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新出版
瞭解原住民社會的必讀入門書
原運領袖們說:
「憑藉著閱後心得,大家忽然間取得了自我行動的顯著學理支持基礎。」
一九八七年,《認同的污名》一書出版,首開以族群、族群意識、族群變遷作為原住民研究課題的先例,探討:
1. 在社會文化變遷過程中,原住民的文化的確變了,但他們的族群變了嗎?
2. 他們對他們本身屬於何種身份及地位的詮釋變了沒?
3. 他們有沒有為自己設計出一套新的生存辦法來?
在臺灣原住民族群意識的範疇內,已經存在著有些地區或國家內已作用很久了的「污名化的認同」(stigmatized identity)和「族群運動」(ethnic movement)的交錯網絡。這兩個存在現象,不僅就是一族群變遷的事實,同時,也是導引變遷的兩個對立動力。
本書討論它們的作用因果,從而瞭解到現今臺灣原住民族群意識變遷的過程。
三十年來,本書已成為研究臺灣原住民族必讀的經典,在當今原民意識逐漸釐清之際,重新出版本書,當有其絕對的時代意義。
本書分為五大架構——
1. 介紹臺灣的族群結構,從而認識一些基本的族群關係模式。
2. 對臺灣原住民與外來族群的接觸作一歷史的回顧,而這個歷史背景直接影響到原住民
的認同變遷。
3. 討論污名化認同的形成因素與運作過程。
4. 分析「原住民族群運動」的背景、發起與發展,及其與臺灣政治社會的關係。
討論認同的污名感與原住民族群運動間矛盾與衝突的互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