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本書精選十個環境事件敘述台灣環境運動的歷程,每篇案例以人物故事及判決導讀帶出。案例故事帶領讀者認識事件的始末,娓娓道出參與者鮮為人知的心路歷程;判決導讀說明一則則歷審法院判決中實務見解的認定及影響,描述環境訴訟見解的演進。本書可為關心環境議題的法律人、社運人及學院師生提供實用之入門金鑰。
作者簡介
環境法律人協會(簡稱EJA)
Environmental Jurists Association, EJA
EJA成立於2010年1月30日,由一群關心環境的法律人所組成。希望透過組織凝聚力量,就環境公益相關事項,進行研討及採取行動,並與關心環境之團體或個人串連合作,參與在地環境保育及國家環境政策的討論。我們同時也鼓勵年輕法律人加入關注環境公益的工作行列,期待環境法能夠成為法律界重要的關注領域,確保自然生態、經濟及人文環境能夠符合世代公平正義及永續平衡發展。
一、主編
張譽尹
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
永信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
李崇僖
環境法律人協會常務監事
臺北醫學大學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所副教授兼所長
二、作者群
魏伯任
自由接案者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學士
邱瑛琦
環境法律人協會會員
永信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
王絃如
律師
國立中正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
林峰寧
環境法律人協會學生會員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博士生
張家瑋
環境法律人協會會員
長昇法律事務所律師
龔昭如
律師
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碩士生
林子琳
環境法律人協會秘書長
律州聯合法律事務所合署律師
楊元豪
詮泰法律事務所律師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學士
黃筱涵
律師
環境法律人協會志工
郭鴻儀
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
財團法人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專職律師
林靖豪
焦點事件記者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生
陳品安
環境法律人協會副秘書長
達文西個資暨高科技法律事務所律師
詹順貴
現職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副署長
主編序
為台灣不可磨滅的環境訴訟史留下記錄
主編:張譽尹、李崇僖
環境法律人協會,在民國99年成立。那年,環保律師與環境運動的結合,風起雲湧,甚至撼動了政權,讓長期以來只重開發不重環保的政府,不得不正視來自於民間關於環保與環評正當程序的訴求。
這幾年來,受迫於不當開發的民眾日增,我們看見了社會上對於專業環保律師的大量需求,但卻發現我們其實很缺乏兼具環境訴訟理論與實務經驗的律師。為了培養人才,本協會在民國104年的夏天,開辦了第一屆環境訴訟實務訓練課程,我們嚴格篩選出16位學員,在本會辦公室一起渡過了為期長達三個月,總共十一堂,九大主題──「環境影響評估法架構簡介」、「如何閱讀環說書」、「一階環評程序審查實務」、「第二階段環評審查實務」、「環評變更」、「訴訟程序攻防」、「訴訟實質攻防」、「公民訴訟」、「環境運動實務」──的專業課程訓練。我們的目標在於培養一群併肩作戰的夥伴,也希望藉由這次課程的整理,為這些年來走向法院的環境運動,留下歷史田野與專業導讀的記錄。
