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啟動了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取消了建國以來長期實行的統購統銷制度,逐步推動農產品流通的市場化,以市場化為核心的一系列改革打破了國有商業和供銷合作社商業在農村流通中的壟斷地位。30多年過去了,我國農產品流通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國家宏觀調控下,一個以市場機制為主導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農產品流通體系已初步建立。然而,隨著“三農”改革不斷深入推進,“小農戶”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仍舊十分突出,成為破解三農問題的關鍵環節。由於長期受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影響和農村生產力水平較低的制約,目前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不足、流通現代化水平不高、流通信息化薄弱、流通效率低下、流通成本較高、農民進入市場難等問題依然十分突出,這進一步帶來了農民增收困難、農產品價格波動劇烈、農產品質量安全等諸多問題,從而影響了居民對農產品的消費,抑制了農業與農村的發展,乃至阻礙了整個中國經濟的現代化進程。因此,在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的情況下,如何進一步深化和創新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解決農產品流通中尚未解決的問題不僅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環節,更是增強我國經濟實力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