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堂與市場之間:青海黃南藏族自治州唐卡文化產業與民族社區發展研究(簡體書) | 拾書所

經堂與市場之間:青海黃南藏族自治州唐卡文化產業與民族社區發展研究(簡體書)

$ 198 元 原價 228
地處西北重鎮蘭州的蘭州大學,擁有悠久的民族學和邊政學研究傳統。1949年前的蘭州大學就立足區域與民族特色,在民族研究領域有了一定的探索與積累。一是以馬鶴天、顧頡剛先生為代表的邊政學、邊疆學研究。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第二次中國邊疆研究高潮中,馬鶴天、顧頡剛、黃奮生等均為當時的代表人物,而這三位學者都與蘭州大學有交集。1928年2月22日,甘肅省務會議決定在法政專門學校的基礎上合並中山學院成立大學,組建以教育廳長馬鶴天為首的7人籌委會,4月1日正式成立“蘭州中山大學”,馬鶴天任首任校長(1928年2-11月在職)。馬鶴天由此而成為蘭州大學民族學學術系譜中的重要一環。他的《甘青藏邊區考察記》堪稱民國時期關于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的“準民族志”作品。歷史學家、邊疆研究代表人物之一的顧頡剛,一生有六次西北之行,其中為期長的兩次,都是在甘肅。1937年9月至1938年9月,他到甘肅、青海考察並著有《西北考察日記》。1948年6-12月,他應辛樹幟校長之邀赴蘭州大學任教並任歷史系主任。二是“魁閣”團隊成員之一谷苞先生在蘭州大學任教並從事民族研究。谷苞出生于蘭州,1935年赴清華大學求學,后轉入社會學系,在陶云逵教授指導下學習人類學、民族學課程。1941年10月,他轉到由吳文藻教授、費孝通教授主持的云南大學和燕京大學合組的社會學研究室工作,度過了三年的“魁閣”調查時期。1944年,他到蘭州大學任教,開設民族學相關課程並在洮河、白龍江流域及甘肅各地開展田野調查。1949年8月,谷苞隨解放軍西去新疆,開始了另一段學術生涯。三是國立蘭州大學邊疆語文系的設立。1946年,國民政府正式設立“國立蘭州大學”,辛樹幟校長首倡開設邊疆語文學系,設藏語、蒙古語、維吾爾語專業。藏學專家楊質夫先生受邀擔任邊疆語文系主任,先后任教的學者有吳均、程克星、關德棟、丹巴嘉措、王沂暖、李國香、胡斯振、馬宏道等著名學者。1952年在新中國院系大調整當中,已改稱少數民族語文系的原蘭州大學邊疆語文系,與原西北大學邊政系一起,被劃歸到新成立的西北民族學院當中。此時,有一位民國時期邊疆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從西北大學邊政系來到了西北民族學院任教,他就是黃奮生先生。黃奮生完成了我國第一部藏族歷史教材《藏族史略》,應蘭州大學的邀請在歷史系開設了“藏族史”課。在此時期,一位年輕的新疆學子進入蘭州大學歷史系求學,並逐漸走上了民族學研究的道路,他就是楊建新先生。1958年大學畢業的楊建新先生留校任教並參加甘肅省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組,領導了對東鄉族的首次社會歷史調查工作,寫出了《東鄉族簡史》。1959年底到1963年,楊建新先生愛蘭州大學派遣到中央民族學院進修,師承民族史大家翁獨健教授,並得到蒙古史學家賈敬顏、藏學專家王輔仁諸教授的指導。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