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中華民國新詩學會「2017優秀青年詩人獎」得主──陳威宏最新詩集
★時而荒靜,時而壯闊;偶爾擴張月光,偶爾含蓄芬芳;詩人以精煉的字詞刊刻出那些微醺的、呢喃的夢囈,透過76首詩映照出世俗日常。【推薦序】我「詩」故我在/李瑞騰(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
認識威宏多年,看他不停地寫詩,每隔一段時間就就自編自印小詩冊,那麼低調,且日愈精進,總為他高興。出版界稱此為Zine,一位插畫家古曉音著有一本《Zine,我的獨立出版:設計、製作、發行由我決定!》,說這樣的行為獨立、形式自由、印量有限,只與有緣人分享。威宏正是如此,可能印得更少;但對他來說,他完成了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意義是:我「詩」故我在。
現在,他將正式出版第二本詩集《我愛憂美的睡眠》,收入七十六首近作。我發現,他在目次的編排上,除了詩題,他在每一首詩中拈出一詞置頂,可以說是關鍵詞,彷彿是開啟文本空間的一把鑰匙。以〈核果仁〉為例:
威宏拈出的「荒蕪」一詞,出現在首段第四行:氣溫驟降,窗起霧了,因之而生荒蕪之感。這是標準的「物色之動,心亦搖焉」(文心雕龍‧物色),重要的是「時刻」,因而有「詩」。其後二段,一寫寫詩之事,「寫完詩的手/還沒收回/空空的必須抓住點什麼」;一寫剝核殼,「剝開核殼/裡頭憂愁的那個/還是我/兩瓣小小,因告別不了秋季/而有多重皺褶的果仁」,行為動作都有其關鍵時刻,詩意流轉中自有其命意,抓住什麼?發現什麼?威宏接著用核果仁的「多重皺褶」來象喻,有詩眼作用,他進一步說發現自我之不易,以及「只有我/知道」:生命最核心的地帶「皺褶」了――
正層曾疊疊寫著
月亮的行蹤,關於我,缺憾的夢
寫詩是一件什麼樣的事?詩之內涵為何?威宏將不斷地探尋。這詩,當然不只是寫物,更是詠志,從景之「荒蕪」開展,收束於生命之「皺褶」。
我因之而想起,在威宏詩中出現的「詩」、「歌」及其「讀」、「寫」、「唱」,說明他的日常生活中充滿詩,「我用過多的詩來趨近靈魂」(〈撲火〉),「未成句的詩不斷點燃我的眼睛」(〈夢中人〉),甚至於想像,在「世界震毀之前/在石碑上/我們拓下詩人的靈魂」(〈重生〉)。
威宏不經意的告訴了我們,關於他的「寂寞」和「孤獨」。在〈我就算是走過了〉中,他清楚辨認出「寂寞」的厚度,以致於他能「遠離擺脫」:
遠離擺脫:我,任由字裡行間
大徹大悟般迷路,而小巷
複義排列,誰也別想點燈不如捨下那企圖
留下那地圖。
而在〈鍛造:夜之思〉中,他深刻了解「孤獨」這件事必須「容忍」,必須「視己如土/每分每秒地專神拿靈思/燃燒,以熾燄鍛鍊極致的光彩」。
這就是詩人陳威宏。他在他自己的芬芳小宇宙裡,輕唱星夜之歌;或者,一如成為礦物的明亮晶體,「以沉默敘述自身的完美」(〈硫磺:以沉默敘述〉)。
-----------------------------------------
