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2016 年全球顯示器產業開始進行全新的重整策略,最大的重整驅動力來自韓國業者開始調整生產策略,原有的LCD 生產線轉型至OLED 技術的量產據點。原本預期需求與獲利都將開始進行盤整的大型面板產業,卻從第二季開始跌破眾人的眼鏡,呈現不同於以往的榮景,從TV 面板至IT 類面板,都因為供給發生短缺而帶來新一波漲價的風潮。而這些在在都顯示各國廠商間的些微策略轉變猶如蝴蝶效應一般,牽動整體的產業後續的變動發展。
2016 年台灣顯示器面板產業產值為新台幣8,141.3 億元,較2015 年減少1%,原因除產品線持續從大型產品轉變為中小型面板之外,另外也因為2016 年台灣大型TFT LCD 面板業整體景氣呈現上下半年兩樣情的局面,上半年因台南地震之因素,使得產出受限,進而上半年影響營收。不過自下半年開始,則因韓國兩大業者的關廠效應,帶來了終端轉單的需求。雖然營收規模略減,但從獲利面來看,大多數廠商於2016 年已連續第二年達到全年正盈餘獲利目標,顯示台灣面板業者體質日益健全。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執行經濟部「產業技術知識服務(ITIS)計畫」,從事顯示器產業與市場相關研究已十餘年。本年鑑係由本中心電子與系統組負責規劃與編撰,期望從整體產業思維來觀測全球暨台灣顯示器產業發展動向、產品技術演變、以及未來趨勢與挑戰。由於經濟部不間斷的支持、各撰述作者翔實的研究成果,使本年鑑得以順利出版,以提供各界參考,在此一併致上謝忱。雖然本年鑑獲得不少讀者認同與肯定,但難免有疏漏之處,希望各界先進不吝批評與指正,以作為後續改進之參考。
摘要
2016 年整體而言,台灣面板業者善用折舊攤提壓力結束的優勢,持續進行產品線多角化的轉型,應用少量多樣,多重切割等不同於以往的生產方式,除了將產能利用率提高到最大之外,也讓生產效益與利潤極大化,更因此讓2016 年的營運持續獲利,強化經營體質。在2017 年的產品多角化的策略上,台灣業者將鎖定車用、工控、電子看板的產品強勢發展。這類型產品採高度客製化,因規格特殊所以單價與利潤表現都十分優異,預計年度出貨的力道將持續增強。
總結來說,2017 年台灣業者的發展策略是以謹慎擴產,在既有的消費性電子產品用面板的部分,以新尺寸、高解析度的產品做為區隔競爭者的分水嶺,同時多方面發展利基型產品以確保獲利,與過去衝刺規模經濟的做法大有不同,而這樣的策略轉變,相信亦能為台灣廠商在2017 年的獲利表現上再添助力。
本年鑑內容範疇包括除了涵蓋過去大家所熟悉的各種平面顯示器面板、上游關鍵零組件、材料等產業發展動向、技術發展趨勢等之外,同時加入目前新興的顯示技術議題,如AR/VR、有機TFT 等技術進行詳加論述,期望能藉由廣泛探討各種面板的市場及技術發展趨勢,以及相關上游關鍵零組件、材料市場、相關設備的技術發展,以及產品風貌變遷等趨勢進行分析,同時納入新南向政策涵蓋國家的需求特性,以及顯示器產業與5+2創新產業的連結,俾使報告的架構與內容更為完整。而這些在技術與產業的微妙變化,均透過本年鑑詳盡解析2017 年後的產業影響。期盼透過本年鑑的撰寫,在技術以及其他競爭國家的現況進行全面性的分析,提供國內產官學界在未來的策略選擇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