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之於生活,不離生活而出於生活之真。本書作者反對脫離生活實際的妄想揣摩,以現地研究考察杜甫,輔以科學技術驗證山川地景,頗契王夫之 《薑齋詩話•夕堂永日緒論內編》第七條「身之所歷,目之所見,是鐵門限」之旨。
「現地研究法」的難度極高,除了實地的GPS測量、攝影,還需要天文、地理、曆算的能力,作者駕馭此類資料的能力嫺熟,已能巨細靡遺、鞭辟入裡,給讀者極清楚的推算數據與推算過程。
作者的學術方法是獨一無二的,其所取得的成果也是無可取代的。全書十四章所展現的學術方法與杜詩研究都深具啟發性。特別是「〈同谷七歌〉非杜甫所作」,言之鑿鑿,無懈可擊。
更重要的,本書擴大了作者原創的「現地研究」的研究範圍,加入了以口腹、口聲做為詩作的現場,解讀杜甫詩中相關的飲食烹調問題,且分辨後代詩人所學「杜樣」的具體關鍵,杜甫與李商隱在聲讀風貌上的差異性,這些研究成果都有助於讀者或研究者對於杜甫詩的理解與詮釋。
「現地研究法」的難度極高,除了實地的GPS測量、攝影,還需要天文、地理、曆算的能力,作者駕馭此類資料的能力嫺熟,已能巨細靡遺、鞭辟入裡,給讀者極清楚的推算數據與推算過程。
作者的學術方法是獨一無二的,其所取得的成果也是無可取代的。全書十四章所展現的學術方法與杜詩研究都深具啟發性。特別是「〈同谷七歌〉非杜甫所作」,言之鑿鑿,無懈可擊。
更重要的,本書擴大了作者原創的「現地研究」的研究範圍,加入了以口腹、口聲做為詩作的現場,解讀杜甫詩中相關的飲食烹調問題,且分辨後代詩人所學「杜樣」的具體關鍵,杜甫與李商隱在聲讀風貌上的差異性,這些研究成果都有助於讀者或研究者對於杜甫詩的理解與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