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銀行進入對我國商業銀行效率的影響研究:基於產權結構、市場結構的經驗分析(簡體書) | 拾書所

外資銀行進入對我國商業銀行效率的影響研究:基於產權結構、市場結構的經驗分析(簡體書)

$ 355 元 原價 408
商業銀行效率是商業銀行競爭和生存的根本,隨著我國商業銀行國際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外資銀行不僅成為我國商業銀行的競爭主體,而且還對我國商業銀行產業組織和效率變化產生了重要影響。在我國轉軌經濟過程中,商業銀行全面開放引致外資銀行進入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加強,進而通過不同的渠道和方式對我國商業銀行效率產生影響。但是外資銀行進入會同時產生“鯰魚效應”和“選摘櫻桃效應”,如何發揮其積極效應,減少不良影響是當前轉軌經濟國家面臨的共同問題。因此,研究外資銀行進入對我國商業銀行效率的影響機制,預判當前外資銀行進入的影響程度,對於完善我國商業銀行競爭機制,提升商業銀行效率和國際競爭能力,提高監管水平和制定科學的監管政策將會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本文在文獻梳理和現有銀行業結構與績效理論回顧的基礎上,首先理論分析了轉軌經濟過程中外資銀行進入產生的產權結構、市場結構變化和商業銀行效率影響機制,構建了基於產權結構、市場結構雙重約束下拓展的SCP理論分析框架,然後運用博弈模型、數值仿真技術、非線性面板門限模型等計量方法,實證分析了外資銀行對我國商業銀行的結構、行為和效率產生的影響,並提出關於我國銀行業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政策建議。研究發現:隨著銀行業政府管制的漸進放鬆,外資銀行進入會優化產權結構和市場結構,產生競爭效應和學習效應,提高了國內商業銀行客戶甄別能力、盈利能力以及競爭能力;外資銀行參股比例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存在單門限效應,具體對於不同類型的銀行來說,影響的程度和方向都不相同;外資銀行機構數量份額、資產份額對地區信貸資本配置效率的影響分別存在單門限和雙重門限效應,但兩者影響程度不同,前者始終正向作用,後者是先負向、後正向作用。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