【推薦序】沉溺夢中之美/陳政彥(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詩人的意識調度詩中世界,雖以現實為材料,但透過詩人的想像力裁剪組合,便呈現出更迷人的平行時空。在詩句中,我們依循著詩人的想像,去感知詩人感知到的一切。想像力就是詩人最重要的力量,夢想的能力造就詩境的高度,因此法國詩論家巴舍拉完成地水火風四大元素在詩中表現的考察之後,最終以《夢想的詩學》作為其詩學的集大成,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以巴舍拉的詩學體系來看的話,威宏的詩明顯屬於水的範疇。水的意象在詩集中隨處可見。首先看到的是雨,威宏直接為雨詠史,寫下〈雨史第一章節〉、〈雨史第二章節〉,這仍不夠,詩人甚至要大聲疾呼:「我可以把懷抱裡的黃昏/拿去寫,寫上一千次一萬次/而那場雨仍舊模糊」,怎麼寫也無法窮盡的大雨,匯聚成湖泊汪洋,即使酷熱夏夜,對詩人來說,也不過是:「我們握住同一顆星辰/聞潮濕的夏夜像遙無邊際的海洋」,這由情感與想像匯聚而成的文字之海,是詩人難以逃離的沉溺。詩人自道:
如果我勇敢涉水
如果海是苦,是缺憾的聲響
如果海
是你,我便用沉溺詮釋一生
沉溺是無法自拔,沉入水中也是一種主體進入異世界的轉換。巴舍拉說:「靜觀水,就是流逝,就是消融,就是死亡。」因此不管希臘神話還是中國神話,生死的界線往往就是一條河流。在巴舍拉的詩學體系裏,水象徵通往異界的神祕通道,在威宏的詩中,此一異界往往是透過夜的樣貌展現。詩人說:「彰顯我在夜的罪狀/進入夢的監獄/分分秒秒,一堵苦的磚牆由我組裝」,即使在夜夢之中,詩人仍然難脫離沉溺的心象,唯有透過創作詩,靈魂才能獲得解脫。詩人說:「月光散後,我們成為最後的祭司/眾生靈已遠去,冷寂的夜/隨潮汐的秩序攀附上岸」,我們可以清楚感受到,當日間的秩序不再掌管詩的秩序,詩人要為自己的詩境訂下規則,如同古老的祭司吟唱律法,必須是雨的,必須是夜的。於是乎,詩集第一首詩〈小夜曲‧啟程〉作為叩門磚,早已暗示讀者進入這本詩集,將要經歷一場雨與夜與夢的冒險:
待黑影溶溶
夜色如貓緩慢地潛行
你便能
輕易吞噬我
這一片冷
有夢殘留的月景
威宏將詩集命名為《我愛憂美的睡眠》,想來詩人或許早已體會到自己詩性想像的屬性,不是熾熱張揚,也不屬自由奔放。只是那麼執著地長久思念著,流淌成一片自成一體的文字流域,這是威宏詩作的特色,值得同樣有著水般情性的讀者,一起沉溺。
-----------------------------------------
【推薦序】天光未明,但他的詩亮了/劉曉頤(詩人、中華民國新詩學會理事)
他總在天光未明的時刻寫詩。年輕如他,單純如他,在教書工作與家庭、撫育稚子的窄仄空間裡,生死疲勞,堅持捕捉縫隙之光。蘸著夜汁,一整團夜深的棉麻線,在他筆下,能拉得更黑更緊。在房間深處,他是「一面古銅鏡鎮夜無聲地燃燒」,微妙顛覆了時空。
他曾趁月光最濃烈時,化身「壞透了的霧」,或不時化身為雨,誠實優雅,「伸展身體坦蕩而透明」。憨直坦蕩,他謙卑地看待自己出色的才華。誠實優雅,加一點淘氣。一點清醒的夢幻,一點宿醉的透明。威宏寫著極致精純的詩語言,「熾焰鍛鍊極致的光彩」。
天光未明――帶著疲勞,他選擇在不那麼精準的時分,以精準的詩語言,切割甚至凌剮自己,是以,「滿湧雙手皆是詩歌的血」。複聲歌唱「穩妥的猖狂」,抓著連呼吸也不能決定的「自由的疼痛感」。或者,無人知曉的時分,神祕地玩起自由落體,旋轉抑復墜落,無論長短句或變體的嘗試,他都能駕馭自如,並把持美學節制。
經常疲勞,而他愛憂美的睡眠。回歸到底,他只是一枚小小的,微澀的,有養分的,「憂愁的C」。終究他如此純赤,「剝開核殼╲裡頭憂愁的那個╲還是我╲兩瓣小小」。對於詩的堅持,他也有迷惘的時候,「寫完詩的手╲還沒收回╲空空的必須抓住點什麼」……究竟是甚麼潮濕或偏執的,給了他「難還抵的債」?
