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俳句選:吟詠當下的美學 | 拾書所

華文俳句選:吟詠當下的美學

$ 270 元 原價 300
東京大學榮譽教授‧正岡子規國際俳句獎評審委員 川本皓嗣、著名學者‧作家 林水福 專序推薦!

本書所提倡的華文俳句借鑑日本俳句中的切與二項組合的結構特質,提供我們一種對世界、對人生別有洞天的觀照視角與表述方式的書寫美學,吟詠當下,瞬間感動。【序一】
俳句常被視為日本特有的一門藝術。然而,如同柔道不再侷限於日本,國際俳句的創作於今也走過了百年的歷史。日本的柔道因著國際化而發揚光大,我們期待俳句的國際化也能發揮相同的作用。

自法國的保爾―路易‧庫舒(Paul-Louis Couchoud)肇始,歐美的俳句介紹者以及haiku(「俳句」的英語音譯)或haïkaï(「俳諧」的法語音譯)的作者將俳句擴展至全球舞台,已經達到令人難以想像的規模。艾茲拉‧龐德(Ezra Pound)等意象主義詩人率先開啟一條通過俳句來創造現代詩歌的源流。依循此源的除了墨西哥的諾貝爾獎得主奧克塔維奧‧帕斯(Octavio Paz)之外,近來還誕生了第一位諾貝爾獎俳句詩人,瑞典的托馬斯‧特蘭斯特羅默(Tomas Tranströmer)。我想不只日本,恐怕全世界都不能對俳句所泛起的漣漪無動於衷了。

華文俳句的歷史並不長。於一九八○年代以後興起的中國漢俳,今日仍被視為是典型的華文俳句。問題是,除了對華文詩歌過於逼促的五七五音定型之外,漢俳並沒有導入多少俳句的美學特點。台灣的俳句發展情形稍微不同,歸因於有在戰時戰前接受日式教育的世代。大約十多年前,長期用日語創作俳句的已故黃靈芝先生獲得了愛媛縣的正岡子規國際俳句獎。我在頒獎的松山市第一次與他見面。印象中黃先生是一位身材削瘦修長、蓄著花白鬍子的老人,滿有中國文人的溫文儒雅。耳聞黃先生當時已創立並在傳授和漢俳不同的「灣俳」,只是後續如何不得而知。

本書的諸位作者以嶄新的方式嘗試「華文二行俳句」的創作。他們於有季語的二行形式中,導入日本俳句的「切」與「二項組合」特點,並且不拘泥於五七五定型的詩體。他們在探索用華文來表現俳句的美學本質,與我在拙作》日本詩歌的傳統》(有中譯本)書中的主張契合,也可視為是該書論點的具體實踐。一年來的創作使他們獲得了寶貴的經驗和成果。我希望未來「華文二行俳句」有更多的作者和讀者參與,並由衷支持他們此等果敢的創舉。

川本皓嗣
東京大學榮譽教授‧日本學士院院士‧正岡子規國際俳句獎評審委員


【序二 承先啟後―開創台灣華文俳句的契機】
洪郁芬以《華文俳句選》示我,囑我寫序。寫序,實不敢當。我不是俳句作家,也不是鑽研俳句者;只是一介日本文學研究者,基於理念相同,為他們勇於嘗試與實踐的精神感動,樂於推薦。

俳句,雖是日本人的傳統詩之一,如川本皓嗣教授序中所言已「國際化」。有英語的俳句,也有大陸稱的「漢俳」,至於台灣呢?日文俳句可上朔至日治時期;而戰後,吳健堂醫師於一九六八年成立日本短歌會「台北歌壇」,後以台北歌壇成員黃靈芝為中心於翌年七月組「台北俳句會」,每月聚會一次,以俳句交流―體現山本健吉所說「問候、滑稽、即興」俳句三大功能之一。其最大成就便是黃靈芝於二○○四年以《台灣俳句歲時記》獲日本正岡子規國際俳句獎。

台灣的華文俳句誕生於戒嚴令解禁後的一九八○年代末,至一九九○年代趨於鼎盛。除了黃靈芝的「灣俳」、同樣有日文俳句創作經驗的詹冰的「十字詩」, 詩人陳黎不僅作華文俳句詩,最近還從英文翻譯《一茶三百句:小林一茶經典俳句選》等,實際的華文俳句寫作人數當不止於此。

這次以吳衛峰,洪郁芬、郭至卿、趙紹球四位的俳句選,有以下幾個特色。

其一、二行書寫。

國際俳句,究竟採幾行書寫?我們常見的是三行書寫,即如大陸的漢俳、英文俳句大都採三行書寫。本書的作品採二行書寫,正如洪郁芬指出,即為表現日文俳句美學結構中至關重要的「一個切」的概念。

其二、建立華文俳句規則。

日本傳統俳句有「季語」之約束。本書作品雖大部分有「季語」,但亦嘗試寫無季語的俳句。俳句是否一定要有季語呢?傳統與現代俳句詩人各有主張,無法定於一,似乎亦無定於一之必要。

華文俳句如堅持要有季語,我想需要建立屬於台灣的季語。季語顯示季節感之外,也是美意識的呈現。台灣與日本的季節感相差甚遠,不宜直接採用日本既有的季語。季語的使用能否固定下來,本書幾位作者還有一段路要走。不過,我相信他們做得到的!

各國詩人當中,不乏對俳句情有獨鍾,且以俳句做詩者。例如:美國詩人蓋瑞.史耐德(Gary Snyder)〈十津川峽谷遠足〉(Hiking in the Totsugawa Gor):「撒尿/凝視/一瀑布」(吳潛誠譯)、〈春〉(Spring):「蜜蜂嗡嗡/輪胎轉動/春泥」(林耀福譯),以及二○一一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詩人特朗斯特羅默從二十幾歲起就對俳句感興趣,他的俳句詩:「幾根高壓線/在結凍的國度張弦/音樂圈的北方之涯」;「一對紅蜻蜓/以緊緊糾纏之姿/搖曳著飛行」(二首皆林水福譯自日文)這是詩人攝取俳句養分後的詩作明證。

吳衛峰在後文中說:「希望各位寫新詩的朋友多多參與,讓我們的華文二行俳句更加成熟,也使華文新詩更加豐富。」這是他們的呼籲與期待,也是我多年來引介日本小說.詩的目的―豐富台灣的文學,甚至全球華文文學。所以我說我們理念相同!

靠著他們的努力耕耘,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的華文俳句、不就連我們的現代詩園地將會是一片繁華似錦!

林水福
著名學者‧作家‧日本國立東北大學文學博士本書導入日本俳句的「切」與「二項組合」特點,並且不拘泥於五七五定型的詩體。作者們在探索用華文來表現俳句的美學本質,並提出六個華文二行俳句的寫作方法。

本書收錄洪郁芬、趙紹球、郭至卿、吳衛峰等四人的華文二行俳句選,同時收錄日本俳句大學校長永田滿德顧問的日文俳句華文翻譯,以嶄新的方式嘗試華文二行俳句的創作。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