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歌唱的百寶盒進階之歌唱密碼 | 拾書所

打開歌唱的百寶盒進階之歌唱密碼

$ 277 元 原價 350
「發聲法」是歌唱的基本,有了正確的發聲技巧,才能循序的學習、訓練,以達立體狀的優質歌聲。
本書分為「上卷」、「下卷」、「歌唱密碼」等三大部分
「上卷」為「歌唱三步曲」:第一步曲 「建構一個氣與力的呼吸支持網」,第二步曲「張開喉嚨≠張開嘴巴」,第三步曲「舌骨與舌根分離」;並引用多位大師的「銘言」、「佚事」及以「勵志」的小故事大道裡。邀請吳威宏先生以生動妙漫的插畫,勾勒出實際易懂的景況;讓研閱之餘不覺乏味,而津津進入歌唱的坦途。其中「答」二十「問」研答有關歌唱的知識與一般常識,也讓研閱者的視野寬廣度增加,讓學習者有了遵循的方向。
「下卷」為「你‧我都是歌唱贏家」是「上卷」的深入延伸。
張開一個氣與力的呼吸支持網,「由支持網的總圖,再到分圖一一解析,可謂《支持的力量》」;「練功秘笈」可體會支持力量的筋肉運動。歌唱的化妝師――「共鳴」的特色與聲音共鳴的方法…
昇華的「歌唱密碼」(密碼1)吐氣時會產生《重要且高尚的三種衝力》見內文及圖一~圖三,(密碼2)要能找到六條三組左右對稱的漏斗形的肌肉束,形成帕華洛帝(Luciano Pavarrotti)所說的「喉下三角區」見內文及圖A~圖D。
擁有優質歌唱的筋肉來推動氣息,像火箭點火般的氣勢,不論唱甚麼歌曲,都會很快的上手。讓「立體的聲響」圍繞聽者,更令人「繞樑三日,回味無窮」 !

※打開歌唱的百寶盒之歌唱密碼/張清郎 序

您想唱出美妙動人的好歌嗎?
推薦您看完此本精著吧!
喜歡唱歌的人很多,不管是正統的「聲樂」或是通俗、娛樂性的「歡唱」,合唱、重唱、獨唱、表演、讚美、祭祀……各種方式和意望的演唱,在我們日常的生活當中,是不可豁免的。「唱歌」雖然可隨意順口而出,但是要唱出悅耳動聽的「好歌」,卻是要下一番「學
習」和「訓練」的工夫,方可達到理想的目標。

「發聲法」是歌唱的最基本要求,有了正確而堅實的「發聲法」才能循序的去學習、訓練,以達最終的美妙歌聲。若方法不正確,甚而誤入歧途,那是永遠無法唱出好歌的,若您能好好的去研訓此冊精著,它將引領著您很快的走上「歌唱的贏家」。

簡英郎老師,本身是一位歌唱音樂教育家,畢生精密的研究「發聲法」與「歌唱的理論」,也從事歌唱的教學工作,有著極豐盛高超的經驗與獨到之見解,為貫徹其歌唱理念之實現,數十年來終於完成此冊《打開歌唱的百寶盒》鉅著。

簡老師更以其經驗與獨到之見解,創造出許多的訣竅、撇步,並引用多位大師的「銘言」、「軼事」,及多齣淺顯而貼切的歷史、現代相關的「故事」、「傳奇」並邀請吳威宏先生以生動妙漫的插圖,勾勒出實際易懂的景況;讓您研閱之餘不覺乏味,而津津進入歌唱
的坦途。

簡老師此嘔心瀝血之鉅著,將貢獻樂界以及廣眾熱愛歌唱的人們。個人欽仰之餘,特書此序以薦各位歌唱的愛好者。也祝福各位,很快的成為「歌唱的贏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

中華民國合唱協會 理事長
張清郎 謹識 2009.12.01 於臺北‧ 深坑

※賴青山 序

簡老師將此書分為上、下兩卷,細分數十講,從歌唱的知識與信念,到「發聲法」的呼吸、支持、張喉、共鳴;再到歌唱的詮釋、音準、咬字、轉聲、句讀、聲區、變速等技巧;更述及歌唱的矯正與保健。各種唱法諸如美聲、民族、通俗、原生態的異同,優缺點都面面俱到而巨細靡遺。極
適合學習正統「聲樂」者或一般愛好歌唱,純屬業餘的卡拉OK 等通俗歌唱者,作為演唱或訓練之指南。

以帶著語言的音樂演奏形態來說,發出不正確的聲音,足以擾人心志,甚至有礙健康。隨著卡拉OK 的風行,愛歌唱的人越來越普遍。歌唱重要的課題:要如何做好嗓音的維護、要如何擁有健康的發聲方法及有血有肉的詮釋等,作者英郎君有獨到、完整的見解,尤其以(模仿) 帶來的傷害,也有深入的剖析與建議。