他是黑夜,是「比喻的鴿」,以「靈感背負影子」。偏偏他又等待夜,等待「純粹,善的微醺感」。對於文字,威宏秉持高度審慎的詩美學,矜持,而不時詼諧自嘲。「詩人只不過是在紙堆中╲想威武,尋找一枚未曾命名過的影子」威宏自況,但始終無悔。他果敢堅信,「凝視亦是敲響,相信詩的火光」,「我必須使某一刻再次閃亮」――
天光未明――他亮了。他的詩亮了。以最安靜的凝視,敲響混沌。他不是信徒,可是,他的詩,如聖靈翩行於黑暗的淵面。要有光,就有了光。因為,威宏是個真正的詩人。他的詩,不是逃避現實的嘗試,而是一種賦予現實以生氣的嘗試,如曼德爾詩塔姆說,藝術是一個尋找肉體卻發現了詞的靈魂。莫非他的存在或他的書寫本身,就是藝術?威宏的掌紋。威宏的力道。屬於威宏魔幻編織的指尖……其人如此清淨,其詩令人觸痛中驚喜,眩惑中望見天亮。
其人其詩,貫穿密度飽和鍛造的質地,不時有絲虛瞇著眼倒流的細風,流質的穿透。一位真正純粹的詩人,這是我對威宏的禮讚。
這是一本令我驚豔的詩集。
在連詩都偏向浮泛的世代,在連詩壇都已混亂的時代,欣幸擁有這位詩友。
在我經常忙碌疲憊的時期,感恩擁有為威宏新詩集留下推薦文字的機會。因為他,我再次經歷了自己堅信的美好。
這是我們共同的信念與默契。
二○一八年六月十一日
-----------------------------------------
【名家推薦語】
艾蜜莉.狄金生曾寫下一句「心靈選擇了她的社群」,而後詩人袒露其心,由此堅靜不移地,安居其中。對威宏而言,那社群便也是詩、是夜、是眠夢之間的漫遊。威宏自上一部詩集《夢遊幻境》到新作《我愛憂美的睡眠》,夜與夢,絕對是遍佈行句間的關鍵字,思維之角落,以此拮抗於俗世日常,他的詩因此顯現極其內向的敘述氛圍,一如他的人,內斂、真摯、又全心一志;每個隱喻引領著讀者穿梭於夜之幽暗,直探意識底層的夢的解析,握筆的掌紋裡藏有鹿群、雨史、鴿之比喻。然而除夜夢之外,詩人耿耿於心的,始終是詩、是承續此一神聖行業,因此寫詩、讀詩、寫壞的詩、寫少年的詩、趨近靈魂、守候火光、黑夜,或藍色的火焰,「除去寫詩,我該如何記得這一天?」我該如何記得每一夜、每一天,除去了詩?於是讀者將會明瞭,詩之於威宏,終與夢與睡眠同義。
――李時雍(作家)
像銅鏽的鐘擺在廢墟牆面兀自競走,滴答著古老奇奧的語言――某種原始且早已消逝不再被言說的語言,以神祕的波長傳遞聲線再度被詩人聽見。因此在詩人的睡夢裡:月光可以擴張她的牧場餵養文字的牲畜;當眼睛高掛黑夜,故事便能連線成為星座;因為愛,流質的時間亦將永不冷卻。陳威宏以久釀的字詞,對我們說微醺的夢話(或謎言)。讓這些熟成的詩如果實,在語言的攪拌器中壓榨粹瀝,篩漏出屬於他個人靜謐又銳意的香氣。
――姚時晴(詩人、《創世紀詩雜誌》執行主編)
抒情消逝的年代,陳威宏作為一個煉金術士,以日月星辰,以四季,以風雨,以生命的飛揚與沈潛鍛造一個抒情的小宇宙。在這個小宇宙,詩人為我們重新定義色彩、氣味、聲音、光線,彷彿是逸出日常軌道上的夢遊,讓可以歌,可以哭的靈魂都重新得到安頓。
――曾琮琇(臺灣大學中文系博士後研究員)
