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炳宏博士,台北萬華人,其外祖父李應彬人稱龍泉老人,為龍山寺門神彩繪競圖之民間藝師,是台灣第一位以水彩畫得獎的畫家,被前輩畫家藍蔭鼎稱為「台灣第一人」。其三舅李長俊研究西洋藝術,曾任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系主任。其父是炸天婦小販,在大二時因病早逝,家道中落,老師必須刻苦自食其力完成學業。
陳老師就讀復興商工、國立藝專美術科國畫組,畢業後至台中倪朝龍老師繪畫工作室長達4年,接觸兒童美術教學,學習教學技巧功夫。之後至美國芳邦大學藝術研究所進修MFA碩士及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博士,先在高雄東方設計學院美術工藝系任教15年後,目前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專任教授。
老師在大學2年級即立定以水墨人物作為創作志向,同時參與許多競賽活動,榮獲第14屆南瀛獎國畫首獎、第15屆全國美展國畫第1名、第21屆高市美展高雄獎及第17屆吳三連獎藝術獎得主,不斷提升精進功力。老師身為藝術教育傳藝者,對於藝術創作抱持執著態度,思考對社會責任與職志,以開放多元的思考來面對創作取材,對應當前時代快速輪替時,期待藉由藝術的功能為社會帶來一些正向良性的影響力,老師以藝術創作者當有職責與使命,而非流於風潮或媚俗,覺察應以清醒的社會觀察角度,透過繪畫語言轉換成發人深省的人物畫作表現。
展出以「世代語境」作為主題,以藝術語言與夢境營造情境設定,展出係集結老師2000年以來生之慾、生之變易、人境三千之「時間橫軸」,輔以「世代特徵」取材表現,結合「語境形式」思維表達,作為開展「議題縱軸」,從深沈形而上「哲學意涵」隱喻表現,到當前形而下「寫實嘲諷」明諭反應,精確反饋臺灣社會的風尚習成與現象形成,寫意詠詩,反映社會,表現人生,真切深刻,錘鍊功深。
本次展出以水墨人物畫為主軸,老師並非以唯美賞心悅目作為主要訴求,而是透過畫面圖像、用色造型及構圖題詩,透過不同時代當中不同議題與題畫詩之引導,反映教育工作者對台灣世代現象的藝術論述,欣賞一張畫傳遞的訊息,藉以體察時代自覺精神、傳統價值意義與各行各業工作者平凡之職業身影,所以理解藝術並非高不可攀,以平常心體驗生活之美。
陳老師就讀復興商工、國立藝專美術科國畫組,畢業後至台中倪朝龍老師繪畫工作室長達4年,接觸兒童美術教學,學習教學技巧功夫。之後至美國芳邦大學藝術研究所進修MFA碩士及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博士,先在高雄東方設計學院美術工藝系任教15年後,目前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專任教授。
老師在大學2年級即立定以水墨人物作為創作志向,同時參與許多競賽活動,榮獲第14屆南瀛獎國畫首獎、第15屆全國美展國畫第1名、第21屆高市美展高雄獎及第17屆吳三連獎藝術獎得主,不斷提升精進功力。老師身為藝術教育傳藝者,對於藝術創作抱持執著態度,思考對社會責任與職志,以開放多元的思考來面對創作取材,對應當前時代快速輪替時,期待藉由藝術的功能為社會帶來一些正向良性的影響力,老師以藝術創作者當有職責與使命,而非流於風潮或媚俗,覺察應以清醒的社會觀察角度,透過繪畫語言轉換成發人深省的人物畫作表現。
展出以「世代語境」作為主題,以藝術語言與夢境營造情境設定,展出係集結老師2000年以來生之慾、生之變易、人境三千之「時間橫軸」,輔以「世代特徵」取材表現,結合「語境形式」思維表達,作為開展「議題縱軸」,從深沈形而上「哲學意涵」隱喻表現,到當前形而下「寫實嘲諷」明諭反應,精確反饋臺灣社會的風尚習成與現象形成,寫意詠詩,反映社會,表現人生,真切深刻,錘鍊功深。
本次展出以水墨人物畫為主軸,老師並非以唯美賞心悅目作為主要訴求,而是透過畫面圖像、用色造型及構圖題詩,透過不同時代當中不同議題與題畫詩之引導,反映教育工作者對台灣世代現象的藝術論述,欣賞一張畫傳遞的訊息,藉以體察時代自覺精神、傳統價值意義與各行各業工作者平凡之職業身影,所以理解藝術並非高不可攀,以平常心體驗生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