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正視彼此的差異,才能實現真正的正義!
當代政治哲學的思想起點 批判社會結構的不朽經典
民主政治中的社會正義,並不是一視同仁,而是濟弱扶傾。
我們必須正視弱勢團體的多元差異存在,
進而透過溝通民主,解除加諸其上的支配與壓迫;
形塑一個共享不同價值的異質公共。
------------------------------------------------------------------------------------------------------------------------------------------------------------------------------
◆ 20世紀最重要的女性主義政治哲學家 Iris M. Young 代表作
◆ 90年代至今社會運動及轉型正義論述的重要源頭
◆ 戳破平等假象,為女性、黑人、同性戀、老人、身心障礙者、勞工團體發聲
◇ 專文推薦
陳嘉銘│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助研究員
◇ 經典推薦
范 雲│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黃長玲│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陳昭如│臺灣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陳俊宏│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張君玫│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劉靜怡│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
(按姓氏筆畫序)
------------------------------------------------------------------------------------------------------------------------------------------------------------------------------
本書是當代差異政治與女性主義理論最重要、也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它的原創性奠定了英年早逝的 Young 在當代政治思想中的地位。在這本經典著作裡,楊批判當代政治哲學中的「正義」理論。她認為正義原則並不全然適用於分配典範,分配典範並不超然公正,社會更不應以普遍性為前提談論正義;這樣的正義,只會是一種迎合主流文化、由優勢團體所把持的平等假象。
為了修正缺陷,楊提出「差異政治」的概念。她認為談論正義時應以「支配與壓迫」的角度切入,先承認不同社會團體間的差異,釐清彼此間不正義的社會事實;同時,各團體應基於尊重差異、相互理解的前提下進行溝通,給予弱勢團體特殊優惠待遇,進而解除不正義。楊提出的差異政治是一種以差異性為前提的溝通民主;唯有如此,才能實現真正的公平正義。
楊將她對少數族群、女性、同性戀、老人、身心障礙者、勞工等弱勢團體的關懷納入探討,提出了一個極具批判性的全新概念,來挑戰既有的政治思想傳統,破除不平等關係。本書自 1990 年問世以來,深深啟發了日後歐美談論多元文化、性別政治、社會運動等轉型正義之議題,更將經驗傳至第三世界曾經歷劇烈民主轉型的國家,許多學者及社運人士皆受其啟迪甚深。同時,本書也為當代認肯群體差異的公共政策打開思想的理路。
★ 國外評論
楊寫出了一本極為重要的著作,明確表達了她的立場:挑戰柏拉圖至羅爾斯等人的正義論。──Andrew Murphy, Journal of Politics
這是一本優秀的作品,開啟了嶄新的正義理論。楊提出了許多深刻洞見,不僅拉出談論正義時需商榷的諸多議題,更分別給出足以回應這些議題的理論。──Will Kymlicka, Canadian Philosophical Reviews
楊用她那令人讚嘆的清晰與精確陳述,建構出一個「複數化」的壓迫解釋,用以描述所有以各種形式被壓迫的弱勢團體。──Signs
★ 國內推薦
民主讓我們有了選票,但,並沒有帶來平等。想要在民主體制中找到實踐平等的出路,必須先理解,不平等的本身是如何多元且多樣。關心民主理論、性別政治與何謂正義的人,都不該錯過 Young 的這本書《正義與差異政治》!──范雲,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本書是當代差異政治與女性主義理論最重要、也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它的原創性奠定了英年早逝的 Young 在當代政治思想中的地位。本書不僅挑戰了政治思想傳統中以分配正義為基礎的正義觀,也為當代認肯群體差異的公共政策打開思想的理路。──黃長玲,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正義不等於分配,空想看不到壓迫。直搗羅爾斯正義論的根基,Young 論差異與正義的經典之作讓宰制與壓迫的面貌變得鮮明;由此開啟的正義之旅,再也不同。──陳昭如,臺灣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本書的重要性不在於告訴讀者何謂「理想的正義社會」,而是在面對不正義的社會條件下,藉由聆聽並回應那些受到壓迫與支配的弱勢團體有聲、無聲的吶喊中,探索邁向正義社會的可能性。──陳俊宏,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已故政治哲學家 Young 以直視社會結構的批評角度,建立以具體改善弱勢群體處境為根本關切的政治思想。她強調的「結構性不正義」和「差異政治」,曾是多年前在芝大校園促使我認真思索社會正義與民主政治之間繁複關係的啟蒙學說;現在的我則相信,《正義與差異政治》也該是所有關心民主、文化、正義、認同甚至性別議題者的必讀作品。──劉靜怡,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