城中之城,喧鬧之街,讀威宏的詩如仰望星夜之歌,在城市裡有一種奇異的荒靜感,他的詩心接續浪漫派的執著之美:「我飛,我無悔墜落」、「此刻且為我聚散一喜」他的詩情與人同悲:「苦絕的你,何時決定將自己活成╲一枚悲凝的水滴?」他的詩境壯闊萬千:「誰在宇宙讀詩不下雪」他的詩語偶爾飛過新月朦朧派:「夏天輕聲說:勿忘我」。在母親的病房讀威宏的詩,哀傷被詩催眠,寂寥被詩驅趕,詩降下芬芳,甘露灑滿迷宮花園。威宏的詩是心之鏡,反射了心與物外的光暗。靜靜地勾勒著舊憶與纏繞的心線,在耽美的憂傷裡,詩人說:「我沒有那麼甜」。於是我跟著威宏的詩一起「修煉日常的腐朽」,目睹每一個流逝的心地風光,憂美的夜未眠。
――鍾文音(作家)
威宏的詩像一個偌大的潘朵拉盒子,詩人熱切歡迎你打開,好進入他憂傷又美麗的夢境,任何人生風景,他都小心翼翼以詩句珍藏,尤其是,詩的永恆初衷。
――顧蕙倩(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助理教授)★中華民國新詩學會「2017優秀青年詩人獎」得主──陳威宏最新詩集
★時而荒靜,時而壯闊;偶爾擴張月光,偶爾含蓄芬芳;詩人以精煉的字詞刊刻出那些微醺的、呢喃的夢囈,透過76首詩映照出世俗日常。
-----------------------------------------
詩,是療癒的歌,是尋找真理的過程,是天地間等待吸引的一顆小小磁石。
每一首詩歌,都是未完成,它開放指出下一個時刻,另一趟未知的旅程。
-----------------------------------------
《我愛憂美的睡眠》收錄七十六首現代詩作品,分為「預知夜的眼神,我回應」、「孤獨的蜉蝣的雨的考驗」、「打擾。愛聚散」、「祕密徒然的邊境」四輯。此為詩人繼二○一七年《夢遊幻境:我的隱形花園》後,推出的第二本詩集。
★中華民國新詩學會「2017優秀青年詩人獎」得主──陳威宏最新詩集
★時而荒靜,時而壯闊;偶爾擴張月光,偶爾含蓄芬芳;詩人以精煉的字詞刊刻出那些微醺的、呢喃的夢囈,透過76首詩映照出世俗日常。【推薦序】我「詩」故我在/李瑞騰(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
認識威宏多年,看他不停地寫詩,每隔一段時間就就自編自印小詩冊,那麼低調,且日愈精進,總為他高興。出版界稱此為Zine,一位插畫家古曉音著有一本《Zine,我的獨立出版:設計、製作、發行由我決定!》,說這樣的行為獨立、形式自由、印量有限,只與有緣人分享。威宏正是如此,可能印得更少;但對他來說,他完成了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意義是:我「詩」故我在。
現在,他將正式出版第二本詩集《我愛憂美的睡眠》,收入七十六首近作。我發現,他在目次的編排上,除了詩題,他在每一首詩中拈出一詞置頂,可以說是關鍵詞,彷彿是開啟文本空間的一把鑰匙。以〈核果仁〉為例:
威宏拈出的「荒蕪」一詞,出現在首段第四行:氣溫驟降,窗起霧了,因之而生荒蕪之感。這是標準的「物色之動,心亦搖焉」(文心雕龍‧物色),重要的是「時刻」,因而有「詩」。其後二段,一寫寫詩之事,「寫完詩的手/還沒收回/空空的必須抓住點什麼」;一寫剝核殼,「剝開核殼/裡頭憂愁的那個/還是我/兩瓣小小,因告別不了秋季/而有多重皺褶的果仁」,行為動作都有其關鍵時刻,詩意流轉中自有其命意,抓住什麼?發現什麼?威宏接著用核果仁的「多重皺褶」來象喻,有詩眼作用,他進一步說發現自我之不易,以及「只有我/知道」:生命最核心的地帶「皺褶」了――
正層曾疊疊寫著
月亮的行蹤,關於我,缺憾的夢
