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心智結構與中國傳統文化關聯性研究(簡體書) | 拾書所

當代大學生心智結構與中國傳統文化關聯性研究(簡體書)

$ 204 元 原價 234
所謂心智結構就是文化――心理結構,心理就是人的內在心智狀態,文化就是表現出來的存在的樣態。心理塑造了一個文化,即原始的心理狀態塑造了一個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在先秦成立之後又整個的塑造了一個中華民族的內在心智結構,並且這一內在心智結構也已經成為了中國人思維與行為方式的自覺不自覺的方式、模式。1840年以後,中國傳統文化退居到背後,當代的中國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做為深層次的支點,西方現代文化做為顯性的存在;中國傳統文化是做為一種被批判的對象,西方文化(科學、民主等)是做為一種提倡的文化。這樣,一定會造成了中國人心智結構中彆扭的東西。並且,西方的民主、科學一到中國是會走形的。當代西方文化對中國的作用取決於中國傳統的文化佔有人的心智結構之後,人們對西方文化的理解程度。此外,當人們深層次的心智結構被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塑造成型後,若人們喪失了對這種傳統文化的自覺,那麼,就表現為當代中國人的心智結構在它起作用的時候對中國人自己都是不自覺的,他自己都不知道他自己為什麼這麼想事,遇到事情的時候自己為什麼會這麼做。這種不自覺帶來的結果便是傳統文化中的那些消極因素在起作用,進而帶來消極的社會後果,這種消極的社會後果又會加劇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厭惡,進一步造成對傳統文化(本民族文化)更加地不自覺,並且將這種不自覺進一步演化為不自信。那麼中國當代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到底是一個中國人的世界,還是西方人的世界?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都是在如何影響著當代中國大學生的?當代中國大學生的心智結構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聯性問題便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本書通過調查當代大學生的心智結構狀態,進一步分析中國當代大學生的心智結構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聯性是什麼樣的狀態?並且通過中西方的歷史存在、中西方哲學思想的形成、中西方的學術存在樣態的比較,分析中國古代哲學發展的內在邏輯,進一步分析當代大學生的心智結構狀態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