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賓遜漂流記 | 拾書所

魯賓遜漂流記

$ 277 元 原價 350

為什麼「魯賓遜式故事」這麼深入人心?引人關注,讓人忍不住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重述一次?科幻小說家艾西莫夫有一次給了一個非常動人的解釋,他說,魯賓遜故事其實是現代人的一個內在恐懼與自我叩問,這個大哉問是「如果有一天文明棄我而去,我該怎麼辦?我能生存嗎?」──詹宏志

詹宏志、南方朔、蔡適任(人類學家)、藍白拖(背包旅人)、雷克 Christoph Rehage(《徒步中國》作者)───叫好推薦

在世界的盡頭,他開始了他的旅程。
★忠於原著.全譯本翻譯

我從世間的罪惡中解脫出來了。
沒有肉慾,不求聲色,不慕虛榮,不再奢求什麼,
我是這塊土地的主人,
我高興的話,可以稱自己為帝王或君主,我在這裡沒有敵人……

英國作家笛福在1719年4月25日出版的小說。講述因一場船難而倖存漂浪到荒島的魯賓遜,如何靠著自己樂觀積極與永不放棄的精神,在極度物質匱乏的條件中重建屬於自己的文明。在孤島二十八年歲月中,他手腳並用地重新布局出自己的食衣住行,搬運船上用品、建造住所、馴養山羊、種麥植稻、烘焙麵包、打製桌椅,經歷地震淹水災……而困境每每在他化解危機時又一次降臨,魯賓遜面對恐懼與無止盡的孤寂,總是以對生命的信念與具備的科學知識,並藉由書寫,彷彿創造出對話的生活夥伴,在不斷不斷的自我詰辯中找到一條條出路。
在人心無法安靜的紛擾年代,種族宗教政治持續對立、社群高度互動氛圍之下,魯賓遜的故事使我們一方面讀見他有趣的創造性勞動,與當時野蠻文明觀念的衝突對決,可說是精采萬分的冒險傳奇,然而魯賓遜在建造外在有形事物的同時,也在試圖撫慰內心的焦慮與惶恐,他一邊著手建造,就是一邊在試圖扭轉現況,魯賓遜漂流記帶領長大後的我們逃離現實紛擾,進入孤島,展開一段與他人隔絕,完全面對自我的對話。當局勢看似天崩地滅,那被捣毀的並非表象的事物,而是我們心靈的荒蕪。59歲的笛福在三百年前,就寫出這樣一本融合文明再造與心靈重塑的超棒小說,據說是英國文學史上第一本長篇小說,笛福也因此書被譽為「英國小說之父」。
 生命密碼已經寫定──不甘平凡,淪為荒島奴?:魯賓遜一輩子懷著水手夢,胸懷勇闖天下冒險犯難之精神,不意第一次出船遇到風暴,第二次出船淪為奴隸又逃到巴西,第三次在成為實業家之前出船而於孤島生還,他被迫固著在此生活二十八年。魯賓遜的極不幸,是只要出海必遭船難,魯賓遜的極幸,是有機會完全脫離人群,真正和自己對話,並重塑自己。
 自在喜悅,活在當下的精神:魯賓遜說:「從這一刻起,我知道即使自己身處孤獨的環境,也能活得比任何狀態中更幸福。如此一來,我倒要感謝上帝帶我來到這個地方了。」荒島魯賓遜從不懷憂喪志,即使身處野人、野獸、生存條件艱難的環境他依然百折不撓,愈挫愈勇,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去改變周遭一切。
 小時候讀魯賓遜:一場從零到有的文明再造歷程。書中各種創造性勞動,搬運船上用品、建造住所、馴養山羊、種麥植稻、烘焙麵包、製桌椅,編織、和野獸野人智鬥,滿足讀者對冒險傳奇的閱讀樂趣,展現航海時代西方人對於拓荒與征服異域的企圖,歌頌啟蒙與浪漫主義時期鼓吹的人定勝天之理。
 長大後讀魯賓遜,看見一個人在全然的孤獨中如何與心靈對話。假使人類注定脫離母體,每個人從降生一刻起,已經落入自己的荒島上,建造著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文明」。
 在書寫中創造一個對話的朋友:陪伴魯賓遜在荒島中的,除了上帝與聖經,還有他在日記中創造的另一個人格,讓他在與世隔絕般的孤獨中可以對話,交流。
 流浪的意義、生存的極限:出發是為了找到自我生命的價值。每當魯賓遜陷於抉擇,行動最後都成為他作為的勝利方。你很難類比生活在荒島還是生活在密集的都會,哪一個較幸福?哪一個壓力更大?魯賓遜讓我們明白,無論人身歷何等險阻,堅信自己才是創造自己價值的人,便不容易因外在困境動搖其志。「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 這是一部真正的實境秀。男主角叫魯賓遜。他每一集都帶給你不一樣的高潮。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