寫詩是一件什麼樣的事?詩之內涵為何?威宏將不斷地探尋。這詩,當然不只是寫物,更是詠志,從景之「荒蕪」開展,收束於生命之「皺褶」。
我因之而想起,在威宏詩中出現的「詩」、「歌」及其「讀」、「寫」、「唱」,說明他的日常生活中充滿詩,「我用過多的詩來趨近靈魂」(〈撲火〉),「未成句的詩不斷點燃我的眼睛」(〈夢中人〉),甚至於想像,在「世界震毀之前/在石碑上/我們拓下詩人的靈魂」(〈重生〉)。
威宏不經意的告訴了我們,關於他的「寂寞」和「孤獨」。在〈我就算是走過了〉中,他清楚辨認出「寂寞」的厚度,以致於他能「遠離擺脫」:
遠離擺脫:我,任由字裡行間
大徹大悟般迷路,而小巷
複義排列,誰也別想點燈不如捨下那企圖
留下那地圖。
而在〈鍛造:夜之思〉中,他深刻了解「孤獨」這件事必須「容忍」,必須「視己如土/每分每秒地專神拿靈思/燃燒,以熾燄鍛鍊極致的光彩」。
這就是詩人陳威宏。他在他自己的芬芳小宇宙裡,輕唱星夜之歌;或者,一如成為礦物的明亮晶體,「以沉默敘述自身的完美」(〈硫磺:以沉默敘述〉)。
-----------------------------------------
【推薦序】沉溺夢中之美/陳政彥(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詩人的意識調度詩中世界,雖以現實為材料,但透過詩人的想像力裁剪組合,便呈現出更迷人的平行時空。在詩句中,我們依循著詩人的想像,去感知詩人感知到的一切。想像力就是詩人最重要的力量,夢想的能力造就詩境的高度,因此法國詩論家巴舍拉完成地水火風四大元素在詩中表現的考察之後,最終以《夢想的詩學》作為其詩學的集大成,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以巴舍拉的詩學體系來看的話,威宏的詩明顯屬於水的範疇。水的意象在詩集中隨處可見。首先看到的是雨,威宏直接為雨詠史,寫下〈雨史第一章節〉、〈雨史第二章節〉,這仍不夠,詩人甚至要大聲疾呼:「我可以把懷抱裡的黃昏/拿去寫,寫上一千次一萬次/而那場雨仍舊模糊」,怎麼寫也無法窮盡的大雨,匯聚成湖泊汪洋,即使酷熱夏夜,對詩人來說,也不過是:「我們握住同一顆星辰/聞潮濕的夏夜像遙無邊際的海洋」,這由情感與想像匯聚而成的文字之海,是詩人難以逃離的沉溺。詩人自道:
如果我勇敢涉水
如果海是苦,是缺憾的聲響
如果海
是你,我便用沉溺詮釋一生
沉溺是無法自拔,沉入水中也是一種主體進入異世界的轉換。巴舍拉說:「靜觀水,就是流逝,就是消融,就是死亡。」因此不管希臘神話還是中國神話,生死的界線往往就是一條河流。在巴舍拉的詩學體系裏,水象徵通往異界的神祕通道,在威宏的詩中,此一異界往往是透過夜的樣貌展現。詩人說:「彰顯我在夜的罪狀/進入夢的監獄/分分秒秒,一堵苦的磚牆由我組裝」,即使在夜夢之中,詩人仍然難脫離沉溺的心象,唯有透過創作詩,靈魂才能獲得解脫。詩人說:「月光散後,我們成為最後的祭司/眾生靈已遠去,冷寂的夜/隨潮汐的秩序攀附上岸」,我們可以清楚感受到,當日間的秩序不再掌管詩的秩序,詩人要為自己的詩境訂下規則,如同古老的祭司吟唱律法,必須是雨的,必須是夜的。於是乎,詩集第一首詩〈小夜曲‧啟程〉作為叩門磚,早已暗示讀者進入這本詩集,將要經歷一場雨與夜與夢的冒險:
待黑影溶溶
夜色如貓緩慢地潛行
你便能
輕易吞噬我
這一片冷
