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摩他」又名「寂止」、「止」,「毘缽舍那」又名「勝觀」、「觀」。「止」是「遠離散亂,心一境性」。「觀」是「不顛倒思維實事義理的觀察慧」。
所以,大小二乘一切功德皆來自:一念專緣所修境的「安住修」,及以觀察慧思維抉擇的「觀察修」,二者不能缺一。故《解深密經》說「寂止」和「勝觀」能盡攝佛說大小二乘一切三摩地。《修習次第論》亦言止觀能盡攝一切三摩地,所以瑜伽士必須常修止觀。修行者令心安住所緣至獲得寂止的過程,可分為九階段,其名「九住心」。
修習九品住心若得究竟,便能獲得欲界心一境性無過三摩地。行者只要繼續修習,便會生起身心輕安,獲得遠離身心粗重,堪能成就一切善法的無過具相「奢摩他」。依此趣修「緣空性毘缽舍那」而證得解脫或佛果。
本書是擁有修習止觀等法門二十多年寶貴經驗的西藏佛教大德更朗忍巴羅桑蔣貝丹增仁波切,在美國華盛頓主持奢摩他閉關的開示記錄。其修止的綱領教授是來自《菩提道次第廣論》、《辨中邊論》、《聲聞地品》、《中觀莊嚴論》、《修習次第論》、《集學論》。對於修習奢摩他的行者,極具參考價值。
所以,大小二乘一切功德皆來自:一念專緣所修境的「安住修」,及以觀察慧思維抉擇的「觀察修」,二者不能缺一。故《解深密經》說「寂止」和「勝觀」能盡攝佛說大小二乘一切三摩地。《修習次第論》亦言止觀能盡攝一切三摩地,所以瑜伽士必須常修止觀。修行者令心安住所緣至獲得寂止的過程,可分為九階段,其名「九住心」。
修習九品住心若得究竟,便能獲得欲界心一境性無過三摩地。行者只要繼續修習,便會生起身心輕安,獲得遠離身心粗重,堪能成就一切善法的無過具相「奢摩他」。依此趣修「緣空性毘缽舍那」而證得解脫或佛果。
本書是擁有修習止觀等法門二十多年寶貴經驗的西藏佛教大德更朗忍巴羅桑蔣貝丹增仁波切,在美國華盛頓主持奢摩他閉關的開示記錄。其修止的綱領教授是來自《菩提道次第廣論》、《辨中邊論》、《聲聞地品》、《中觀莊嚴論》、《修習次第論》、《集學論》。對於修習奢摩他的行者,極具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