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空的科學:讓你的理性思維休息,換彈性思維開工,啟動大腦暗能量激發新奇創意 | 拾書所

放空的科學:讓你的理性思維休息,換彈性思維開工,啟動大腦暗能量激發新奇創意

$ 359 元 原價 399
你越是清醒,創意就越被壓抑;
你越是放空,大腦越能探索新奇點子!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查爾斯.杜希格
《超腦零極限》魯道夫.譚茲 《紫牛》賽斯.高汀
《正念》馬克.威廉斯…… 一致好評推薦

其實,演化早就替人類的大腦設計好彈性思維、奇思妙想的能力,
但你可能不知道,這個珍貴的能力卻常常被抑制而未能全力開展……

善於應對變革跟保持創新,已經是現代人最需要的能力,
從演化上看,人類的大腦獨具彈性思維的能力,足以因應各種變局。
但科學實驗發現,當大腦運作邏輯分析時,會抑制彈性思維與創意;
而大腦放空時,會產生特殊的電能型態,進行一種「不思考時的思考」。
這種無意識下的思維,正是大腦啟動彈性思維的關鍵流程。

科學家並發現,創意點子的產生是來自潛意識的深層,
人類大腦看似休息時,其實並未休息,
它只是在潛意識中以不同的方式處理資訊罷了。
而且,在分析思維的意識徹底休息時,點子的生成最為活躍。
換句話說,效率最好的專注時刻,分析力最強,
但在分析力最差的時候,彈性思維反而最強!

我們該如何訓練大腦更輕鬆地因應變革、更善於創新?
大腦是如何產生奇思妙想的,我們要如何培養那種能力?
暢銷科普書《醉漢走路》、《科學大歷史》作者曼羅迪諾,
這次要帶我們一探科學界研究大腦思維的卓越進展,
找出大腦最能夠冒出新奇想法的關鍵條件,
教我們如何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中,啟動並善用彈性思維的威力。

你以為越清醒的時候越能激發創意?大錯特錯!你應該先把大腦用到累了再來發想創意。
「有創意的成人是倖存下來的孩子」每個人的神經網路中,都有一個想像力豐富的調皮小孩與一個自我審查的理性成人。
社群媒體是創意的最大敵人!當你一直分心,創意就無法在放空的環境下產生。
拖延其實有助創意?其實當你延後了有意識的決策,也為潛意識的思索騰出了時間。


各界讚譽:
「曼羅迪諾使你變得更精明。」
──演員兼編劇賽斯.麥克法蘭(Seth MacFarlane)

「這本書來得正是時候,引人入勝。它以迷人的方式探索一大重要議題:人類的思維如何因應變局。如果你喜歡《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也會喜歡這本書。」
──查爾斯.杜希格(Charles Duhigg),暢銷書《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The Power of Habit)與《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Smarter Faster Better)的作者

「要描述我們周遭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變化很容易(例如資訊洪流大量湧現、世界日益緊密相連),但是要指引我們如何因應那些變化可就難了。在這本充滿說服力的精彩好書中,曼羅迪諾呼籲我們改變思維。他巧妙地結合科學和敘事,以證明線性思維的侷限,以及『由下而上』的思維有什麼妙用。『由下而上』的思維積極地接納模糊性,提出精明的問題,並為複雜的難題尋找創新的解答。這本書可以幫你安度變革的漩渦。」
──丹尼爾‧平克(Daniel H. Pink),《什麼時候是好時候》(When)和《未來在等待的人才》(A Whole New Mind)的作者

「這本書以迷人的方式探索大腦的運作,內容實用,非常適合喜歡新奇事物及忙著因應變遷世界的人閱讀。」
──賽斯.高汀(Seth Godin),《紫牛》(Purple Cow)的作者

「在這個世界裡,先進技術、無所不在的社群媒體、白熱化的政治局勢,可能令我們感到無助又莫可奈何,但曼羅迪諾帶我們了解,人類的多數特質(例如尋求新奇、自由想像)幫我們做好了準備,讓我們在這個日益複雜多變的世界裡生存。最重要的是,在這本開創性的好書中,他教我們如何運用人類的基本天賦來發掘真正的快樂和成功。」
──魯道夫.譚茲博士(Rudolph Tanzi),哈佛大學神經學教授,紐約時報暢銷書《超腦零極限》(Super Brain)的作者

「精彩的益智好書,敘事幽默,妙筆生花。如果你今年只讀一本科普好書,就選這本。」
──馬克.威廉斯(Mark Williams),牛津大學臨床心理學的名譽教授及《正念》(Mindfulness)的共同作者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