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並不美:那個蒙娜麗莎只好微笑的荒淫與名畫年代 | 拾書所

文藝復興並不美:那個蒙娜麗莎只好微笑的荒淫與名畫年代

$ 522 元 原價 580

《泰晤士報文學增刊》年度好書.義大利文藝復興史研究專家扛鼎力作

史學家低調不談的文藝復興黑暗史
為你揭露精緻視覺藝術背後的權力、縱慾與腐敗邏輯。


文藝復興被視為西方文化與藝術的黃金年代,
米開朗基羅、達文西、波提切利等英雄般的藝術家讓古典文化重生,
在如天堂般的城市創造出曠世傑作……

但真實的情況是:
˙漫步佛羅倫斯街頭時,可能會被住戶隨意傾倒的屎尿攻擊
˙藝術家創作的動力源自暴力、私慾、歧視與衝突
˙藝術贊助成為權力階級美化自我形象與贖罪的手段,品味最高的藝術鑑賞家,往往是當代最狡詐殘暴的人
˙教會利用「信仰」斂財,教會職位成為人們競相爭奪的肥缺,教廷成為家族企業
˙猶太教被視為否定基督神性的異端邪說,藝術家大展長才,在作品中鼓吹反猶太情結,˙致使社會氛圍充斥著徹底排斥,甚至殲滅猶太「威脅」的惡意。
˙傲慢的佛羅倫斯人無視義大利以外的世界,將土耳其人與穆斯林描述成天性邪惡、野蠻、殘暴的種族;至於大西洋的民族與土地,則完全不值得藝術圈著眼,攤開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雕塑與文學作品,地理大發現彷彿從未發生。

◎要真正了解一個時代有多偉大,不能只看美好的一面

就史實的層面上來看,只看文化美好的一面,刻意忽略醜陋面是相當不妥的,因為這讓高雅文化與社會現況有了造作的區別;就人類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傾向也剝奪掉這時期令人興奮、深切刻畫、真切的驚奇。既然藝術立基於人的創造力,就不能忽略隱藏在文藝復興神聖光環下,人性最真實的情感,無論美好或是醜陋。

「比起站在奧林帕斯山頂的天神以雲朵造出天使,身在陰溝底的人類不放棄仰望星空,才真正撼動人心。」──亞歷山大‧李(本書作者)

本書揭開過度崇高、神聖榮光的布幔,檢視藝術家日常生活最赤裸的一面,以及其身處的領域,如何混合著優雅與暴力、文化與苦難;執政者、銀行家與教會間的緊張關係、憤恨不平,如何化為文藝復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對於義大利以外的世界,又是如何的不理性與充滿偏見。

唯有能欣賞文藝復興時期失序醜陋的一面,才能讓文化成就的廣度更加清晰,才能真正領略藝術家與文學家能在這個充滿恐懼、苦難、歧視、與偏狹的時代,還能夠創作出如此傑作,直至今日仍令人大嘆其才華與美感,是如何不可思議的輝煌成就。


【國內外好評推薦】
「故事」網站主編 胡川安
作家 陳栢青
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謝哲青
(按姓氏筆畫)

「文藝復興為歐洲近代文化之嚆矢,天才輩出,波瀾壯闊,傑作令人驚艷,已臻創作之極限。此一『去天理,存人慾』,擺脫神權之魔掌,恢復久被壓抑之人性,以人文主義為核心思想之歷程,對習史者有致命之吸引力。但其陰暗面,亦更震撼人心,道德淪喪,價值倒錯,貴族與教士,沆瀣一氣,堪稱與魔鬼為伍,更彰顯人性之陰暗面。本書試圖從另一角度剖析其實相,讓讀者更能掌握已消失於時空之中,生命萬象本來之面目。」──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副教授 周健

「極度吸引人……精通連貫史料,加上通俗的筆觸寫作,將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鮮活呈現,以探索人類創意聰敏與人性卑鄙的二元性。」──《觀察家》(Spectator)

「毫不費力地結合深度學術研究與極度易懂的寫作風格」──《新人文主義學者》(New Humanist)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