作者畢業於國立師範大學音樂系,主修聲樂,師事戴序倫教授,離開學校幸運的師事西柏林歌劇院首席男高音吳文修教授,留義期間師事馬拉斯彼那教授。檢視簡老師的受業名師,都是享譽國內外的名歌唱家,或者是歌唱教育家,在名師的調教下,才有今日過人的歌唱能力,及歌唱教育的成就。初識簡老師當時,
乍看此人,似那在雨中寧可濕衣,安可亂步那個老學究,偶聽其開口,聽到的是富穿透力的聲音,細膩的詮釋,雖未繞樑三日,委實令人感動,也讓我最驚訝的是歌唱竟有如此的魅力,自然也改觀了我對歌唱的認知。

詳讀本書,我由衷的感佩,衷心的期待本書的出版,能帶給歌唱者相互討論,並相互激盪,創造更健康的歌唱能力。

板橋‧青山居
賴青山 謹識 2009.11.30

※林志紅 序

讀書醫俗,音樂醫躁,英郎君本著(一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 的理念,用其多年所學,苦辛鑽研及教學經驗,完成了這本「打開歌唱的百寶盒」。書中圖文並茂,並穿插不少有啟發、有智慧的小故事,及淺顯易懂的文辭,深入淺出,詳盡的說明來引導學習者的興趣,書中文字流暢
易讀,一般人大都可以看懂。原來專業可以用這麼輕鬆的方式來表達。


初識簡老師是在2006 年秋天,他輾轉來到泉州,並來到我們合唱團排練現場聽排練,當時我們談了許多對聲音概念方面的不同理解。過了幾年,再次見到他時,一本“打開歌唱的百寶盒”初稿就完成了。2012年以後,我們見面談歌說樂的頻率就變成每年一次或兩次,談歌的圈子也在不斷擴大。每次簡老師都帶來
為詮釋書中一些表述所發明的器械和方法,我們常邀上眾多聲樂愛好者積極實踐,欣喜若狂,收穫頗豐。一晃十年過去了,簡老師的“打開歌唱的百寶盒之歌唱密碼“(以下簡稱”歌唱密碼“)也已修訂完畢,正式出版了。我見證了他為了讓更多人更便捷更健康歌唱而付出的巨大心血和過程的艱辛,以及這當中所
表現出的科學精神。

歌唱是個系統工程,與諸相關的器官與肌肉都需各司其職,協同作戰,創造出美妙的歌聲。但控制歌唱的系統大都深藏在身體內,看不到,摸不著。所以長期以來,大多聲樂教育者只好用自己的體會和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和教導學生,這難免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

如果學生接觸了多位聲樂老師,對聲樂的理解經常就“混亂”了,因為兩位老師的表述可能是完全相反的。簡老師的“歌唱密碼”能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他用大家所熟知的通用語言(這裡主要是區別於聲樂老師的個性化語言),結合解剖學和聲學的原理,有理有據,有圖有真相,全方位講述歌唱的“工作”機制
和前因後果,讓歌者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從此再也不迷惑,明白了每位聲樂老師。言之所指所以我經常開玩笑說:這本書可以給所有聲樂老師做“翻譯”。

“歌唱密碼”這本書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提供了許多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這些方法是簡老師多年不斷實踐再實踐的成果。有些“粗暴”,有些“簡約”,有些“優雅”,有些“好玩”,總之“實用”才是硬道理。我很慶幸能見證和參與一位執著的聲樂教育家出版一
本專著的全過程。隨著密碼的“破譯”,相信這種更便捷和更健康的論述和訓練方法會帶給聲樂愛好者更多的參考和幫助。

林志紅
泉州合唱團指揮 新絲路交響樂團指揮
2017 年11 月泉州

※吳威宏 序
我們常形容一個人,堅持務實的理想與目標;才會充滿信心、勇往直前,即便遇到再大的困難阻礙,相信上天也會願意幫助認真付出的人。
擇善固執是我對簡老師的印象之一,忠實的做自己。為簡老師著作加點線條、色彩,是對老師敬意、也是另一種「擇善固執」。
兩年來不斷的溝通、協調、妥協,期許呈現繪畫與音樂間的互動融合。簡老師在本書中,以專業的論述剖析,及完整的資訊分享。又從簡短的故事裡,體悟到為學之道,如同小故事大道理一般,相信對多數閱讀者而言,會是個珍貴的收穫。
特別一提的是本書不僅僅彙整老師畢生心血,更為學習者建立一套完整,且具有系統的練習方法:
1. 吐氣時產生「高尚的三種衝力」
2.「三種衝力」的基本技法六式
等等.................

