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法達:當代天主教漢語詩選 | 拾書所

厄法達:當代天主教漢語詩選

$ 432 元 原價 480
1.華文世界第一本天主教現代詩選,飽蘊基督信仰與現代詩創作之美。
2.白靈、黃美基、李家同、黎建球、林思伶、陸達誠、王文興等資深詩人、作家、翻譯家、學者、神師,一致好評、真情推薦!Ephphatha──Antholog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atholic Poetry
天人間的隔閡打開吧!天人間的對話重啟吧!【推薦語】

這是一本罕見的、以新詩形式呈現的尋索信仰之書。這群年輕詩人自魂的深井中,掏出懇摯無偽的真誠語彙,精鍊其詩句,傳達了各自探問生命存在之意涵,也對應了時代和環境的虛矯和壓逼。他(她)們朝外又向內探求的路徑均迥然有異,卻都是崎嶇艱險的靈性之路,綿綿悠長,東闖西突、上天入地,令人悚然而驚。
──詩人、評論家、臺北科技大學副教授白靈

有幸拜讀這本詩集,訝異於天主教會如此人才輩出,尤其是本詩集作者,大多是青年才俊,年紀最輕的朱夏妮才十七歲!讓我看到宗教文學的希望。主編在序文中說:「他們因聖神感動而書寫的詩,誠然是被聖言打開的口,歌唱著對上主的讚美,述說著靈性的真理。」所言極是,深有同感。非常希望此首部天主教漢語詩選, 能激發更多人提筆寫詩,回應天主的召喚。
──翻譯家黃美基

當代天主教漢語詩選,飽含中華教會文化的新活力,方興未艾;希望能出系列,包括散文小說等其它文學類型,也涵納臺港澳及海外華人天主教作家的作品,漸漸蘊為大觀。相信,天主教漢語文學的發展,定能偕同「漢語神學」,一起夯實基督信仰在漢文化裡的根基。
──作家、國立清華、靜宜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前校長李家同

孔子在論語陽貨篇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耶穌在世時, 常引用聖詠來向聖父抒情懷,向門徒表心跡。可知詩之於信仰的意義與價值。而今,任安道神父主編當代天主教漢語詩選,就是希望藉此,在我們抒懷、感謝、讚頌、祈求天主之時帶給我們啟發。
──輔仁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臺灣哲學諮商創始人、 輔仁大學前校長黎建球

在這本宗教詩集裡,我尋覓,叩門,想要一窺詩人們呈現的上帝的臉龐。才發現,為詩人們來說,上帝似乎更像是位沈默和聆聽者。很多時候,詩人只有詩,上主自隱現在詩裡,由讀者自己去體會!鄭重推薦給各位,祈願大家能在此信仰詩集中與上主相遇,與靈魂相逢!在無神和不利於宗教的環境中寫成,這些詩有特別的意義和味道,值得細細品讀。
──教育部政務次長、輔大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教授、 前文藻外語大學校長林思伶

每一個生命體都置身於一個全新而不可重返的時代!近年來, 教宗方濟各試圖重新界定基督徒的時代內涵;這本詩集顯示,先於教宗方濟各之前,大陸公教信友已經以各種方式,在不同社會層面活出了他們對於教宗方濟各所強調的「愛」與「慈悲」的深刻理解。這些文字讓我欣然洞悉:鮮活、靈動的生命情景,展示永恆存有在人類心靈中的奇妙運作。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創始人、耕莘青年寫作會長陸達誠

用「厄法達」三字為書名,非常之好,三字的意思,請參看本書「序言」。簡言之,「厄法達」來自《新約》,是「開啟」的意思。宗教詩不但是心眼的開啟,也是語言門扉的開啟;心眼的開啟只限個人的收獲,語言門扉的開啟,則可傳達於人,惠助他人。更何況美感的語言更能加倍潛化他人。本書一定能讓許多讀者受益無窮。
──作家、臺灣大學外文系退休教授王文興

