大口吃肉的良伴,一度大量生產導致品質不良,但近年卻急起直追,甚至有酒莊復興印加和馬雅時代的釀酒古法;紐西蘭的葡萄酒產業從零開始,完全沒有歷史基礎,但是短短十多年間,卻在國際酒界打下一片天,生產不少頂級佳釀,其中必有過人之處;澳洲有個特別的行業叫「飛行釀酒師」,他們利用南北半球的季節交錯繞著地球跑,真像嗡嗡辛勤的小蜜蜂……
翻譯的過程,於是變成一趟非常快意的旅行,在舌尖上、在文化風土上都是。愛葡萄酒也愛旅行的你,準備好要出發了嗎?

──楊馥如╱本書譯者、《真食義大利:土地、餐桌與人情的一瞬相遇》作者

目錄:
前言╱令人著迷的世界葡萄酒
譯者序╱葡萄酒的新舊之間

Chapter 1:以色列

Chapter 2:黎巴嫩

Chapter 3:南非

Chapter 4:北美洲
加拿大
美國
-奧勒岡州
-加州

Chapter 5:南美洲
智利
阿根廷

Chapter 6:大洋洲
紐西蘭
澳洲

內容試閱:
Chapter 3 南非
自然景致宜人,葡萄田園廣袤無際,南非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不管是土質或氣候,皆適合葡萄種植;所孕育出的佳釀,白酒有獨特風格,紅酒則酒體渾厚。

◎美酒之地
在深入介紹南非的葡萄酒之前,一定要先理解這個國家的近代史。一六五二年,一群荷蘭士兵登陸好望角,起因於荷屬東印度公司為了壟斷商機,於是在知名的香料運輸航路上拓展貿易據點,因此開啟了南非的近代史。
在拓荒者眼裡,這塊處女地不但景色壯闊,地形、氣候、植被各方面和歐洲大陸也十分相似。南非開普(Cape Province)的首任地方長官,也是拓荒船隊的醫生揚.范里比克(Jan van Riebeeck)一眼相中這片新大陸的生產潛力,認為不論是氣候還是地理條件, 都非常適合栽種葡萄。他也命令之後抵達的下屬從歐洲帶入葡萄植株,好在南非開墾葡萄園。
一六五九年二月,首批栽種的葡萄得以收成,品種包括芳蒂娜麝香葡萄[註11]、小粒白麝香(Muscat Blanc a Petits Grains)、帕羅米洛(Palomino)。
初試啼聲就有好成績,也因此帶動了種植的風潮,南非各地紛紛開闢新的葡萄園,嘗試不同品種的生產。越來越多新移民加入土地屯墾,投入種植行列,葡萄酒的釀製量也因此增加,得以充分供應東印度公司往來船隻的酒品需求。
因著這層緣故,南非的葡萄酒隨即進入大量生產的階段,當時投入種植與釀製行列的, 多半為布爾人(荷蘭人口中歐洲各國後裔所形成的混合民族)。他們並沒有受過釀酒訓練,對葡萄酒文化也一知半解,所生產的成果差強人意。
