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人物攻略卷五:諸葛亮 | 拾書所

三國人物攻略卷五:諸葛亮

$ 261 元 原價 290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集智慧、忠貞、仁信、堅毅、機敏於一體。居隆中時,他未出茅廬便對天下大勢瞭如指掌;始見劉備之時,便提出佔據西蜀、聯合東吳、北拒曹魏的長遠戰略,初出茅廬便在博望坡出奇制勝;赤壁鏖兵,他孤身至吳,舌戰群儒,智激孫權,使其堅定抗曹決心;此後龐統死於落鳳坡,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伐吳失敗,病逝白帝城,都是由於沒聽他的勸告,反襯出他的遠見卓識。白帝城託孤以後,他力挽狂瀾,安居平五路,七擒孟獲,六出祁山,南征北戰,無往不利。在與司馬懿的對陣中,諸葛亮總是能審時度勢,靈機應變,奇謀巧思,招招佔先機,而司馬懿總是回回誤算,屢屢中計,不得不讚歎諸葛亮是「天下奇才」。

《三國人物攻略》套書一共八冊,分別為: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曹操、司馬懿、孫權、周瑜。不僅因為這八人在歷史中「戲份」較多,還在於他們性格殊異,形象豐滿。
其主要特色如下:
一、以人物為主線,勾勒三國的歷史全貌。
二、注重設置「歷史場景」,把人物推回歷史舞臺之中,推到事件的緊要關頭前,看看他們是怎樣周詳安排,從容調度,化解危機的。
三、分別以不同人物的眼光來看待同一歷史事件,是非功過皆在其中,別有一番趣味。
四、以《三國演義》為藍本,還採信了《三國志》中的諸種說法,在文學與歷史間作微妙的平衡,既使人物故事起伏跌宕,又使歷史事件完整真實。

人物簡介
諸葛亮
諸葛亮是一個悲劇人物。
在《三國演義》中,由於作者羅貫中從「擁劉反曹」的正統思想出發,對蜀國作了大量的描寫,從桃園結義到蜀都稱帝,劉備創業的每一步都介紹得十分詳細,給人的感覺是蜀國非常強大。但實際上,蜀國卻是三國中實力最弱的。蜀國雖有劉備之仁、孔明之智、關羽之忠、張飛之勇,再輔以眾多良將謀臣,仍然難以擺脫覆滅的命運。這種命運,對「上通天文,下曉地理」的諸葛亮而言是十分清楚的,他知道以劉備的實力,最佳結果也只能是鼎足三分,所謂振興「漢室」只是一個遙遠的夢想。就是在這樣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悲劇氛圍中,諸葛亮的智慧、忠貞、品行才顯得十分耀眼。
諸葛亮的智慧表現在政治、軍事、外交的各個方面。居隆中時,他未出茅廬便對天下大勢瞭若指掌,始見劉備之時便提出佔據西蜀、聯合東吳、北拒曹魏的長遠戰略,初出茅廬便在博望坡出奇制勝,以幾千人殺敗夏侯淳十萬大軍,樹立了威信;赤壁鏖兵,他孤身至吳,機智權變,舌戰群儒,駁斥了東吳的主和派,智激孫權,使其堅定抗曹決心;在與周瑜的智鬥中,諸葛亮處處棋高一著,計高一籌,而周瑜卻步步落空,被活活氣死。此後龐統死於落鳳坡,關羽大意失荊州、身死麥城,劉備伐吳失敗,病逝白帝城,都是由於沒有聽他的勸告,反襯出他的遠見卓識。白帝城托孤以後,他力挽狂瀾,安居平五路,七擒孟獲,六出祁山,南征北戰,無往不利。在與司馬懿的對陣中,諸葛亮總是能審時度勢,所機應變,奇謀巧思,招招佔先,而司馬懿總是回回誤算,屢屢中計,不得不讚歎諸葛亮是「天下奇才」。
諸葛亮的忠貞是和愛國聯繫在一起的。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對蜀漢事業無限忠誠。他在劉備極端困難時出山相助,竭盡忠誠,才有三分天下的局面。劉備去世之後,他輔佑幼主,辛勤謀劃,完成先主的遺願,直至積勞成疾,星落秋風五丈原。這種忠貞非常感人至深,難怪杜甫會發出「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浩歎。
在個人品行方面,諸葛亮也做到了嚴格的道德自律。他生活儉樸廉潔,出山之前,以躬耕為食,出山之後,他仍然過著淡泊生活。在彌留之時,他還強調,「臣死之時,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
總之,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集智慧、忠貞、仁信、堅毅、機敏於一體,是中華傳統美德的化身,所以成為世人傳誦的千古賢相。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