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之際」、「天人關係」一向是中國哲學探討的主要課題之一。對古代中國哲學而言,天人關係的理論重點多放在心性的根源與道德品質的探究,較少放在自然生命與身體形構的解析。在人生哲學本位的中國哲學中,在安身立命的實踐訴求之上,「天」作為道德根據的意義常常遠比做為形體的源來得重要。是以先秦孔孟儒學以心性論為主,勉人以「內聖外王」的進德修業之路;老莊道家啟示致虛守靜,警示世人「損之又損」以回歸道真的無為之途。時至兩漢,知識份子沉浸宇宙論架構的認知氛圍,儒學的心性論所涉之價值問題,轉化為「天人相應」之問題;道家對天人關係的主張,也轉化為黃老學因循為用的義理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