除此之外. 本書最為人所稱道者,即是能一步步引導讀者在正確的方向學習,又能學習到必要且務實的技術知識,真是非常難得。
相信本書不僅能引導你入門,更能為日後的進階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此祝福所有學習的朋友。
吳威宏 2017/07/25

※自序

先父是一名音樂教育工作者,因此,在耳濡目染的家境中,自然而然引領我進入音樂的殿堂。及長,進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求學,主修聲樂。自此,便與歌樂結下了不解之緣。
逾四十年歌唱的學習與教學裡,一直相信歌王卡路索的名言:「歌唱第一是聲音,第二是聲音,第三還是聲音。」歷經不同師長的教導與自己的研究、體驗一直努力去尋找更便捷、更健康的聲音來創造歌唱、說話的美感。
本書分上、下兩卷。上卷提供初學或在學者,健康的學習態度並以能發出健康的聲音為最主要目的。文中不少「有啟發、有智慧」的故事,來輔助學習,成為「上卷」的特色之一。「下卷」是「上卷」的延伸,導引出深入且重要的理論。
「詮釋」這個名詞常被用來說「歌唱」的價值及優劣。好比說:「某某歌手,將這首曲子詮釋得淋漓盡致。」跟多數人一般,實則是沒有兩樣的,由頭至尾「唸歌」罷了。聽不出同樣一首曲子,不同歌者之間的差異,毫無美感可言。就同樣一首交響曲,不同的指揮,他
要求的音色、速度、節奏…都有「些許的」差異,方才稱為「詮釋」。例如:貝多芬的「合唱交響曲」第四樂章,就速度而言,每位指揮家都有不同的品味及獨特的看法。比較十五位著名的指揮家由福特萬格勒的22 分10 秒,到貝姆的28 分35 秒。有的要求演奏時間較快的22 分10 秒(福特萬格勒),到較慢的
28 分35 秒(貝姆)取自《唱片音樂月刊98 集》。
舉此例說明「歌唱」時應該有些許歌者自我的想法、意境的呈現,而非「千人一腔」。「Rubato」是歌唱的生命。就是說當遇到了重要的「字」或「詞」的時候,這些「字」或「詞」快一點點,激動的、流動的先「吃」掉下一拍的部分,在適當的地方慢一點點「還」給前
面的拍子,這時通常是弱音。此時,正常拍子還是不變的進行著。這種技術在「卡拉OK」很難做到的,因為「卡拉OK」裡的速度是固定不變的。到「Pianobar」唱歌,鋼琴伴奏容易的「跟」著你、配合你,需要「Rubato」的地方就容易表現。另外,附錄一「從四類唱法,條列正面與反面的看法及論述」,藉來傳
達更廣泛的知識。只做蒐集、整理,不介入「論戰」。
附錄三「轉聲」是歌唱的難題,透過細膩的分析、說明,期盼對學習者有所助益。世間的眾多藝術可以說是「萬變不離宗」。朱光潛先生的《談美》、《美學詩學與文學》給我很多的教導及深刻的啟發。幾十年來,利用「電腦」創作也是一股風潮,音樂治療也是時而可聞…,我審視它們的價值標準是「離了宗」沒?
「宗」就是基本,包含基本目的、基本價值、基本態度等。「上卷」文中「答二十問──請跟我來」提到「歌唱」的好處;幾經科學家、醫學家,不斷的研究、實驗,得到的結論是──歌唱有提升免疫系統的好處──近來醫學界正利用歌唱產生的「催產素」來治療憂鬱症。
讓我來引述朱光潛先生在《美學詩學與文學》中的一段佳言:「一首詩或一件藝術品都有死的和活的兩面,死的是物質的,如文學所用的文字,圖畫雕刻所用的形色,音樂所用的譜調,跳舞所用的節奏姿勢,以及一般人所認為有跡可求的『作品』;活的是精神的,就是我們所說的情趣和意象融合成的整個境界。死的
形跡因為精神貫注才現出生氣,如果你沒有見出精神而只見出形跡(即傳達出來的作品),它對於你仍然是死的。一首詩或是一件藝術作品並不像一缸酒,釀成了之後人人都可以去享受。它是有生命的,每個人儘管都看得見它的形跡,但是每個人不一定都能領會它的精神,而且各個人所能領會到的精神彼此也不能
一致。它好像一幅自然風景,對於不同的觀眾可以引起不同的意象和情趣。比如說姜白石的一句詞《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 註一),含有一個情趣飽和的意境,你讀它所領略到的不能與我所領略到的完全相同,也不能與任何人所領略到的完全相同,因為每人所能領略到的境界都是他所創造的境界,就是他的性格和
經驗的返照,而性格和經驗是人人不同的。」朱先生之言,可說是「滿腹珠璣」,他是我們學習藝術的導師,更能引領我們走向「美」的園地。本書能順利付梓,最感謝的是多年來培育我的「恩師」:父親簡五石、林秋錦教授、戴序倫教授、吳文修教授、廖葵教授及影響我的音樂思維至深的蕭茲教授、劉德義教授、
范儉民教授、曾道雄教授。特別感謝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暨合唱協會理事長張清郎教授與賴青山先生、林志紅先生為本書作序。也要感謝吳威宏先生精心的繪圖與編輯及並為本書作序,英郎在此致上萬分的謝意!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