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72期新刊號 | 拾書所

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72期新刊號

$ 108 元 原價 120

鹽分地帶的海風,將文藝醃漬久存
在潮汐往還、日光移轉、季風易換
結晶閃閃,與海潮共振鳴響

《鹽分地帶文學》由林佛兒先生創刊十餘年,傳承臺南沿海地區自日治時期的文學盛名,成績斐然。2017年遠景出版社承接第70期《鹽分地帶文學》,以深耕臺灣文學四十載的豐富經驗與新穎觀點,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挖掘、深耕與創新,讓更多人參與關心臺灣文學,開創《鹽分地帶文學》的全新面貌,讓讀者一同領略藝文的美好。


封面故事:
李義弘和他的畫 
陳筱君  羲之堂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總經理

李義弘,字在川,1941年生於台南,曾獲中山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任教於台北藝術大學至2007年退休,為臺灣藝壇頗受尊崇的水墨大家。

李義弘的水墨繪畫歷程可謂從傳統內的變革維新走向現代性的確立。早年拜師江兆申「靈漚館」門下,然而李義弘的繪畫創作戮力走出個人形式的新局,擺脫了舊文人畫過分強調筆墨程式和滿足於表現客觀外貌的桎梏。尤其2000年之後,李義弘開始展現大氣開闊的筆墨構成,長年熱愛的攝影更成為輔助創作的重要部份。他既有科技眼、又富文人情,且致力於對筆墨、媒材、技法的開拓與實驗,著名藝術史學者蕭瓊瑞將李義弘視為「民國以來水墨創作三大路向的集大成人物」,更認為他標示出一種時代階段性的創作成果,具有重大里程碑的意義。

知名美術史論家邵大箴表示:「李義弘運用變革時代所提供的各種可能和接納各方面養分,滋育自己的創作,其繪畫所呈現的面貌自然便是傳統、現代和個性的自然結合……其藝術創造基於現實,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又超越現實,有浪漫的情懷,語言融質樸與典雅於一體。」

藝評家暨國際策展人王嘉驥看李義弘的作品認為雖然藉助攝影呈像,李義弘仍以個人長期累積的筆墨創作為主,在模寫與自創中,進行主觀而表現性的轉化,就過程來看,他似乎有意地想以「光」作畫。李義弘許多風景近作,尤其以水石為題的系列,實際上便是在「光」這個主題下持續發展出的。而他以此完成的畫面,有的如散列的晶體叢集之狀,或是如同萬花筒中,許許多多透光碎片亂序組成的無定形與非幾何構造。在近作〈金色海岸〉系列中,景物因為光照而形成的戲劇性對比與反差,更令觀者著迷不已。王嘉驥特別指出:「雖受眼疾所苦,李義弘老而彌堅,反而藉助光學和數位影像的視覺,走出個人水墨藝術的蹊徑。」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