一六七九年,當時的總督西蒙.范德斯特(Simon Van der Stel)在康斯坦提亞區(Constantia)大規模種植葡萄,也制定了一系列與種植和釀製相關的法令,嚴禁葡萄農過量生產,也不允許葡萄在成熟前過早收成;釀製葡萄酒的工作環境必須保持清潔,用來陳年的酒窖和酒桶必須依循衛生規範來處理。
除此之外,為了提供釀酒指標和清楚的法規,總督范德斯特更在開普市南方購置土地,建設標準葡萄園和酒莊以供參考,讓有心投入葡萄酒產業的生產者有實例可循。
時至今日,康士坦提亞區仍是南非相當知名的產區,也被視為該國葡萄酒產業的搖籃。
康士坦提亞產區在南非釀酒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回顧歷史,該區最重要的生產為「康斯坦斯甜酒」(Vin de Constance),在范德斯特總督開闢康士坦提亞地區的第一年便開始生產,以當地培植的白葡萄釀製,這款甜酒在當時歐陸的宮廷與王公貴族之間相當風行,被視為奢華、頂級的象徵。這款傳奇甜酒也是拿破崙的心頭好,在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St. Helena)的日子裡,康斯坦斯甜酒始終與他相伴。隨著歷史流轉,這個產區幾經轉手,之後更分畫成數個子區,並出現越來越多葡萄酒莊。這些生產者百花爭鳴,辛勤製造地方佳釀,將南非的美好滋味推向國際市場。
爾後的十七世紀中葉,在法國受到迫害、逃到南非避難的胡格諾派教徒也為這塊新大陸帶來前所未見的釀酒技術:來自法國的葡萄酒傳統文化與釀造法於是在非洲南部生根、發揚光大。
一路走來,南非葡萄酒的發展也經過不少波折。十九世紀中葉,英法兩國簽署貿易協定, 由法國進口至英國的酒稅降低,南非大量生產的葡萄酒不再有價格優勢。另外,十九世紀末的根瘤蚜蟲和枯萎病疫情也重創了南非的葡萄酒產業,直到葡萄農以美洲品種的砧木嫁接歐洲品種,全面施行葡萄園重種計畫,疫情才得到控制。這波葡萄黑死病重挫南非國內經濟,大部分酒莊因此面臨危機。
一直到二十世紀,南非的葡萄酒生產環境依然充滿挑戰,直到政府成立釀酒合作社(K.W.V.),致力提升高品質生產,南非身為新興葡萄酒國的生產道路才漸趨平坦穩定。南非國內有超過九成的葡萄酒生產者是釀酒合作社成員,所生產的葡萄酒須透過合作社來控管品質。
此外,種族隔離政策期間,南非的葡萄酒產業受到壓抑,彷彿是對這項政策無聲的抗議。一直到一九九一年種族隔離政策正式劃下句點,該國的葡萄酒生產才重新起飛,用亮眼的成績征服國際市場。許多新的酒莊紛紛萌芽成長,投注資金積極增設新穎的釀酒機具,南非佳釀在國際酒市行情日益升溫,全國的葡萄酒產業欣欣向榮。看準南非的生產潛力,釀酒人與酒莊經營者蓄勢待發,準備以頂級佳釀搶攻市場。南非全境葡萄園總面積超過十萬公頃,共計有四千三百五十座葡萄園、八十八個大小產區、兩百六十六座酒莊。葡萄酒也因此成為南非相當重要的出口商品。

