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用雜物 | 拾書所

器用雜物

$ 315 元 原價 350

一、筆墨

筆字從竹從聿,聿亦筆意,《說文》所謂:「聿,所以書之器也。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可知古時對筆的稱呼不一,其稱筆者,乃始於秦。又《爾雅.釋器》:「不律謂之畢。」註云:「蜀人呼筆為不律也,語之變轉。」則又作「畢」字。筆之義為述,《釋名》所謂「述事而書之也」。畢之義為畢舉,晉成公綏《棄故筆賦序》所謂:「筆者畢也,能畢舉萬物之形,而序自然之情也。」

筆據晉張華《博物志》,為秦將|蒙恬|所造。梁周興嗣作《千字文》亦云「恬筆倫紙」。但如晉崔豹《古今注》云:

古之筆,不論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即謂之筆。秦吞六國,滅前代之美,故蒙恬得稱於時。蒙恬造筆,即秦筆耳,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所謂蒼毫也。

是蒙恬所造乃今所謂毛筆,筆非即由他所創始的,他不過是改革筆的製法而已。又宋馬永卿《懶真子》亦云:

張子訓嘗問僕曰:「蒙恬造筆,然則古無筆乎?」僕曰:「非也。古非無筆,但用兔毛自恬始耳。」《爾雅》曰「不律謂之筆」,《禮》曰「史載筆」,《詩》云「貽我彤管」,夫子絕筆獲麟,《莊子》云「舐筆和墨」,是知其來遠矣。但古筆多以竹,如今木匠所用木斗竹筆,故其字從竹,又或以毛,但能染墨成字,即謂之筆。至蒙恬乃以兔毛,故《毛穎傳》備載之。

亦以兔毛所製的筆乃蒙恬所創始,非謂筆即蒙恬所發明的。同時可知最古的筆未必用毛,自秦以後乃以毛為常,而最普通的則為兔毛。兔毛尤以中山所出的為最佳,故韓愈《毛穎傳》以毛穎(筆)為中山人也。其後則用毛種類愈多,如晉王羲之《筆經》所載:

漢時諸郡獻兔毫,惟中山兔肥而毫長可用。先用人發杪數十莖,雜青羊毛並兔毳裁令齊平,以麻紙裹枝根令淨,次取上毫薄薄佈柱上,令柱不見。世傳張芝、鍾繇用鼠鬚筆,筆鋒勁強有鋒芒,余未之信,鼠鬚用未必能佳,甚難得。嶺外少兔,以雞毛作筆,亦妙。蜀中石鼠毛可以為筆,其名曰。人鬚作筆甚佳。

又如明屠隆《考槃餘事》所云,更較王說為多:

筆之所貴者在毫。廣東番禺諸郡,多以青羊毛為之,以雉尾或雞鴨毛為蓋,五色可觀。或用豐狐毛、鼠鬚、虎毛、羊毛、麝毛、鹿毛、羊鬚、胎髮、豬鬃、狸毛造者,然皆不若兔毫為佳。兔以崇山絕壑中者,兔肥毫長而銳。秋毫取健,冬毫取堅,春秋之毫則不堪矣。若中秋無月,則兔不孕,毫少而貴。朝鮮有狼毫筆亦佳,近日所製尤絕妙。

按:狼毫筆今亦名貴,據此則實始於朝鮮的。至於筆管,除竹以外,也代有增華,仍引《考槃餘事》所錄云:

古有金管、銀管、斑管、玳瑁管、玻璃管、縷金管、綠沈漆管、棕竹管、紫檀管、花梨管,然皆不若白竹之薄標者,為管最便持用。筆之妙盡矣,他又何尚焉?冬月以紙帛衣管之避寒者,似亦難用,悉不取也。

這許多金銀等華麗的筆管,誠如屠氏所說,均抵不過白竹管來得便利。王羲之《筆經》中也早說過:「昔人或以瑠璃象牙為筆管,麗飾則有之,然筆須輕便,重則躓矣。」只可作為麗飾,不能作為實用。但如《全唐詩話》韓定辭所說,則此種麗飾筆管,也別有用處的。《詩話》云:

韓定辭聘燕,贈幕客馬彧詩曰:「盛德好將銀筆述。」後彧答聘常山,問韓銀筆之事。韓曰:「昔梁元帝為湘東王時,好學著書,常紀忠臣義士及文章之美者,筆為三品,或以金銀雕飾,或以斑竹為管。忠孝全者用金管書之,德行精粹者用銀管書之,文章贍麗者以斑竹書之,故湘東之譽振於江表。」

是梁元帝即曾用以為記載忠義文士之用,然在他人未必有分得如此仔細的。而今的各種筆,各地恐怕都有,惟以人鬚為毫,於今似為少聞。唐張懷瓘《書斷》裡卻有一個笑話云:

嶺南兔嘗有,郡牧得其皮,使工人削筆。醉失之,大懼,因剪己鬚為筆,甚善。更使為之,工者辭焉。詰其由,因實對,遂下令使一戶輸人鬚。或不能致,輒責其直。

此恐為貪官之流,否則何得強責人以輸值的。

今筆以湖州所製為最佳,故世稱「湖筆」。然湖筆之聞名實始於元明,前則未聞。如《考槃餘事》云:

古者蒙恬創筆。南朝有姥善作筆。開元中,筆匠名鐵頭,能瑩管如玉;宣州有諸葛高,常州許穎。國朝有陸繼翁、王古用皆湖人住金陵;吉水有鄭伯清,吳興有張天錫,惜乎近俱失傳其妙。大抵海內筆工皆不若湖之得法。

