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中葉,中國遭逢內憂外患,民不聊生,為求養家活口,大批中國男性遠赴異鄉工作賺錢。來到美國西岸的華工在身無絕技之際,選擇一項勞力邊緣的工作—替人洗衣服,「手洗衣業」至二戰結束之前,一直是華人在美國賴以維生的主要行業。一般而言,洗衣工作被視為是家庭的雜務,傳統上被歸為是女性的工作。但在美國排華法案的驅策下,在種族隔離的社會中,華人男性不得不在他鄉操起白人不願作、和黑人婦女相競爭的洗衣業。為了寄錢回中國養活家鄉妻小,他們願意以洗滌和熨燙美國人的衣服為生,造成華人被冠上以洗衣為業的刻板印象。他們之中許多人花費生命中大部分的光陰,每天手握八磅熨斗,在洗衣業中奮力求生,等待能有翻轉的契機。幸運者,最終將妻子接到美國一起生活,組織家庭,再將希望寄託在第二代身上。不幸運者,無法衣錦還鄉,最後淪為異鄉孤魂,飄蕩徘徊於歷史扉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