◎產區、氣候和葡萄品種
南非酒產區的氣候和地中海型氣候相當近似,在開普一帶更是如此,夏季期間長,天氣晴朗、日照充足;冬季落在五月到九月之間,溫和而且水氣豐沛,整體來說,提供了葡萄生長的理想氣候。
南非的海岸線綿長,往內陸一百公里的沿海地帶多霧,幫助調節漫長夏日的高溫,讓葡萄不會因為溫度過高提早成熟。
以上所提,是在釀酒的前提下分析南非整體的氣候條件;值得注意的是,優良的氣候條件固然是葡萄種植的基礎條件,但天氣隨時在改變,怎麼樣展現當年的天時變化、釀出反映「年份」的酒,才是釀酒人真正的挑戰。
產區氣候、各地特有的土質、葡萄園所在的方位和坡度,結合成所謂的「風土條件」。接下來帶大家造訪南非各個重要產區,深入認識當地風土。

■行家說法
南非葡萄酒原產地法規
南非的葡萄酒生產規範,參考法、德、義等國,是以「原產地」分級。南非的「葡萄酒原產地法規」(Wine of Origin)的主要規範釀酒用的葡萄必須源於酒標上顯示的產地。另外,針對南非國內的銷售,法規要求某個葡萄品種若被標示在酒標上,該瓶酒須使用百分之七十五以上該品種葡萄釀製;銷往歐洲市場的葡萄酒,比例則須達到百分之八十五。若酒標上顯示產地,該瓶酒必須百分之百以該產地出產的葡萄來釀製。「葡萄酒原產地法規」的嚴格規範,確保了南非酒產的品質;隨著南非葡萄酒在國際市場的流通,該法的標準也逐漸提高, 讓南非酒產更具競爭力。以下簡述南非的各等級產酒單位:
酒莊(Estate):由一個或數個釀酒人組成,以自有農地所產葡萄釀酒,自產自銷。
次區(Ward):由風土條件近似的地域組成,南非的康斯坦提亞即為代表。
地區(District):規模較大,由幾個相連的次區組成,例如史泰倫博許和帕爾(Paarl),是南非最知名的產酒地區。
大區(Region):南非的產酒大區,占地廣袤,每個大區中包含數個地區和次區,例如伯貝克大區(Boberg)。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在討論南非的加烈葡萄酒[註12]時,來自帕爾、法蘭舒克(Franschhoek)、圖爾巴(Tulbagh)等地區的加烈葡萄酒,會以伯貝克大區知名貼標。
地理區(Geographical Unit):是南非「葡萄酒原產地法規」的最大劃分單位,包含西開普(Western Cape)、東開普(Eastern Cape)、林波波(Limpopo)等五個地理區。
順帶一提,南非葡萄酒標上常見的「Wineland」字樣,並不隸屬「葡萄酒原產地法規」任何一個等級。

◎康斯坦提亞次區
南非重要的產酒區康斯坦提亞風土條件特殊而且鮮明,透過此區的葡萄酒充分反映。之前已經提過南非葡萄酒生產的歷史背景,還有風土條件對釀酒的重要性。
康斯坦提亞至今仍是南非境內最著名的產區。這個地區近年來也歷經多項產業復興:美得讓人屏息的自然風景不但吸引了大批不動產業者前來,也是旅遊業蓬勃發展的主因。
康斯坦提亞產區主要位於開普半島,依偎著南非知名的桌山(Table Mountain),在氣候上深受大西洋影響,利於葡萄生長。此區沿海面向東南和西邊的葡萄園,除了有海洋水氣調節,更有桌山做為屏障,氣候溫和穩定,夏季氣溫最高不超過十九度,冬天亦有豐沛的水氣。康斯坦提亞地區的土壤多為黏土,排水性良好,也相當肥沃。
近年來葡萄園逐漸往山腳和山坡上遷移,海岸沿線空出的地段,則轉型成為高級住宅區。
乍看之下,這一波葡萄園的遷移似乎目的只在提升釀酒品質。但進一步理解後,不難發現搬遷背後「現代化釀酒」的動機:縝密的搬遷計畫不但考量了葡萄種植與環境條件的互動,也把科技釀酒融入考量,終極目標在於打造出品質頂尖的風土佳釀。

◎主要葡萄品種
最普遍的白葡萄品種為夏多內、白蘇維翁、塞米雍、麗絲玲、灰皮諾、白梢楠。南非的白葡萄酒風格獨特,香氣和滋味兼具,風味清新細緻、口感平衡,品質更是優良,充分展現風土特質,備受國際專家肯定。
為了展現白酒清新的香氣與細緻口感,許多酒莊在低溫環境釀酒,並盡量減少釀製過程中葡萄氧化的可能。
許多南非白酒在裝瓶後幾個月達到最佳適飲期,飲用前建議短暫醒酒,讓酒的香氣完全釋放,滋味會更臻美好。
整體而言,南非的白葡萄生產量多於紅葡萄,因為一直以來南非的土質與氣候條件被視為較適合種植白葡萄。但身為釀酒新興國,南非勇於挑戰、積極展望未來,在紅酒釀製上終於獲得亮眼成績,成功種植席哈、梅洛、卡本內蘇維翁、卡本內弗朗等品種,生產的佳釀酒體適中、酒色飽滿,鼻尖展現迷人的香料風韻,舌尖上的表現和諧平衡,滋味圓潤,深具陳年潛力。

■葡萄酒「豆知識」
良心釀酒計畫
自西元兩千年起,南非全國開始實施「良心釀酒計畫」(Integrated Production of Wine):在葡萄種植和釀酒過程中,使用友善地球、關照自然環境的方法,並且把消費者和葡萄酒生產者的健康放入優先考量。這項革命性的計畫,背後推手是「尼耶特弗比葡萄酒研究中心」(Nietvoorbij Enological Institute)。中心位於史泰倫博許地區(Stellenbosch),將近三百名專業人員長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