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北極對世人來說仍是終年冰封的迷霧之地
但在南森踏上北緯86度14分的那刻起,人類又往前邁進了一大步!
維京人後裔、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挪威探險家南森歷時三年
深入極地北冰洋千餘里,留下洋洋灑灑三十餘萬言
輔以一百六十三張珍貴影像紀錄,重現艱苦卓絕的探險歷程
我們的祖先,古維京人,是最早航行至北極者。……那些在紅髮艾瑞克和萊夫等人帶領下的古代北歐人,自然也是所有北極探險後輩的開路前鋒。我們應該記住的是,他們不僅率先航行至北極,更最早以身與冰對抗。……然而,推動他們從事這般探險活動的原因,絕不只是熱愛冒險的天性,雖然那的確是我們民族性裡的一個重要特質。更重要的,毋寧是他們必須為許多已無法在挪威找到任何空間的不安生命發現新的國度。還有就是,他們對知識的真心渴求。
──弗瑞德約夫.南森
【內容簡介】
南森是從北國冷霧中升起的異數,現代歷史的塑造者。他是現代極地探險之父……他那跨領域的偉大成就,具體實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全人」理想。
──《南森傳》作者羅蘭.亨特福(Roland Huntford)
在十九世紀期間,英、美等各國探險隊,積極地朝北極探勘,期望能解開北極的神祕面紗,挑戰北極點。在本書主角弗瑞德約夫.南森之前,已有英國探險家麥克林多克(Francis McClintock)、奈爾茲(George Nares)、帕利(Edward Parry),美國探險家格里利(Adolphus Greely),瑞典探險家諾登舍爾德(Adolf Nordenskiöld)前仆後繼,率隊前往北極探險。其中也有如英國富蘭克林(John Franklin)探險隊於一八四七年失蹤,一百二十九人殉難,沉船與船員屍骨直到十年後才被尋獲的憾事。極地探險始終是考驗人類體力與意志極限的艱難試煉。
一八八四年,挪威探險家弗瑞德約夫.南森偶然在報上閱讀到氣象學者摩恩(Henrik Mohn)的文章,受摩恩的啟發,南森推論船隻可透過凍結在浮冰中,隨著北極洋流自然漂流,來接近北極點。十年後,一八九三年七月二十四日,南森實踐了他的推論,率領一支經過仔細挑選的探險隊員,朝位處極地的新西伯利亞群島(New Siberian Islands)出發。他們所搭乘的「法蘭姆號」(Fram)是一艘經過特殊防壓設計的船艦,共有三層外殼,可被凍在北極附近的冰塊中,然後隨著洋流漂至北極點。在探險過程中,當南森發現船艦可能無法漂流到他所預期的目的地時,他轉而嘗試以皮筏和狗拉雪橇方式攻占北極點。一八九五年四月七日,南森與同儕強森抵達北緯八十六度十四分,打破當時人類的北行紀錄。《極北之旅》一書正是他對這場為期三年的探險生活的真情記述,《紐約時報》當時評論道:「(南森與他的隊員們)的確是維京人的後代。」為南森立傳的亨特福更認為南森「具體具體實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全人』理想」。
但在南森踏上北緯86度14分的那刻起,人類又往前邁進了一大步!
維京人後裔、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挪威探險家南森歷時三年
深入極地北冰洋千餘里,留下洋洋灑灑三十餘萬言
輔以一百六十三張珍貴影像紀錄,重現艱苦卓絕的探險歷程
我們的祖先,古維京人,是最早航行至北極者。……那些在紅髮艾瑞克和萊夫等人帶領下的古代北歐人,自然也是所有北極探險後輩的開路前鋒。我們應該記住的是,他們不僅率先航行至北極,更最早以身與冰對抗。……然而,推動他們從事這般探險活動的原因,絕不只是熱愛冒險的天性,雖然那的確是我們民族性裡的一個重要特質。更重要的,毋寧是他們必須為許多已無法在挪威找到任何空間的不安生命發現新的國度。還有就是,他們對知識的真心渴求。
──弗瑞德約夫.南森
【內容簡介】
南森是從北國冷霧中升起的異數,現代歷史的塑造者。他是現代極地探險之父……他那跨領域的偉大成就,具體實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全人」理想。
──《南森傳》作者羅蘭.亨特福(Roland Huntford)
在十九世紀期間,英、美等各國探險隊,積極地朝北極探勘,期望能解開北極的神祕面紗,挑戰北極點。在本書主角弗瑞德約夫.南森之前,已有英國探險家麥克林多克(Francis McClintock)、奈爾茲(George Nares)、帕利(Edward Parry),美國探險家格里利(Adolphus Greely),瑞典探險家諾登舍爾德(Adolf Nordenskiöld)前仆後繼,率隊前往北極探險。其中也有如英國富蘭克林(John Franklin)探險隊於一八四七年失蹤,一百二十九人殉難,沉船與船員屍骨直到十年後才被尋獲的憾事。極地探險始終是考驗人類體力與意志極限的艱難試煉。
一八八四年,挪威探險家弗瑞德約夫.南森偶然在報上閱讀到氣象學者摩恩(Henrik Mohn)的文章,受摩恩的啟發,南森推論船隻可透過凍結在浮冰中,隨著北極洋流自然漂流,來接近北極點。十年後,一八九三年七月二十四日,南森實踐了他的推論,率領一支經過仔細挑選的探險隊員,朝位處極地的新西伯利亞群島(New Siberian Islands)出發。他們所搭乘的「法蘭姆號」(Fram)是一艘經過特殊防壓設計的船艦,共有三層外殼,可被凍在北極附近的冰塊中,然後隨著洋流漂至北極點。在探險過程中,當南森發現船艦可能無法漂流到他所預期的目的地時,他轉而嘗試以皮筏和狗拉雪橇方式攻占北極點。一八九五年四月七日,南森與同儕強森抵達北緯八十六度十四分,打破當時人類的北行紀錄。《極北之旅》一書正是他對這場為期三年的探險生活的真情記述,《紐約時報》當時評論道:「(南森與他的隊員們)的確是維京人的後代。」為南森立傳的亨特福更認為南森「具體具體實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全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