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文化地景重構與博物館的誕生 | 拾書所

淡水文化地景重構與博物館的誕生

$ 288 元 原價 320
「博物館如何誕生?」是知名文化政策學者Tony Bennett曾提出的大哉問,在殷寶寧教授筆下,則翻轉成為探問臺灣獨特歷史與政治情境的本地疑旨,開展出值得關注的後殖民視野和社區焦點。

當前臺灣的文化治理研究,空間上聚焦於臺北、臺中、臺南、高雄等主要城市,時間上則專注於日治時期與戰後階段。相對於這個主導趨向,殷教授選擇淡水小鎮,以後殖民視線凝望馬偕牛津學堂與紅毛城代表的西方傳教暨商貿脈絡下的現代性權力構造。

本書的寫作環繞著以「淡水」為核心,與其說是刻意地挑選出這個「地方」作為研究的對象,不如說是淡水蘊含的豐富文化地景與歷史場所精神,訴說著太多的故事,誘發人無法忽視。特別是研究者多年來在淡水的持續觀察:從組織性設置的「博物館」,到經由文化治理機構所認可的「文化資產」,一直到「文化景觀」變遷三者之間有機的辯證關係,不斷誘發著對這些相關課題彼此動態變化所激盪出文化政策、地方治理、文化資產保存、文化地景變遷等課題,一場場從理論概念到實踐場域的辯證思考。


專文推薦:
王志弘(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黃瑞茂(淡江大學建築學系副教授)

誠摯推薦:
李乾朗(臺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客座教授)
阮慶岳(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教授)
夏鑄九(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名譽教授)
陳志誠(臺灣藝術大學校長)
黃光男(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名譽教授)
以上按姓氏筆劃排序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