按:南朝老姥今不能詳其人。鐵頭名見《酉陽雜俎》。諸葛高為唐宋時最著名的筆工。宋陶穀《清異錄》中即載其事云:

偽唐宜春王從謙,喜書札,學晉二王楷法,用宣城諸葛筆一枝,酬以十金,勁妙甲當時,號為「翹軒寶帚」,士人往往為呼「寶帚」。

《宣城縣志》更詳述其為宋時名人所稱譽云:

諸葛高,世工製筆,稱重薦紳間。梅聖俞次歐陽永叔《試諸葛筆》詩:「筆工諸葛高,海內稱第一。」黃魯直詩:「宣州變樣蹲雞距,諸葛名家捋鼠鬚。一束喜從公處得,千金求向市中無。」蘇子瞻云:「諸葛氏筆,譬如內法酒,北苑茶,縱有佳者,尚難得其彷彿。」林和靖云:「頃得宛陵葛生筆,如麾百勝之師,橫行紙墨,所向如意。」

然今宣城除紙以外,即未聞以筆著稱的。蓋諸葛筆自元以後,即為湖人所奪,如《西吳枝乘》所云:「吳興毛穎之技甲天下。元時馮應科者擅長,至與趙子昂、錢舜舉並名。今世猶相沿尚之,其知名者曰翁氏陸氏張氏,皆㕙毫也。」當時子昂以字名,舜舉以畫名,應科則以筆名,時稱為吳興三絕云。

筆與書法家最相密切,故古時有設筆塚以葬敗筆的,如《書斷》所云:「唐僧智永,積年學書,有禿筆頭十甕,每甕皆數石。後取筆頭瘞之為退筆塚,自製銘志。」《國史補》又說:「長沙僧懷素好草書,棄筆堆積,埋於山下,號曰筆塚。」

墨字從黑土,《說文》所謂:「墨者黑也,松煙所成,土之類也。」其創始或謂早在黃帝時,如明徐炬明《事物原始》云:「後漢李尤《墨硯銘》曰,書契既造,墨硯乃陳;則二物皆黃帝時始。」或謂遲在魏晉時,如元陶宗儀《輟耕錄》云:「上古無墨,竹挺點漆而書。中古以石磨汁,或云是延安石液。至魏晉時始有墨丸,乃漆煙松煤夾和為之。」此二說一則未免過早,一則未免過晚。《說文》為後漢許慎所撰,他已說到墨為松煙所成,是明明漢時已有墨了,決不晚至魏晉方才發明的。大約有了兔毛的筆,就有人發明了煙煤的墨。《輟耕錄》又云:

晉人多用凹心硯者,欲磨墨貯沈耳。自後有螺子墨,亦墨丸之遺制。唐高麗歲貢松煙墨,用多年老松煙,和糜鹿膠造成。至唐末墨工奚超與其子廷珪,自易水渡江,遷居歙州,南唐賜姓李氏。廷珪父子之墨,始集大成,然亦尚用松煙。廷珪初名廷邽,故世有奚廷珪墨,又有李廷邽墨,或作庭珪字者,偽也,墨亦不精。宋熙豐間,張遇供御墨,用油煙入腦麝金箔,謂之龍香劑。元祐間,潘谷墨見稱於時。自後蜀中蒲大韶、梁杲、徐知常及雪齋、齊峰、葉茂實、翁彥卿等出,世不乏墨。惟茂實得法,清黑不凝滯,彥卿莫能及。中統至元以來,各有所傳,可以仿古。

從這一段記載裡面,頗可以考見中國自晉至元的一些墨工史略。今墨以徽州所產為最著名。歙即屬徽,可知由來已久了。至明代以墨名家的,可閱明高濂的《遵生八箋》:

今世所尚,以羅小華為最。羅之墨固善矣。余所見國初查文通龍忠迪墨,碧氣龍氣墨,水晶宮墨,新安方正牛舌墨,石青填字赤金為衣者。蘇眉陽幼年所製,祖李遺法,臥蠶小墨。世宗時邵格之墨。如方于魯寥天一,九元三極,國寶,非煙等墨,亦皆精品。

其中尤以方于魯為最著名,他且刻有《墨譜》一書,當時為文士們所最羨稱。清代據錢泳《履園叢話》云:「近時曹素功、詹子雲、方密庵、汪節庵輩所製俱可用。」胡開文似又在其後了。

墨的製法是合煙煤和膠而成。煙煤又有松煙與油煙之別。松煙較油煙為佳,而徽地之松又較他地為佳,此所以徽墨能獨負盛名的緣故。古時惟有松煙,後則乃有油煙,如宋趙希鵠《洞天墨錄》所云:

古墨惟以松煙為之,曹子建詩:「墨出青松煙,筆出狡兔幹。」唐詩:「輕幹染松煙。」東坡詩:「徂徠無老松,易水無良工。」《聞見錄》云:「唐李超,易水人,與子廷珪亡至歙州,其地多松,因留居,以墨名家。」《仇池筆記》:「真松煤遠煙者,自有龍麝氣。世之嗜者,如滕達道、蘇浩然、呂行甫,暇日晴暖,研墨水數合,弄筆之餘,乃啜飲之。」近世稱徽墨,率用桐油煙,既非古法,墨成亦用漆為衣始光。東坡云:「光而不黑,索然無神氣,亦復安用?」殆此等耶。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