迄今為止,有些學員已成為專職而嫻熟的環團律師,有些學員則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繼續為不同的個案(例如:桃園航空城)貢獻所學。而本書也在各位學員的努力之下,終於付梓與讀者見面。
從2016年1月開始,本協會召聚了王絃如、林子琳、林峰寧、林靖豪、邱瑛琦、張家瑋、郭鴻儀、陳品安、黃筱涵、楊元豪、魏伯任、龔昭如(依姓氏筆畫排序)等人,定期開會,討論本書的架構與案例的採擇,我們以法院判決對於環評法見解的演進及環境運動本身的代表性為考量重點,選擇了十個從街頭到法院的環境運動──雲林林內焚化爐案、美麗灣案、新竹湖口垃圾轉運站案、新店安康事業廢棄物案、中科三期案、保護區變住宅區六之六案、淡北道路案、台益豐案、北投纜車案、苑裡反瘋車二十人案──作為本書十則案例。除了苑里反瘋車案因為是作者林靖豪與陳品安律師親身參與其中,而以第一人稱寫作之外,每一個案例,我們都請魏伯任先生深入訪談參與該案例的當事人、支持團體、承辦律師後,以第三人稱旁觀者的角度來撰寫故事,希望在冷靜理性的法律論述之餘,把法院之外的當事人心聲,帶給讀者。
環境運動長期以來受限於媒體曝光度與社會價值結構的雙重影響下,雖有累積,卻是緩慢,但這些累積,都成為了改變社會的能量,終至以「法律訴訟」的形式,同步達成了串連居民、資訊公開、打破黑箱、合法強制、制度改造等五大目標。雖然我們獲得了若干的進展,但是在整體社會價值結構沒有改變之前,我們並沒有鬆懈的權利。惟有不斷的透過教育與行動,來傳播理念、培力人才,我們才能在漫漫長夜中,一直看見遠處的光芒而邁步向前。
本書的付梓,感謝環境法律人協會秘書長林仁惠女士帶領全體秘書處的工作,尤其是陳文玲小姐,即便因家庭需要而不得不自協會離職,但仍然負責任地把這本書所需的一切行政流程,打點妥當。說這本書是文玲「生」出來的,也不為過。
感謝所有協助案例故事潤稿的志工,高豪聰、廖耕佑、賴怡,有了你們不同的視角,讓這本書的十個故事更精彩動人。
感謝長期以來關注環境議題的媒體記者:于立平、朱淑娟、李又如、李慧宜、林靜梅、柯金源、胡慕情、劉力仁、劉開元(依姓氏筆畫排序)。環境線一向冷門,但是你們秉持著第四權的良心與專業,蹲點、累積,一直到爆發。你們在當事人、法院與社會大眾之間,做了最棒的溝通橋樑。
最後,感謝所有願意挺身而出的當事人與律師,是你們先有了站出來對抗的行動,整個社會才能跟著你們的腳步而前進。
聲明與感謝
本書所採擇的十則案例,並非全部由環境法律人協會所承辦。諸多案例分別來自於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的共同努力。他們在聽聞本會的出版計畫後,願意全力支持、提供資訊、接受訪談、協助審稿並惠賜意見,環境法律人協會承擔出版的行政作業,本書因而得以順利付梓。
目錄
推薦序 看見/李建良
推薦序 在改變遊戲規則之前/文魯彬
主編序 為臺灣不可磨滅的環境訴訟史留下記錄/張譽尹、李崇僖
1、雲林林內焚化爐案
一座從未點火的焚化爐/魏伯任
點燃環評審查結論之訴訟烽火/邱瑛琦
2、美麗灣案
反反反 美麗灣/魏伯任
戳破開發面積化整為零的詭計/王絃如、林峰寧
3、新竹湖口垃圾轉運站案
百人告官!湖口垃圾轉運站抗爭/魏伯任
讓「人民」成為「公民」的一場訴訟/王絃如
4、新店安康事業廢棄物案
焚化爐不夠,再來個掩埋場如何/魏伯任
當司法陽光穿透行政權的黑盒子/張家瑋
5、中科三期案
花海上的科學園區/魏伯任
環評,評不評?/龔昭如、郭鴻儀
6、保變住6-6案
擁抱水土,守護草山/魏伯任
半徑五公里的環境權/林子琳
7、淡北道路案
淡北道路的前世今生/魏伯任
搞丟環境保護計畫的環保署/楊元豪
8、台益豐案
水源保護區裡的化學工廠/魏伯任
環評變更的程序正義/黃筱涵
9、北投纜車案
北纜執念,女巫夢魘/魏伯任
主管機關,我猜猜猜/郭鴻儀
10、苑裡20人案
苑裡反瘋車的故事─一個抗爭者的獨白/林靖豪
抗爭有理,強制無罪/陳品安
11、總評:環境運動的訴訟奮鬥史/詹順貴
