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中正大學戴浩一教授在2004年在 Chinese Classifier Systems and Human Categorization 一文中談到漢語的量詞語意分類之類疇參素之後, Wiebush 在 (1995) “Quantification and Qualification: Two Competing Functions of Numeral Classifiers in the Light of the Radical System of the Chinese Script”.談到類似之事。中間鮮有人提及,直到自台大語言學研究所現已退休的黃宣範教授在2011年所寫的Types of Classifiers and an Incipient Count/Mass Noun Distinction. Pp.37-8,以及2013年所寫的 Chinese Grammar at Work一書,Chapter 6: Classifiers (pp.168,179,184,186,189) 屢次提到我2008年那篇 手稿(manuscript)文章(“The Semantic Parameters of Noun Categorization in Historical Chinese Classifier” <中文量詞語意分類之類疇參素—歷史的觀點>)中某些中文分類詞的語意參數。當然,我並非完全遺忘了那篇文章。曾經花費了那麼多心血從事的文章,怎可能說忘就忘?現在我以中文重新撰寫這篇文章,把原來之三十六個語意參數加以改寫,成為二十四個語意參數,並改名為<漢語名詞分類詞之語意參數-歷史的觀點> 來請教各方讀者賢達。在2008年當時主要之引用資料來自我2006年所編寫的《中文量詞歷史語庫》,如今,所引用資料來自我2018年所編寫的《漢語古今量詞辭典》增訂版。相信在我這幾年來編寫了幾個版本的漢語量詞辭典之後,如2014年之《中文量詞歷史辭典》,2015年5月之《漢語量詞歷史辭典:革新漢語拼音版》,2015年8月之《漢語量詞歷史辭典-英文解說版》,2017年有《漢語古今量詞辭典》,2018年3月則有《漢語古今量詞辭典》增訂版,2018年4月又有《汉语古今量词辞典-简体字版》等等之書以後,會在資料之引用方面更為得心應手,也因此在理論建構方面會更為成熟。
在第二章則以英文撰寫討論漢語動詞分類詞之語意參數,亦即:The Semantic Parameters of Chinese Verbal Classifiers-a Historical Perspective。並對動詞分類詞給予新定義。
第三章為本人在寫了《漢語古今量詞辭典》修訂版之時所寫的<古今量詞與名詞、動詞對照表>。由於一般辭典學家對於量詞之使用對照表,大多寫的是現代的量詞與名詞對照表,鮮少有範圍包含古今的,因此提供給讀者參考。其中有一千個例句之解釋對於瞭解此對照表很有幫助。
本書是作者唯一談到量詞理論之書,投入之心血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