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生物學到食堂:招待吃貨們的科學餐-關於糖、脂肪、代謝疾病的流言與傳奇 | 拾書所

帶著生物學到食堂:招待吃貨們的科學餐-關於糖、脂肪、代謝疾病的流言與傳奇

$ 342 元 原價 380

「中國大陸第12屆文津圖書獎作品」
華人知名科普自媒體「知識分子」策畫!
邀請你進入脂肪、糖與代謝疾病的歷史魔幻之夜!

歷經幾世紀的飢餓與匱乏讓人類成了「吃貨」,
而到了美食橫行、「不好吃不吃」的現代,
只好請職業生物學家來救救我們的身體!


人類千百年的生活裡,科學家前仆後繼地為「吃貨」們釐清與「吃」有關的科學。
人們也許研究著千奇百怪的減肥偏方,卻沒有人知道隱藏在硬科學背後的有趣故事。
你知道討人厭的脂肪中其實會產生節制食欲的因子嗎?
從今天開始,別只當個吃貨,當個有生物學修養的吃貨吧!

在這個美食空前豐富的時代,飲食反而成了引發疾病的導火索。本書以脂肪、糖和膽固醇代謝研究中重大發現為脈絡,展示我們日常飲食健康與疾病的關係,以及我們常見的一些藥物如減肥藥、他汀、胰島素等藥物的前世今生。

當真正瞭解本書中講述的生物學歷史和歷史背後的故事後,普通吃貨也可以說說生物科學史的不謠傳常識與知識。同時,本書也協助大眾如何瞭解與代謝、營養有關的疾病。最終,也可以了解人類在生物學領域的研究及重要學人/企業在這方面的重大貢獻。

讀完這本「不是教你減肥、但讓你了解肥胖由何而來」的人類與吃的互動科學小史,你將會更了解以下文明人類在進食前應該擁有的常識:

※ 膽固醇到底是好的,還是壞的?它對人體有什麼作用?
※ 脂肪在身體中究竟如何運送、儲存?一切都是因為現代生活型態的關係,使我們不得不(過度)擁有它嗎?
※ 為什麼把兩隻老鼠的皮膚連接在一起,能理解脂肪對胃口的調節機制?
※ 為什麼千辛萬苦找到的瘦素基因,在萬眾期待下卻沒有解決人類肥胖的問題?
※ 還有……更多關於生物學研究與藥廠先驅的奮鬥與成果,他們的發明與發現如何讓我們與這副人類演化而來的身體更好地適存?

這些事關美食界安危的硬科學與鮮歷史,這次終於變成人人能懂的有趣故事!

〔學人、媒體一致好評推薦〕
……這本書會成為一本大眾瞭解與能量代謝相關疾病、通俗易懂的科普書,也會是正在學習這些內容的本科大學生和研究生良好的補充讀物。
──美國科學院院士 王曉東

能夠用故事展現科學探索之魅力的中國科學家相信是鳳毛麟角。生物學家王立銘卻做得很好,這本書就是一個例子。
──北京大學終身講席教授、《知識份子》主編 饒毅

以後每次大快朵頤時,一定會想起這本趣味盎然的科學讀物。像我一樣的吃貨其實足以改變歷史,但那一定是在科學家的智慧照耀下!
──真格基金創始人、「新東方」聯合創始人 徐小平

很欣慰年輕的前沿科學家王立銘貢獻了一個有趣的讀本,讓我們在輕鬆閱讀中對食物與健康知其然和所以然。
──《環球科學》主編、《電腦報》創始人 陳宗周

現在,作者更進一步,用一本書解釋了當吃貨的基因撞上現代生活,會產生什麼樣的嚴重後果。脂肪和糖的秘密就在作者這樣的科學家手中。
──大陸科學媒體「果殼網」創辦人兼CEO 姬十三

科學肯定有自己獨特的歷史,立銘這本科學史書,講普及嘛文筆略乾澀,要是論科學,滿滿都是乾貨。
──作家 馬伯庸

從科學家向科學媒體人轉身挺有意義,現在的自媒體做科學普及需要這樣有專業研究的科學家投身其中。這其實是科學向社會釋放價值,也可以理解為科學在傳播中創造價值。
──「知識份子」CEO 紀中展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