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孤獨的獵手 | 拾書所

心是孤獨的獵手

$ 261 元 原價 330

夜晚是安靜的,空氣中有溫暖的雪松氣味。
她完全不想音樂的時候,音樂卻回來了。她靜靜而緩慢地聽著,
她能清楚看見聲音的形狀,她不會忘記它們了。

1930年代美國中部小鎮,啞吧約翰.辛格,和他的摯友分居以後,來到米克.凱利家經營的旅舍租住。辛格一天三餐都在小鎮咖啡館解決,他的溫和平靜與總是善意的微笑猶如黑夜一顆星,成為人們傾訴的對象:富音樂天分的叛逆少女米克、工人革命家傑克、畢生付諸民權運動的黑人醫生考普蘭德,及看似冷漠無謂的咖啡館老闆比夫……這幾個找不到出口的靈魂在聾啞人身上尋求慰藉,以逃離生活窒悶……
麥卡勒斯以梵谷畫作《夜間咖啡館》色調描繪美國三0年代一幅南方社會圖景,一個處於經濟大蕭條、黑白種族不平等、貧富差距明顯擴張的社會。透過幾位主角內心世界,寫透人類精神本質上的孤獨,及人與人之間命定般的無法相互理解,並藉由13歲女孩──米克的音樂天分和她對創作的執著,將人類對於「美」的追求做了淋漓呈現。儘管受限於環境,米克對音樂的熱愛歸於無疾而終,確是無聲而壯麗的一場追求。
每個主角都代表社會上某一典型人物,渴望脫離牢籠、打破不合理制度,顛覆舊有思想,然而種種制約牢不可破,難以超越階級、種族與思想的鴻溝。每一個人都想傾訴,卻苦無知音……他們每個人都像是各自懸在不同位置的星星,因為相近的孤獨之色,看得見彼此,但也只能聊做慰藉,無能為力改變命運。

人物介紹
 約翰.辛格:聰明慧黠的32歲聾啞人,他生命中最好的夥伴是另一個聾啞人──希臘胖子安東尼帕羅斯。同居十年後,安東尼帕羅斯精神異常,被他的表哥送到瘋人院。痛苦無奈的辛格遷居到米克.凱利家的旅舍,展開了另一種生活。
 米克.凱利:對於旋律有神奇的記憶與感受力,在她13歲男孩般的裝扮下藏著祕密:擁有鋼琴、成為女人、當音樂明星、到下雪的外國旅行、傾慕家中的房客約翰辛格……然而一場接一場的家庭變故,使她離鋼琴家與音樂創作的夢想越來越遠,畢竟她只是工廠林立的小鎮上一個普通人家的女兒。
 傑克.布朗特:左傾的紅色革命家偶然來到小鎮,在一處遊樂場工作,常常在布瑞農的紐約咖啡館逗留,認為美國被邪惡的資本主義控制,在這種制度下世界裂成兩半,一邊是受奴役的工人階級,一邊是剝削他者的資產階級,他的使命是讓所有的工人都了解馬克思的思想,進而改善不平等的社會,他熱衷於向辛格闡述理想,過了好久才知道原來辛格聽不見。
 考普蘭德醫生:一生致力於民權運動、期盼喚起黑人覺醒的老醫生,卻得不到周圍的人們包括自己兒女們的信任,黑人們漠視這種奮戰只求安全與溫飽。在他遇見辛格以後,相信辛格是唯一有良知的白人,或許能助他一臂之力,可是他自己的小孩被白人抓了被凌虐,他什麼也做不了,年邁並有肺結核的他注定是一位孤獨的鬥士。
 比夫.布瑞農:夜間也不熄燈的「紐約咖啡館」的老闆,一雙冷眼觀察世事,思考發生的人事物之間的因果邏輯,他的咖啡館是小說的舞台中心,所有的人在這裡相遇、燃起人與人之間互信的火苗,身為老闆的他像一個局外人,只有一件事令他悸動難耐,那似乎是禁忌:中年的他心動於來店裡買香菸的13歲女孩米克。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