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文藝理論界似乎已有一種共識,詩學即廣義的文學理論,然而應該質疑的正是:詩學是否等同於理論?顯然,古老的詩學範疇要在當代語境下復活,就不應是文學理論的普及版,而是新的,或許更適合比較文學的學術範式。這一訴求又包含了兩個問題:第一,可否超出英美視角、走向一個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視角?第二,在目前的學科格局中,提出詩學範疇是否有助於理論視角的轉換?
一部現代西方詩學選編,涉及世界秩序的安排。如果現代始於法國的丹納,則實證主義代表的科學精神就是現代,而文學批評領域中的科學話語就是20世紀從形式主義、結構主義到後結構主義的各家理論。如果現代始於德國早期浪漫派,則意味著科學只是現代的產品之一,現代是一種更深刻的結構轉變。要是再加上“由誰來問?”的問題,其意識形態所指就更為複雜有趣。作為一部中國的西方詩學編選,我們的問題正是:可否走出“通行”的“理論選本”的符號秩序?
本選編力圖實現以下目的:第一,揭示西方現代詩學中浪漫派的隱蔽紅線;第二,突出詩學和文學創作本身的聯繫,重視詩人、作家的理論貢獻;第三,展現詩學的現代走勢和最新面貌。最後,本選編試圖展示當代西方詩學版圖中的中國詩學萌芽,因為依編者看來,中國詩學元素加入西方理論系統中,已是不爭的事實,其效果日益明顯,其激進性更不亞于當年的未來主義、達達主義等先鋒流派。
一部現代西方詩學選編,涉及世界秩序的安排。如果現代始於法國的丹納,則實證主義代表的科學精神就是現代,而文學批評領域中的科學話語就是20世紀從形式主義、結構主義到後結構主義的各家理論。如果現代始於德國早期浪漫派,則意味著科學只是現代的產品之一,現代是一種更深刻的結構轉變。要是再加上“由誰來問?”的問題,其意識形態所指就更為複雜有趣。作為一部中國的西方詩學編選,我們的問題正是:可否走出“通行”的“理論選本”的符號秩序?
本選編力圖實現以下目的:第一,揭示西方現代詩學中浪漫派的隱蔽紅線;第二,突出詩學和文學創作本身的聯繫,重視詩人、作家的理論貢獻;第三,展現詩學的現代走勢和最新面貌。最後,本選編試圖展示當代西方詩學版圖中的中國詩學萌芽,因為依編者看來,中國詩學元素加入西方理論系統中,已是不爭的事實,其效果日益明顯,其激進性更不亞于當年的未來主義、達達主義等先鋒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