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悔錄》,是法國思想家盧梭於1782年出版的自傳,書中毫不掩飾個人的醜行以及真實情感的一面,寫作方式對後世影響深遠。全書分為兩部分,共十二卷,內容是透過盧梭自己坎坷的一生反映社會黑暗對人的虐待和壓迫。
1762年由於《愛彌兒》的出版,盧梭展開長達多年的居無定所、到處被人驅趕的流亡生活,回顧過往生活點滴,於是寫下了《懺悔錄》。
《懺悔錄》分兩部分,上篇和下篇。上篇(第一卷至第六卷)從誕生敘述到1742年盧梭帶著音樂「數位記譜法」從夏梅特到巴黎;下篇(第七卷至第十二卷)追憶的是他登上文壇後的不幸遭遇和被逐出聖彼埃爾島後不得不流亡英國的經過。
讀者不難發現,上、下兩篇的筆調有明顯的不同。上篇行雲流水,娓娓道來,好像是在講故事,而寫下篇的時候,因為作者心情非常憂傷,書中記述的,全是令人痛心的往事,行文處處都流露出抑鬱之氣。由此不難看出《懺悔錄》寫作的重點,雖然事實和景物的記述力求詳盡,但更側重的是內心活動的描寫,這也是《懺悔錄》一書的書寫目的,是使人們準確了解他「這一生在種種不同的境遇中的內心感情」。
1762年由於《愛彌兒》的出版,盧梭展開長達多年的居無定所、到處被人驅趕的流亡生活,回顧過往生活點滴,於是寫下了《懺悔錄》。
《懺悔錄》分兩部分,上篇和下篇。上篇(第一卷至第六卷)從誕生敘述到1742年盧梭帶著音樂「數位記譜法」從夏梅特到巴黎;下篇(第七卷至第十二卷)追憶的是他登上文壇後的不幸遭遇和被逐出聖彼埃爾島後不得不流亡英國的經過。
讀者不難發現,上、下兩篇的筆調有明顯的不同。上篇行雲流水,娓娓道來,好像是在講故事,而寫下篇的時候,因為作者心情非常憂傷,書中記述的,全是令人痛心的往事,行文處處都流露出抑鬱之氣。由此不難看出《懺悔錄》寫作的重點,雖然事實和景物的記述力求詳盡,但更側重的是內心活動的描寫,這也是《懺悔錄》一書的書寫目的,是使人們準確了解他「這一生在種種不同的境遇中的內心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