---
【主編序】

有人就有宗教,有宗教就有詩,宗教和詩差不多與人同時出現在世上,這是因為,正如海德格爾所言,「人詩意地棲居於大地」。海氏所謂的詩意,不僅僅是來自想像,用於創作的詩意,而是此種創作之詩意的存在性根源,是人盡其性的依歸。所以,詩人首先應是詩意化的、盡其性的人。我們可從盡性者的詩作中察覺出其言外之意所努力觸及的那種自由與超越,體會到天地萬物之美好的真實、神祕與感人,當然也包括世間惡事的可怕與可惡。
我們說,詩不是用語言來創作,而是在創造語言。語言是「存在之家」,我們是在語言內,並透過語言來思考、述說、表現自我和建立關係的;離開語言,我們甚至無從知道自己是誰。假如詩根植於人性與存在,那麼,詩就是對存在之家園的建築。在這種意義上,詩具有修復語言及人性的使命,因為語言―存在之家―從創造之初便遭到不斷的破壞。
在聖經創世紀的神話裡,人類的始祖夏娃,就是從混亂語言開始墮落的。在跟蛇的對話中,她不斷地顛倒是非、添油加醋,結果就在這樣的混亂中走出了生命的樂園―真正的「存在之家」。之後巴別塔導致的語言混亂,更加普遍地擴大了世間的罪惡結構。罪惡,其實就是對「存在之家」―語言的破壞(暴力往往產生於溝通的終結);而正如聖經上說的,「誰若在言語上不犯過失,便算是個完人,也必能控制全身」(雅三2)。
許多文字起源於宗教和祭祀的事實(如漢語),有助於我們理解基督信仰中的這個道理,即原始的未受破壞的聖潔語言,是人聆聽神,與神對話的語言。正是在如此的神性語言內,人詩意地棲居於伊甸的存在之家。在此家中,我們可感受到亞當同神一起散步談心時的幸福,把夏娃視作其「肉中肉、骨中骨」時的愛情,以及他耕作時與萬物的和諧。然而,這一切都在人對語言的破壞中消失了。
為此,神對人的拯救,是透過「聖言成為血肉」的奧祕來完成的。基督信仰認為,聖言―與天父永恆的交流、對天父的完美表述―是人受造的原型。著名神學家拉辛格(後來的教宗本篤十六世)解釋說,如同聖子―聖言一樣,人也是「對話性的存在」, 並是在與神的對話中成為人的。基督來到世上,就是為恢復人與神所中斷的對話,重建人的存在之家。
在聖經裡,聾啞被視為與神中斷對話的狀態。所以耶穌在世時治好了許多聾啞人。在治癒一個聾啞人時,他望著天說:「厄法達」,意思是「開了罷!」那位聾啞人的舌結於是解開,能夠開口講話了(參谷七 33-37)。耶穌之所以望著天說「厄法達」,不是讓天父來救治,而是意指「天人間的隔閡打開吧,天人間的對話重啟吧!」被治癒者從此不僅可以正常地參加宗教活動,與上主溝通,而且能正常地參與社團,與人交流。耶穌為他打開的,是新的存在之門。
事實上,宗教,不只是基督宗教,都有關於救贖的信仰,也都以不同的方式重建存在之家。詩與宗教以及人性的密切關係,使得詩也參與如此的使命。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詩本身就是神作,就是對神性之召喚的呼應。
當詩讓痛苦和罪惡血淋淋地呈現,讓喜樂和高尚如花盛開時, 當它在一草一木裡看出一個世界時,當它用「黑色的眼睛去尋找光明」時,當它讓隱匿事物之奧祕在陽光下展露時,當它讓人展開自信的翅膀飛向希望時,當它讓人體味純潔、平和、虔敬、仁愛、超越與神聖時,它就是在讓人返回靈魂的故鄉,為人開啟存在的家門,把人引入神的交流之中。
而如果詩人本身就信仰神,就在神的家園中詩意地棲居,那麼他們的詩作就更能回應神性的召喚,更能讓存在之家敞開。本選集的詩人,都是中國的天主教信徒,有幾位是神父,其他幾位是在文學和藝術界有所成就的信友。他們都在不同的處境和工作中,以各自獨有的方式深入與神的關係。在選編和品讀其詩作的過程中,筆者覺得就像在伊甸晚間的林中聆聽他們同神散步談心一樣。
在這個「上帝死了」,從而難尋詩意地棲居於世的人的時代, 他們堅定地以特別的方式讓存在之家變得澄明,用神性之光照亮人生的旅途。作為中國人,他們在無神的神州裡進行著神思,其因聖神感動而書寫的詩,誠然是被聖言打開的口,歌唱著對上主的讚美,述說著靈性的真理。他們的筆觸,是精神文明之路上的路標, 指向靈魂的故鄉,指向詩意的棲居地,指向與神同在的存在之家。「厄法達」!作為首部天主教漢語詩選,本選集也期望為天主教漢語文學的創作打開一扇窗。

──2017年9月15日,於臺北這是一本罕見的、以新詩形式呈現的尋索信仰之書。(白靈)
希望此首部天主教漢語詩選,能激發更多人提筆寫詩,回應天主的召喚。(黃美基)
當代天主教漢語詩選,飽含中華教會文化的新活力。(李家同)
在我們抒懷、感謝、讚頌、祈求天主之時帶給我們啓發。(黎建球)
詩人只有詩,上主自隱現在詩裡,由讀者自己去體會!(林思伶)
這些文字讓我洞悉:鮮活、靈動的生命情景,展示永恒存有在人心中的奇妙運作。(陸達誠)
宗教詩不但是心眼的開啟,也是語言門扉的開啟。(王文興)

詩與宗教像對孿生兄弟,從有史以來就密不可分,許多偉大的詩人都有宗教背景。
本選集的收錄創作皆出自天主教信徒,其中有神父,也有在文學和藝術界有所成就的信友。在這個「上帝死了」,從而難尋詩意地棲居於世的人的時代,他們以獨特的寫作讓存在之家在「無神」的神州裡變得澄明。
作為首部天主教漢語詩選,希望本書能為天主教漢語文學的創作打開一扇窗。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