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失智症的八大法則 | 拾書所

改善失智症的八大法則

$ 253 元 原價 320
這樣做,可以改善失智症!
法則1 早期診斷,掌握治療失智症的黃金時機
法則2 確實了解治療藥物
法則3 處方藥的劑量,由家屬決定
法則4 失智症的治療方法依「類型」而異
法則5 三「不」:不指正、不批評、不責罵
法則6 有問題的行為,其實都存在著理由
法則7 鍛鍊不怕失智症的大腦
法則8 坦然接受外界的協助
在日本,家中有六十五歲以上、需要照護的高齡者,負責照護的同居人也是六十五歲以上的情況,稱為「老老照護」。近年來,日本已邁入超高齡化社會,老老照護成為社會問題,
這也可說是少子高齡化的表徵。另外,需要照護的原因,第一名雖然是腦中風,第二名卻是失智症,第三名則是高齡衰弱。
根據法國的某項調查,認知功能的降低約莫是從四十五歲開始。另一項調查也指出,若出現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大約三年內,每四人就有一人惡化。也就是說,四十五歲開始的認知功能降低,如果放任不管,很有可能引發失智症,往後的生活必須仰賴家人照護。
至於台灣失智症協會則推估,台灣二○一六年失智症人口已逾二十六萬人,大約每一百人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到了二○四一年增加到近六十七萬人,大約每一百人就有三人罹患失智症。面對失智症這個高齡化疾病,也有自己該做的功課。如果能及早發現失智症警訊,在患病初期阻斷發展,就能延緩對大腦的影響。
那麼,我們到底該怎麼做?
首先,從今天起,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改掉會讓認知功能降低的不良習慣。即使罹患失智症,只要盡早接受適當的治療或照護就能緩和症狀,並且好好了解什麼是「量力而為」的照護。掌握正確資訊,保持與地區社會的互動,做足準備,以防萬一。此外,互助互諒的心態與社會結構的重整,將是今後越來越重要的事。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