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點往往在他方:傳奇音樂家布列茲與神經科學家的跨域對談,關於音樂、創作與美未曾停歇的追尋 | 拾書所

終點往往在他方:傳奇音樂家布列茲與神經科學家的跨域對談,關於音樂、創作與美未曾停歇的追尋

$ 378 元 原價 420

創作最初的那一刻是野蠻而無法預測的,
卻在混亂無序中意外找到了連結的力量,帶領聽者走向更遠的地方。


二十世紀重量級作曲家、指揮家皮耶‧布列茲
X
  神經生物學家尚─皮耶‧熊哲
藝術與腦神經科學的交會與交鋒


蔡振家 國立台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副教授(頭銜小字) 專文推薦
王思雅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音樂學系講師(頭銜小字) 審訂

吳家恆                        台中古典音樂台主持人 
沈雕龍                        柏林自由大學音樂學博士
李承宗                        音樂家/神經科學家/愛樂電台「你為什麼會喜歡聽音樂」節目主持
呂繼先                        樂評人
孫家璁                        MUZIK古典樂刊發行人
陳玠安                        樂評人
陳宜鍾                        鋼琴家
黎家齊                        PAR表演藝術雜誌總編輯
──推薦
 
2016年1月,堪稱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藝術創作者之一──皮耶‧布列茲在德國逝世。布列茲的音樂人生從作曲到指揮,始終堅持實驗與創新,如同一道指引愛樂人的光芒。在本書中,布列茲首度與神經生物學家對談,兩人分別從藝術家與科學家的角度,思考美、音樂、音樂生理學與音樂創作,成為探索藝術神經科學的重要一步。

我們始終不了解作曲家、也就是一位創作者的大腦是如何運作的。這就是本書所要解開的「謎」。

藝術創作是不是一種特殊的生理運作與思考過程?如果能徹底了解這些運作機制,是否就能說明作曲家、音樂家、指揮家為何會將某一個音符和另一個音符組合在一起,或決定某一種節奏後面應該接上另一種節奏?為何音樂家總能推陳出新、帶來美麗的曲調並且感動人心?史特拉汶斯基在創作《春之祭》的時候,布列茲在寫《無主之錘》的時候,他們的大腦是怎麼運作的?大腦內的分子、神經元與突觸,和美的感知與藝術創作這類細膩的心理活動之間,又有什麼關聯?

與傳奇音樂家布列茲及神經生物學家尚─皮耶‧熊哲、作曲家菲利普‧馬努利,一同解開這些謎團,通往藝術與科學的交會處。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