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唐君毅和張丕介等人,抱持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救亡圖存精神,在風雨飄搖的動盪時代下,在「手空空,無一物」的困頓中,以「千斤擔子兩肩挑」的氣魄,一九五○年在香港九龍創辦了新亞書院。一九五三年,錢穆等人又創立了「新亞研究所」,《新亞學報》亦同時創刊。
所謂「新亞」,就是「新亞洲」的意思。創辦者希望能以日新又新的精神,弘揚中國文化的普世價值和現代意義,並與世界其他新知新學相配合,創造出更為先進、優秀的世界新文化。
《新亞學報》的創刊,在於建立一個考據與義理並重,將中西學術平等相互融合,作為學界典範的人文學術期刊。創刊以來,諸如錢穆、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饒宗頤、羅香林、嚴耕望、全漢昇、余英時、董作賓、潘重規等學界大師,在《新亞學報》上發表大量論文,盼能為中國的學術研究開新風氣、闢新路嚮。
《新亞學報》不僅為中國當代學術史、文化史和思想史的研究者,為當代新儒學史的研究者,乃至為全世界中國文學、史學、哲學的研究者,都提供了豐厚廣博的研究題材與資料;對於推廣和深化中國文化方面之學術研究,更有歷久不滅的功勛與貢獻。
萬卷樓圖書公司據香港新亞研究所藏《新亞學報》第一至三十卷,重新修復、集結、編目、景印出版,並附上索引及圖錄,便利讀者檢索,希望重現新亞精神,更希望在中華文化的復興中,為研究者提供重要的學術資料。《景印香港新亞研究所《新亞學報》(第一至三十卷)》,是研究中國文史哲學相關之學者、單位、學校等不可不藏的學術寶典。
所謂「新亞」,就是「新亞洲」的意思。創辦者希望能以日新又新的精神,弘揚中國文化的普世價值和現代意義,並與世界其他新知新學相配合,創造出更為先進、優秀的世界新文化。
《新亞學報》的創刊,在於建立一個考據與義理並重,將中西學術平等相互融合,作為學界典範的人文學術期刊。創刊以來,諸如錢穆、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饒宗頤、羅香林、嚴耕望、全漢昇、余英時、董作賓、潘重規等學界大師,在《新亞學報》上發表大量論文,盼能為中國的學術研究開新風氣、闢新路嚮。
《新亞學報》不僅為中國當代學術史、文化史和思想史的研究者,為當代新儒學史的研究者,乃至為全世界中國文學、史學、哲學的研究者,都提供了豐厚廣博的研究題材與資料;對於推廣和深化中國文化方面之學術研究,更有歷久不滅的功勛與貢獻。
萬卷樓圖書公司據香港新亞研究所藏《新亞學報》第一至三十卷,重新修復、集結、編目、景印出版,並附上索引及圖錄,便利讀者檢索,希望重現新亞精神,更希望在中華文化的復興中,為研究者提供重要的學術資料。《景印香港新亞研究所《新亞學報》(第一至三十卷)》,是研究中國文史哲學相關之學者、單位、學校等不可不藏的學術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