有夢殘留的月景
威宏將詩集命名為《我愛憂美的睡眠》,想來詩人或許早已體會到自己詩性想像的屬性,不是熾熱張揚,也不屬自由奔放。只是那麼執著地長久思念著,流淌成一片自成一體的文字流域,這是威宏詩作的特色,值得同樣有著水般情性的讀者,一起沉溺。
-----------------------------------------
【推薦序】天光未明,但他的詩亮了/劉曉頤(詩人、中華民國新詩學會理事)
他總在天光未明的時刻寫詩。年輕如他,單純如他,在教書工作與家庭、撫育稚子的窄仄空間裡,生死疲勞,堅持捕捉縫隙之光。蘸著夜汁,一整團夜深的棉麻線,在他筆下,能拉得更黑更緊。在房間深處,他是「一面古銅鏡鎮夜無聲地燃燒」,微妙顛覆了時空。
他曾趁月光最濃烈時,化身「壞透了的霧」,或不時化身為雨,誠實優雅,「伸展身體坦蕩而透明」。憨直坦蕩,他謙卑地看待自己出色的才華。誠實優雅,加一點淘氣。一點清醒的夢幻,一點宿醉的透明。威宏寫著極致精純的詩語言,「熾焰鍛鍊極致的光彩」。
天光未明――帶著疲勞,他選擇在不那麼精準的時分,以精準的詩語言,切割甚至凌剮自己,是以,「滿湧雙手皆是詩歌的血」。複聲歌唱「穩妥的猖狂」,抓著連呼吸也不能決定的「自由的疼痛感」。或者,無人知曉的時分,神祕地玩起自由落體,旋轉抑復墜落,無論長短句或變體的嘗試,他都能駕馭自如,並把持美學節制。
經常疲勞,而他愛憂美的睡眠。回歸到底,他只是一枚小小的,微澀的,有養分的,「憂愁的C」。終究他如此純赤,「剝開核殼╲裡頭憂愁的那個╲還是我╲兩瓣小小」。對於詩的堅持,他也有迷惘的時候,「寫完詩的手╲還沒收回╲空空的必須抓住點什麼」……究竟是甚麼潮濕或偏執的,給了他「難還抵的債」?
他是黑夜,是「比喻的鴿」,以「靈感背負影子」。偏偏他又等待夜,等待「純粹,善的微醺感」。對於文字,威宏秉持高度審慎的詩美學,矜持,而不時詼諧自嘲。「詩人只不過是在紙堆中╲想威武,尋找一枚未曾命名過的影子」威宏自況,但始終無悔。他果敢堅信,「凝視亦是敲響,相信詩的火光」,「我必須使某一刻再次閃亮」――
天光未明――他亮了。他的詩亮了。以最安靜的凝視,敲響混沌。他不是信徒,可是,他的詩,如聖靈翩行於黑暗的淵面。要有光,就有了光。因為,威宏是個真正的詩人。他的詩,不是逃避現實的嘗試,而是一種賦予現實以生氣的嘗試,如曼德爾詩塔姆說,藝術是一個尋找肉體卻發現了詞的靈魂。莫非他的存在或他的書寫本身,就是藝術?威宏的掌紋。威宏的力道。屬於威宏魔幻編織的指尖……其人如此清淨,其詩令人觸痛中驚喜,眩惑中望見天亮。
其人其詩,貫穿密度飽和鍛造的質地,不時有絲虛瞇著眼倒流的細風,流質的穿透。一位真正純粹的詩人,這是我對威宏的禮讚。
這是一本令我驚豔的詩集。
在連詩都偏向浮泛的世代,在連詩壇都已混亂的時代,欣幸擁有這位詩友。
在我經常忙碌疲憊的時期,感恩擁有為威宏新詩集留下推薦文字的機會。因為他,我再次經歷了自己堅信的美好。
這是我們共同的信念與默契。
二○一八年六月十一日
-----------------------------------------
【名家推薦語】
