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梵林墩去的人 | 拾書所

到梵林墩去的人

$ 342 元 原價 380
你不該躲在屋角裡一個人哭,
年輕人該到梵林墩去。
沒有甚麼地方的風像梵林墩的那樣柔……

尉天驄╱短篇小說集

諸如海明威《老人與海》文字的簡淨與孤寂、貝克特《等待果陀》劇場中前言不對後語的荒謬,又或如雷奈電影《廣島之戀》中不同時空的夢幻交疊……這些受戰後存在主義影響的西方藝術風貌,同時帶動了台灣一代新文藝的各種實驗。從尉大哥的小說裡,便也可以看到一份「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浪遊和尋索。――奚淞


◆回首我們的時代,「人最可悲的是對自己沒有了自由」
一個人只有面臨某種困境,才能體認出羅曼蒂克的情緒的蒼白,只有面對自己的弱點,才能撕去自身的「偽裝」……我們寫作,把作品聚在一起,讓它像一面鏡子照出我們的弱點,一方面也投入世界去作為彼此間的交通。

我的年輕時代所體驗的種種,也許就是這個時代的一些面影吧。――尉天驄


◆一部充滿實驗性、高度象徵,飽含與氣氛的作品
十三個短篇故事,分別代表作者三個階段的小說試驗成就:開首五篇〈母親〉、〈內陸河〉、〈匍匐之秋〉、〈變調的玫瑰〉、〈微雨〉描繪主人翁忽明忽滅的心理狀態,是最純粹的現代主義文學創作;中段〈大山〉、〈到梵林墩去的人〉到〈艾玲達!艾玲達!〉諸篇則是創作生涯代表系列作,大量的對白敷演現代人的心靈風暴;在表面看似「虛無、蒼白、病態」的美學意境之下,實則跳動著對「生命、愛情、自由」勇於探索的年輕心靈。
與前此大不同的壓卷作〈唐倩回台灣〉,屬議題性小說,見證當年文學運動風潮歷變後,一代知識分子們對自身理念與任務的反省。


◆特別收錄
‧姚一葦先生少數幾篇針對小說家作品的討論與批評,論〈到梵林墩去的人〉是重要之一。
‧王鼎鈞先生早年致力小說研究,特寫〈被殺者〉的結局發展,堪為短篇創作的觀摩範例。
‧廖任彰先生專論《尉天驄與臺灣現代主義文學運動》部分章節,貼近閱讀並分析作家作品。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