當代政治哲學的思想起點 批判社會結構的不朽經典
民主政治中的社會正義,並不是一視同仁,而是濟弱扶傾。
我們必須正視弱勢團體的多元差異存在,
進而透過溝通民主,解除加諸其上的支配與壓迫;
形塑一個共享不同價值的異質公共。
------------------------------------------------------------------------------------------------------------------------------------------------------------------------------
◆ 20世紀最重要的女性主義政治哲學家 Iris M. Young 代表作
◆ 90年代至今社會運動及轉型正義論述的重要源頭
◆ 戳破平等假象,為女性、黑人、同性戀、老人、身心障礙者、勞工團體發聲
◇ 專文推薦
陳嘉銘│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助研究員
◇ 經典推薦
范 雲│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黃長玲│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陳昭如│臺灣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陳俊宏│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張君玫│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劉靜怡│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
(按姓氏筆畫序)
------------------------------------------------------------------------------------------------------------------------------------------------------------------------------
本書是當代差異政治與女性主義理論最重要、也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它的原創性奠定了英年早逝的 Young 在當代政治思想中的地位。在這本經典著作裡,楊批判當代政治哲學中的「正義」理論。她認為正義原則並不全然適用於分配典範,分配典範並不超然公正,社會更不應以普遍性為前提談論正義;這樣的正義,只會是一種迎合主流文化、由優勢團體所把持的平等假象。
為了修正缺陷,楊提出「差異政治」的概念。她認為談論正義時應以「支配與壓迫」的角度切入,先承認不同社會團體間的差異,釐清彼此間不正義的社會事實;同時,各團體應基於尊重差異、相互理解的前提下進行溝通,給予弱勢團體特殊優惠待遇,進而解除不正義。楊提出的差異政治是一種以差異性為前提的溝通民主;唯有如此,才能實現真正的公平正義。
楊將她對少數族群、女性、同性戀、老人、身心障礙者、勞工等弱勢團體的關懷納入探討,提出了一個極具批判性的全新概念,來挑戰既有的政治思想傳統,破除不平等關係。本書自 1990 年問世以來,深深啟發了日後歐美談論多元文化、性別政治、社會運動等轉型正義之議題,更將經驗傳至第三世界曾經歷劇烈民主轉型的國家,許多學者及社運人士皆受其啟迪甚深。同時,本書也為當代認肯群體差異的公共政策打開思想的理路。
★ 國外評論
楊寫出了一本極為重要的著作,明確表達了她的立場:挑戰柏拉圖至羅爾斯等人的正義論。──Andrew Murphy, Journal of Politics
這是一本優秀的作品,開啟了嶄新的正義理論。楊提出了許多深刻洞見,不僅拉出談論正義時需商榷的諸多議題,更分別給出足以回應這些議題的理論。──Will Kymlicka, Canadian Philosophical Reviews
楊用她那令人讚嘆的清晰與精確陳述,建構出一個「複數化」的壓迫解釋,用以描述所有以各種形式被壓迫的弱勢團體。──Signs
★ 國內推薦
民主讓我們有了選票,但,並沒有帶來平等。想要在民主體制中找到實踐平等的出路,必須先理解,不平等的本身是如何多元且多樣。關心民主理論、性別政治與何謂正義的人,都不該錯過 Young 的這本書《正義與差異政治》!──范雲,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本書是當代差異政治與女性主義理論最重要、也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它的原創性奠定了英年早逝的 Young 在當代政治思想中的地位。本書不僅挑戰了政治思想傳統中以分配正義為基礎的正義觀,也為當代認肯群體差異的公共政策打開思想的理路。──黃長玲,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正義不等於分配,空想看不到壓迫。直搗羅爾斯正義論的根基,Young 論差異與正義的經典之作讓宰制與壓迫的面貌變得鮮明;由此開啟的正義之旅,再也不同。──陳昭如,臺灣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本書的重要性不在於告訴讀者何謂「理想的正義社會」,而是在面對不正義的社會條件下,藉由聆聽並回應那些受到壓迫與支配的弱勢團體有聲、無聲的吶喊中,探索邁向正義社會的可能性。──陳俊宏,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已故政治哲學家 Young 以直視社會結構的批評角度,建立以具體改善弱勢群體處境為根本關切的政治思想。她強調的「結構性不正義」和「差異政治」,曾是多年前在芝大校園促使我認真思索社會正義與民主政治之間繁複關係的啟蒙學說;現在的我則相信,《正義與差異政治》也該是所有關心民主、文化、正義、認同甚至性別議題者的必讀作品。──劉靜怡,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