本書精選十個環境事件敘述台灣環境運動的歷程,每篇案例以人物故事及判決導讀帶出。案例故事帶領讀者認識事件的始末,娓娓道出參與者鮮為人知的心路歷程;判決導讀說明一則則歷審法院判決中實務見解的認定及影響,描述環境訴訟見解的演進。本書可為關心環境議題的法律人、社運人及學院師生提供實用之入門金鑰。
作者簡介
環境法律人協會(簡稱EJA)
Environmental Jurists Association, EJA
EJA成立於2010年1月30日,由一群關心環境的法律人所組成。希望透過組織凝聚力量,就環境公益相關事項,進行研討及採取行動,並與關心環境之團體或個人串連合作,參與在地環境保育及國家環境政策的討論。我們同時也鼓勵年輕法律人加入關注環境公益的工作行列,期待環境法能夠成為法律界重要的關注領域,確保自然生態、經濟及人文環境能夠符合世代公平正義及永續平衡發展。
一、主編
張譽尹
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
永信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
李崇僖
環境法律人協會常務監事
臺北醫學大學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所副教授兼所長
二、作者群
魏伯任
自由接案者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學士
邱瑛琦
環境法律人協會會員
永信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
王絃如
律師
國立中正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
林峰寧
環境法律人協會學生會員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博士生
張家瑋
環境法律人協會會員
長昇法律事務所律師
龔昭如
律師
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碩士生
林子琳
環境法律人協會秘書長
律州聯合法律事務所合署律師
楊元豪
詮泰法律事務所律師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學士
黃筱涵
律師
環境法律人協會志工
郭鴻儀
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
財團法人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專職律師
林靖豪
焦點事件記者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生
陳品安
環境法律人協會副秘書長
達文西個資暨高科技法律事務所律師
詹順貴
現職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副署長
主編序
為台灣不可磨滅的環境訴訟史留下記錄
主編:張譽尹、李崇僖
環境法律人協會,在民國99年成立。那年,環保律師與環境運動的結合,風起雲湧,甚至撼動了政權,讓長期以來只重開發不重環保的政府,不得不正視來自於民間關於環保與環評正當程序的訴求。
這幾年來,受迫於不當開發的民眾日增,我們看見了社會上對於專業環保律師的大量需求,但卻發現我們其實很缺乏兼具環境訴訟理論與實務經驗的律師。為了培養人才,本協會在民國104年的夏天,開辦了第一屆環境訴訟實務訓練課程,我們嚴格篩選出16位學員,在本會辦公室一起渡過了為期長達三個月,總共十一堂,九大主題──「環境影響評估法架構簡介」、「如何閱讀環說書」、「一階環評程序審查實務」、「第二階段環評審查實務」、「環評變更」、「訴訟程序攻防」、「訴訟實質攻防」、「公民訴訟」、「環境運動實務」──的專業課程訓練。我們的目標在於培養一群併肩作戰的夥伴,也希望藉由這次課程的整理,為這些年來走向法院的環境運動,留下歷史田野與專業導讀的記錄。
