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被孩子討厭、不想被部屬抱怨、不想因此破壞良好的關係……夠了吧?
──自己怎麼想,才是最重要的事。
只想與孩子當「好朋友」而不願意嚴厲的父母、
為了維護下屬自尊心而不願開口責備的上司、
深怕被家長指責而對學生的錯誤眼不見為淨的師長……
這些「好人」們,造就了不能指責的「玻璃心世代」,為社會帶來無盡的鬱悶感。
諮商心理學博士 方格正
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
教養親職作家 彭菊仙──誠心推薦
為什麼事事都要講求人情?
不強迫、不否定、不責備,就是溫柔的表現嗎?
只做表面溫柔功夫的人愈來愈多──
不斥責孩子的父母只是不想被孩子討厭、不想開口指正下屬的上司只是在意部屬對自己的看法、不想得罪家長的老師只是缺乏熱忱、得過且過──
而這些表面溫柔功夫的人,卻造就了前所未見、不能指責也不能讚美的「玻璃心世代」。
在各式各樣人際關係中的「溫柔」,到底是真誠還是虛偽?「虛偽的溫柔」如何操控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為什麼基於為他人著想的溫柔,其實心裡都只想到自己?
真正的「溫柔」,究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