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套書(五) | 拾書所

文化研究套書(五)

$ 1,431 元 原價 1,590
◎本套書精選自本社已出版的學術書籍,請讀者注意不要重複購買。

本套書共五本:《媒介、文化與社會理論》、《飲食、權力與國族認同:當代日本料理的形成》、《文化研究核心議題與關鍵爭辯》、《設計的文化》、《速度文化》。

1. 媒介、文化與社會理論
本書透過不同的方法典範,深入剖析大眾媒介的發展。第一章首先以批判性典範入手,透過馬克思主義觀點,探究媒介中的政經體系與意識型態;第二章以哈伯瑪斯提出之公共領域概念,檢視大眾傳播場域中的公領域現象;第三章探討閱聽人的詮釋、能動性、結構與意識型態,如何再製與詮釋媒介內容;第四章則著重麥克魯漢提出之「地球村」概念,作為文化中介者的媒介,是如何透過跨文化方式運作;第五章討論後現代主義大師布希亞,針對媒介提出之擬像、超真實等概念;最後運用各種理論與論點,檢視新媒介與資訊社會的關係,包括網際網路與資訊、資訊性政治的限制等議題。

2. 飲食、權力與國族認同:當代日本料理的形成
日本料理不僅風行台灣,過去二十年間在西方也日益受到歡迎。但或許讓人意外的是,目前我們所認知的日本料理其實是相當現代的發明。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日本不僅在政治上發生劇烈改變,同時也是現代飲食文化與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本書從多方面說明,現代日本料理中的多元文化色彩,受到日本帝國主義發展、工業化與民族國家建構的多重影響,作者透過豐富的史料,介紹在十九世紀之前,日本各地飲食文化的多元豐富,並說明這些多元的飲食習慣,是如何轉變為現代我們所認知的「日本料理」。

本書深入日本料理的歷史根源,探索日本家庭料理的變遷、軍隊伙食的西化、戰爭期間的糧食管理,以及現代都市中美食風氣的興起,這些分離的現象,均與日本政經社會的變遷緊密相關。以飲食為窗,本書更進一步討論日本與「西方」在歷史、文化上的互動與互視,分析日本在民族國家發展過程中的歷史情境,如何影響了日常生活的表現與認同。

本書不僅能讓對日本文化、社會感興趣的讀者感到興味盎然,對近年來興起的食物歷史研究、人類學研究,更是重要的東亞研究著作。

3. 文化研究核心議題與關鍵爭辯
本書展現了文化研究如何處理大量的重要問題,這些問題存在於某兩項對等關係裡,諸如語言與文化、意識型態與真實、政治與文化分析、商品化與文化、能動者與架構、認同與差異、消費文化與生活型態、文本與情境等。作者透過檢視文化研究的中心問題與精辟爭辯,來呈現文化研究的重要性與未來發展。

4. 設計的文化
本書從各種理論角度出發,將設計文化確立為學術領域,探究了設計師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羅列了豐富的個案研究,對設計與設計實踐提出精彩的批判概論,探討了設計與管理研究間的關係,以及創意產業如何在都市更新與社會參與的脈絡下發揮功能。本書專為設計研究、設計歷史、文化研究與社會學等領域的學生所寫,同樣也適合對設計有興趣的一般民眾,在理論、背景知識與個案研究之間取得絕佳的平衡,論理清晰,條理分明,是一本不容錯過的精采傑作。

5. 速度文化
本書提出許多非常獨特的觀點,「速度文化」是相當新穎的概念領域,卻已受到國內許多學者與教學機構的關注。本書為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流動與社會未來」課程的指定書目,也是流動社會學、科技社會等相關領域內最新的參考文獻。本書指出:即時性的產生冷酷無情地改變我們思考與體驗媒介文化、消費實踐的方式,也使得文化與道德價值核心產生轉變。生活步調正不斷地加速嗎?如果是,將會為文化、社會、人際與經濟等面向帶來什麼樣的後果?這本引人入勝的書,其內容主要是在探討在現代性期間,速度何以成為文化議題。資本主義社會興起,都市景象迅速且劇烈地產生轉變,這些現象都被視為所謂的「進步與發展」。然而,到了二十一世紀,快速的資本主義、日常生活被媒介科技所滲透,兩者結合形成了「即時性」,這也成為管理的重要特質。

本書作者湯林森分析了先進現代社會中的文化衝擊與速度的重要性,指出我們日常生活體驗中速度不斷變遷的重要性,此書巧妙運用各個領域,而提出根本、具有慧根的批判性論述,本書所引進的新觀念,為身處科技文明的人們,提供自省的空間。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