迄今為止,有些學員已成為專職而嫻熟的環團律師,有些學員則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繼續為不同的個案(例如:桃園航空城)貢獻所學。而本書也在各位學員的努力之下,終於付梓與讀者見面。
從2016年1月開始,本協會召聚了王絃如、林子琳、林峰寧、林靖豪、邱瑛琦、張家瑋、郭鴻儀、陳品安、黃筱涵、楊元豪、魏伯任、龔昭如(依姓氏筆畫排序)等人,定期開會,討論本書的架構與案例的採擇,我們以法院判決對於環評法見解的演進及環境運動本身的代表性為考量重點,選擇了十個從街頭到法院的環境運動──雲林林內焚化爐案、美麗灣案、新竹湖口垃圾轉運站案、新店安康事業廢棄物案、中科三期案、保護區變住宅區六之六案、淡北道路案、台益豐案、北投纜車案、苑裡反瘋車二十人案──作為本書十則案例。除了苑里反瘋車案因為是作者林靖豪與陳品安律師親身參與其中,而以第一人稱寫作之外,每一個案例,我們都請魏伯任先生深入訪談參與該案例的當事人、支持團體、承辦律師後,以第三人稱旁觀者的角度來撰寫故事,希望在冷靜理性的法律論述之餘,把法院之外的當事人心聲,帶給讀者。
環境運動長期以來受限於媒體曝光度與社會價值結構的雙重影響下,雖有累積,卻是緩慢,但這些累積,都成為了改變社會的能量,終至以「法律訴訟」的形式,同步達成了串連居民、資訊公開、打破黑箱、合法強制、制度改造等五大目標。雖然我們獲得了若干的進展,但是在整體社會價值結構沒有改變之前,我們並沒有鬆懈的權利。惟有不斷的透過教育與行動,來傳播理念、培力人才,我們才能在漫漫長夜中,一直看見遠處的光芒而邁步向前。
本書的付梓,感謝環境法律人協會秘書長林仁惠女士帶領全體秘書處的工作,尤其是陳文玲小姐,即便因家庭需要而不得不自協會離職,但仍然負責任地把這本書所需的一切行政流程,打點妥當。說這本書是文玲「生」出來的,也不為過。
感謝所有協助案例故事潤稿的志工,高豪聰、廖耕佑、賴怡,有了你們不同的視角,讓這本書的十個故事更精彩動人。
感謝長期以來關注環境議題的媒體記者:于立平、朱淑娟、李又如、李慧宜、林靜梅、柯金源、胡慕情、劉力仁、劉開元(依姓氏筆畫排序)。環境線一向冷門,但是你們秉持著第四權的良心與專業,蹲點、累積,一直到爆發。你們在當事人、法院與社會大眾之間,做了最棒的溝通橋樑。
最後,感謝所有願意挺身而出的當事人與律師,是你們先有了站出來對抗的行動,整個社會才能跟著你們的腳步而前進。
聲明與感謝
本書所採擇的十則案例,並非全部由環境法律人協會所承辦。諸多案例分別來自於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的共同努力。他們在聽聞本會的出版計畫後,願意全力支持、提供資訊、接受訪談、協助審稿並惠賜意見,環境法律人協會承擔出版的行政作業,本書因而得以順利付梓。
目錄
推薦序 看見/李建良
推薦序 在改變遊戲規則之前/文魯彬
主編序 為臺灣不可磨滅的環境訴訟史留下記錄/張譽尹、李崇僖
1、雲林林內焚化爐案
一座從未點火的焚化爐/魏伯任
點燃環評審查結論之訴訟烽火/邱瑛琦
2、美麗灣案
反反反 美麗灣/魏伯任
戳破開發面積化整為零的詭計/王絃如、林峰寧
3、新竹湖口垃圾轉運站案
百人告官!湖口垃圾轉運站抗爭/魏伯任
讓「人民」成為「公民」的一場訴訟/王絃如
4、新店安康事業廢棄物案
焚化爐不夠,再來個掩埋場如何/魏伯任
當司法陽光穿透行政權的黑盒子/張家瑋
5、中科三期案
花海上的科學園區/魏伯任
環評,評不評?/龔昭如、郭鴻儀
6、保變住6-6案
擁抱水土,守護草山/魏伯任
半徑五公里的環境權/林子琳
7、淡北道路案
淡北道路的前世今生/魏伯任
搞丟環境保護計畫的環保署/楊元豪
8、台益豐案
水源保護區裡的化學工廠/魏伯任
環評變更的程序正義/黃筱涵
9、北投纜車案
北纜執念,女巫夢魘/魏伯任
主管機關,我猜猜猜/郭鴻儀
10、苑裡20人案
苑裡反瘋車的故事─一個抗爭者的獨白/林靖豪
抗爭有理,強制無罪/陳品安
11、總評:環境運動的訴訟奮鬥史/詹順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