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造于西周厲王時期的《散氏盤》,又名《矢人盤》,清乾隆年間在陜西鳳翔出土。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此器銘文鑄于盤內底,計十八行半,三百五十字。其內容涉及西周厲王時奴隸族貴族之間的土地紛爭,具有土地交割契約文書證明的意義。《散氏盤》銘文是西周晚期青銅器時代書法藝術的高峰之頂的杰出代表之作。它與《毛公鼎》、《虢季子白盤銘》並稱為西周三大青銅器,均以長篇銘文和精美的書法著稱于世。散氏盤自出土以來,其銘文書法倍受習篆者推崇,對清末以后的碑派書法產生過重大影響,在當代臨習《散氏盤》之眾多,更是其他西周青銅器銘文所無法比擬的。但是臨習《散氏盤》有兩個難關,其一是正確辨識字形;其二是弄清筆順。林子序先生于書法、古文字頗有心得,將長年研習所得編為“舉要”一冊,使學書者得以逾越兩大難關,獲得臨習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