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戲曲 | 拾書所

客家戲曲

$ 298 元 原價 350

 客家戲曲在臺灣戲曲史有一定的重要價值,對臺灣客家文化的象徵意義也是深遠而無法取代。本書為「臺灣客家研究論文選輯」第十一輯,本輯選錄的論文包含「劇種演變」、「配樂設計」、「文本形制」、「演員技藝」四大領域。
探討「劇種演變」的有范揚坤〈山歌並採茶:採茶戲曲外來音樂元素的吸收、內化動態過程〉、劉美枝〈試論客家大戲(改良戲)之興起與發展〉。「配樂設計」有鍾繼儀〈臺灣客家三腳採茶戲唱腔與二弦的運用:以「十大齣」為例〉、歐光勳〈論客家「平板」唱腔板腔化的問題〉、蔡振家〈試論戲曲音樂與認知心理學:以客家戲《喜脈風雲》、《大宰門》為例〉、施德玉〈論客家戲《霸王虞姬》之「三下鍋」腔調〉。
「文本形制」則有莊美玲〈臺灣三腳採茶戲「棚頭」之研究:以《張三郎賣茶故事》「十大齣」為例〉、李梁淑〈客家三腳採茶戲的喜劇藝術及其文化意義〉、蘇秀婷〈客家丑戲《萬事由天(蛤蟆記)》研究〉、楊閩威〈論客家大戲《六國封相-蘇秦》文本與演出的改編〉;「演員技藝」則有林曉英〈客家戲曲的文化經驗與創作實踐:以曾先枝為例〉一篇。從本書研究論文中,可以發現客家戲曲近年的研究情形,已從早先的「實踐面」,即注重個人參與戲班演出經驗的模式,衍伸至探討客家戲曲中的配樂、劇本、演出等範疇,對客家戲曲往後的發展增添了不少多元性。

◎關於「臺灣客家研究論文選輯」
本主題叢書的出版構想,源於客家委員會的學術委員會,目標是將分散於各學術期刊的優質論文,依主題性質加以挑選、整理、編輯,重新編印出版,能讓國內外客家研究學者乃至一般讀者,迅速掌握過去學術界對該主題的研究累積,通過認識臺灣「客家研究」的各種面向,理解臺灣客家社會文化的諸多特質,作為國家與客家族群發展知識基礎。叢書,除了彙整臺灣客家研究的各主題(特色),也望能促進學、政雙方,乃至臺灣民間社會共同省思臺灣客家的未來。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