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字:功能性學習策略 | 拾書所

點字:功能性學習策略

$ 209 元 原價 220

法國人路易士‧布萊爾於1834年,利用兩行六個點的閱讀與書寫方式,協助視覺損傷者更有效的學習與完成日常生活工作。此後,點字的教學成為視障教育教師的專業課程。本書的目的是協助點字教學者發展個別化且具功能性的課程。
本書共有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功能性點字閱讀與書寫課程;在此部分,本書提出12個具體的教學策略,促使點字教學者摒棄傳統教學法,發展更實用的點字學習模式。第二部分為非典型點字學習者的個案研究;本書提出7個非典型點字學習者的案例,作為點字教學者的參考實例。透過7個個案討論,讀者能更具體了解個別化學習需求的點字課程內容與實施模式。
※推薦文
點字的書寫與閱讀是視覺損傷學生重要的技能。透過點字的書寫,視覺損傷學生能紀錄所學的知識,表達自己對世界的認識。此外,透過點字的摸讀,視覺損傷學生能看到歐洲啟蒙時期的光輝與科學文明的變革。點字雖僅是兩行六個點的組合排列,但可以讓視覺損傷學生看見世界,也可以讓世人看見視覺損傷學生對世界的貢獻。

點字的發明者路易士、布萊爾(Louis Braille)發展一套有效率的閱讀與書寫方式,促進視覺損傷學生學習與工作的便利性。因此,人們在他的墓誌銘記載以下文字,紀念並頌揚他的成就: 路易士.布萊爾的點字發明,打開視覺損傷者通往知識天堂的大門。

布萊爾因幼年把玩父親的馬鞍製作工具,不慎誤傷雙眼,致嚴重視覺損傷。他於學齡教育階段,因沒有適當的教育支持,也無法在住家學區學校接受教育。直至有盲人教育之父之稱的Valentin Hauy(1745-1822)在巴黎創建世界第一所盲人學校後,布萊爾才前往該校接受教育。由於他傑出的學業表現與工作態度,畢業後,他留在該校擔任教師。基於個人的學習與教學經驗,他發現當時盲人學校慣用的浮凸文字系統,不是有效的書寫與閱讀方式。為此問題,他進行相關研究後,現今世界使用的點字系統孕育而生。 但這套點字系統遭到當時盲人學校許多教師的反對,布萊爾利用學校園遊會的機會,讓更多人看到此點字系統有別於傳統浮凸文字的有效性,此點字系統才逐漸受到大眾的重視與正面肯定。

從上述布萊爾推廣點字系統的例子,讓教育工作者體悟到應把握機會,倡導新的教育觀念,協助大眾理解這種新觀念革新性與對學生在學習上的助益。因此,我很高興接受國立清華大學特殊教育學系黃國晏教授的邀請,為「點字:功能性學習策略」譯著的刊印出版,特地撰寫此推薦序,希望藉由此書的發行,讓關心點字教學的專業人士、教師與視覺損傷學生的照顧者,能有機會認識功能性點字教學課程與案例。

原著「點字素養:功能性方法」由Diane P. Wormsley和Frances Mary D'Andrea的合作之下,共同撰寫的一本點字教學手冊。 這本手冊的潛在讀者,包含個案重建教師、巡迴輔導教師、啟明學校教師與視覺損傷個案的照顧者以及家長。 在書中所涉及的視覺損傷個案,包含單一類型視覺損傷、低視力與視多障。視覺損傷個案所處的教學環境,包含學齡前教育階段、中小學教育階段與教育階段之後的點字學習情境。

這本書的目的是提供傳統的點字教學者具體且實用的點字教學課程。這本書共有兩個部分,第一部分透過 12 個點字教學步驟,介紹了使用基礎概念和詞彙的功能性方法,來教授個案點字的閱讀與書寫。涵蓋的關鍵領域包括創造豐富的點字學習環境,選擇和教授關鍵詞,教導觸覺知覺技能,鼓勵寫作技巧,創作故事和記錄。第二部分提出七個案例研究,例如輕度到重度認知障礙視多障的點字學習者,以及多重生理與認知障礙者的點字教學研究。

本書的編譯者黃國晏教授,是我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導過的學生。黃教授於國中時發現視覺損傷,開始接受視障教育。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畢業後,至國立台中啟明學校服務,服務對象包含單一視覺損傷與視多障學生。黃教授考取教育部公費留學考試,先後於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與威斯康辛大學攻讀研究所學位,取得博士學位後,進入國立清華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服務。黃教授個人的求學與教學經驗,皆著重於視覺損傷學生的教育與研究。此外,黃教授本人也是點字的使用者與教學研究者,相信他在編譯此書的心得,一定會有別於其他點字教學者。

這本書提及的教學策略與案例研究,雖無法完全回應台灣本土的點字教學環境, 但期許本書的出版,能為國內的點字教學與研究,開創新的方向。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退休教授
張 訓 誥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