艾蜜莉.狄金生曾寫下一句「心靈選擇了她的社群」,而後詩人袒露其心,由此堅靜不移地,安居其中。對威宏而言,那社群便也是詩、是夜、是眠夢之間的漫遊。威宏自上一部詩集《夢遊幻境》到新作《我愛憂美的睡眠》,夜與夢,絕對是遍佈行句間的關鍵字,思維之角落,以此拮抗於俗世日常,他的詩因此顯現極其內向的敘述氛圍,一如他的人,內斂、真摯、又全心一志;每個隱喻引領著讀者穿梭於夜之幽暗,直探意識底層的夢的解析,握筆的掌紋裡藏有鹿群、雨史、鴿之比喻。然而除夜夢之外,詩人耿耿於心的,始終是詩、是承續此一神聖行業,因此寫詩、讀詩、寫壞的詩、寫少年的詩、趨近靈魂、守候火光、黑夜,或藍色的火焰,「除去寫詩,我該如何記得這一天?」我該如何記得每一夜、每一天,除去了詩?於是讀者將會明瞭,詩之於威宏,終與夢與睡眠同義。
――李時雍(作家)
像銅鏽的鐘擺在廢墟牆面兀自競走,滴答著古老奇奧的語言――某種原始且早已消逝不再被言說的語言,以神祕的波長傳遞聲線再度被詩人聽見。因此在詩人的睡夢裡:月光可以擴張她的牧場餵養文字的牲畜;當眼睛高掛黑夜,故事便能連線成為星座;因為愛,流質的時間亦將永不冷卻。陳威宏以久釀的字詞,對我們說微醺的夢話(或謎言)。讓這些熟成的詩如果實,在語言的攪拌器中壓榨粹瀝,篩漏出屬於他個人靜謐又銳意的香氣。
――姚時晴(詩人、《創世紀詩雜誌》執行主編)
抒情消逝的年代,陳威宏作為一個煉金術士,以日月星辰,以四季,以風雨,以生命的飛揚與沈潛鍛造一個抒情的小宇宙。在這個小宇宙,詩人為我們重新定義色彩、氣味、聲音、光線,彷彿是逸出日常軌道上的夢遊,讓可以歌,可以哭的靈魂都重新得到安頓。
――曾琮琇(臺灣大學中文系博士後研究員)
城中之城,喧鬧之街,讀威宏的詩如仰望星夜之歌,在城市裡有一種奇異的荒靜感,他的詩心接續浪漫派的執著之美:「我飛,我無悔墜落」、「此刻且為我聚散一喜」他的詩情與人同悲:「苦絕的你,何時決定將自己活成╲一枚悲凝的水滴?」他的詩境壯闊萬千:「誰在宇宙讀詩不下雪」他的詩語偶爾飛過新月朦朧派:「夏天輕聲說:勿忘我」。在母親的病房讀威宏的詩,哀傷被詩催眠,寂寥被詩驅趕,詩降下芬芳,甘露灑滿迷宮花園。威宏的詩是心之鏡,反射了心與物外的光暗。靜靜地勾勒著舊憶與纏繞的心線,在耽美的憂傷裡,詩人說:「我沒有那麼甜」。於是我跟著威宏的詩一起「修煉日常的腐朽」,目睹每一個流逝的心地風光,憂美的夜未眠。
――鍾文音(作家)
威宏的詩像一個偌大的潘朵拉盒子,詩人熱切歡迎你打開,好進入他憂傷又美麗的夢境,任何人生風景,他都小心翼翼以詩句珍藏,尤其是,詩的永恆初衷。
――顧蕙倩(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助理教授)★中華民國新詩學會「2017優秀青年詩人獎」得主──陳威宏最新詩集
★時而荒靜,時而壯闊;偶爾擴張月光,偶爾含蓄芬芳;詩人以精煉的字詞刊刻出那些微醺的、呢喃的夢囈,透過76首詩映照出世俗日常。
-----------------------------------------
詩,是療癒的歌,是尋找真理的過程,是天地間等待吸引的一顆小小磁石。
每一首詩歌,都是未完成,它開放指出下一個時刻,另一趟未知的旅程。
-----------------------------------------
《我愛憂美的睡眠》收錄七十六首現代詩作品,分為「預知夜的眼神,我回應」、「孤獨的蜉蝣的雨的考驗」、「打擾。愛聚散」、「祕密徒然的邊境」四輯。此為詩人繼二○一七年《夢遊幻境:我的隱形花園》後,推出的第二本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