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來,蜜雪兒親眼見證了近300起死刑執行
關於罪與罰的思辨,這是一份絕對不可略過的證言
■一個目睹死刑的罕見經歷,見證與反思死刑制度的第一手資料。
■一本揉合感性(記者觀點)與理性(制度面執行弊端)的報導文學。
■本書不在探討「反對」或「支持」死刑,而是透過真實故事來思考生命的意義與本質。
我不知道罪犯被處決,是否有讓任何事變得更好?
他的死是否為被害人家屬帶來平靜?正義是否得以伸張?
又或者,在死刑之前,我們全都成了受害者?
亨茨維爾小鎮是個非常特別的地方。它的風景如畫,也是德州司法部的監獄所在,尤其以關押死刑犯聞名,被歐洲媒體稱作「世界死刑之都」。小鎮裡共有七間監獄,城鎮因而圍繞著監獄而發展,監獄體系也成了該市最大的雇主,鎮民多數於監獄就業,本書作者蜜雪兒‧萊昂斯也不例外。1998年,她22歲,以地方媒體身分首度進入監獄報導死刑過程。那時,她覺得受刑人不過是睡著了,相較於被鐵槌擊殺的兩位老人,正義也未免過於失衡。
之後三年,她在目睹死刑執行過程42回之後,蜜雪兒‧萊昂斯積累了在電視上侃侃而談死刑現場的經驗,受聘為德州司法部公關室發言人兼死刑驗證官。十二年內,她親眼驗證近300位死刑犯的生命終結,依法一一記錄死刑現場,近身觀察與探索關於死刑的制度與生命的本質。
起初,基於媒體記者的客觀與專業,蜜雪兒‧萊昂斯還能冷靜地扮演法制上的旁觀者。隨著目睹死刑次數的增加,她心中的疑慮開始浮現出來。她逐漸認識並喜歡某些死刑犯,看著他們死去,嚴密的心防終於敵不住死囚眼角的淚珠與其母親的心碎。成為死刑驗證官(同時成為母親)的她,開始對死刑本質提出質疑──處決犯人是否反而讓我們全都成了受害者?
難得的是,已退休的前任驗證官及公關室主任賴瑞‧費茲傑羅,以共同見識過多起死刑的退役者身分,於本書中回顧了這凡人罕至的歷程,共同探索死刑裁罰的本質。對於死刑存廢爭議,透過作者的第一手記錄,以及個人生命經驗的轉變,無疑是一份不可略過的證言。
■Amazon五星評價節錄:
▶這是一個很好的閱讀體驗。可以藉機瞭解一些最嚴重的罪犯和處理這些罪犯的人。而且,蜜雪兒讓我們知道目睹到數百次的執行後,會怎麼改變一個人。
▶作者並沒有試圖改變任何人看待死刑的立場,但她成功的為讀者了提供充足思考面向。這不是非黑即白的簡單問題,也不僅僅是政治言論或抗議海報上的口號。無論您是贊成或反對死刑,都會從一個親眼目睹死刑執行逾300次的人身上,獲得發人深省的新見解。
▶多年來我讀過的最好的書之一。我哭了,我笑了;我思索並驚嘆於這本回憶錄提及的尊嚴、恩典、友誼和全方位的愛的展現。
「讀完有種惆悵縈繞心頭,讓人低迴不已。」――《休士頓紀事報》(Houston Chronicle)
關於罪與罰的思辨,這是一份絕對不可略過的證言
■一個目睹死刑的罕見經歷,見證與反思死刑制度的第一手資料。
■一本揉合感性(記者觀點)與理性(制度面執行弊端)的報導文學。
■本書不在探討「反對」或「支持」死刑,而是透過真實故事來思考生命的意義與本質。
我不知道罪犯被處決,是否有讓任何事變得更好?
他的死是否為被害人家屬帶來平靜?正義是否得以伸張?
又或者,在死刑之前,我們全都成了受害者?
亨茨維爾小鎮是個非常特別的地方。它的風景如畫,也是德州司法部的監獄所在,尤其以關押死刑犯聞名,被歐洲媒體稱作「世界死刑之都」。小鎮裡共有七間監獄,城鎮因而圍繞著監獄而發展,監獄體系也成了該市最大的雇主,鎮民多數於監獄就業,本書作者蜜雪兒‧萊昂斯也不例外。1998年,她22歲,以地方媒體身分首度進入監獄報導死刑過程。那時,她覺得受刑人不過是睡著了,相較於被鐵槌擊殺的兩位老人,正義也未免過於失衡。
之後三年,她在目睹死刑執行過程42回之後,蜜雪兒‧萊昂斯積累了在電視上侃侃而談死刑現場的經驗,受聘為德州司法部公關室發言人兼死刑驗證官。十二年內,她親眼驗證近300位死刑犯的生命終結,依法一一記錄死刑現場,近身觀察與探索關於死刑的制度與生命的本質。
起初,基於媒體記者的客觀與專業,蜜雪兒‧萊昂斯還能冷靜地扮演法制上的旁觀者。隨著目睹死刑次數的增加,她心中的疑慮開始浮現出來。她逐漸認識並喜歡某些死刑犯,看著他們死去,嚴密的心防終於敵不住死囚眼角的淚珠與其母親的心碎。成為死刑驗證官(同時成為母親)的她,開始對死刑本質提出質疑──處決犯人是否反而讓我們全都成了受害者?
難得的是,已退休的前任驗證官及公關室主任賴瑞‧費茲傑羅,以共同見識過多起死刑的退役者身分,於本書中回顧了這凡人罕至的歷程,共同探索死刑裁罰的本質。對於死刑存廢爭議,透過作者的第一手記錄,以及個人生命經驗的轉變,無疑是一份不可略過的證言。
■Amazon五星評價節錄:
▶這是一個很好的閱讀體驗。可以藉機瞭解一些最嚴重的罪犯和處理這些罪犯的人。而且,蜜雪兒讓我們知道目睹到數百次的執行後,會怎麼改變一個人。
▶作者並沒有試圖改變任何人看待死刑的立場,但她成功的為讀者了提供充足思考面向。這不是非黑即白的簡單問題,也不僅僅是政治言論或抗議海報上的口號。無論您是贊成或反對死刑,都會從一個親眼目睹死刑執行逾300次的人身上,獲得發人深省的新見解。
▶多年來我讀過的最好的書之一。我哭了,我笑了;我思索並驚嘆於這本回憶錄提及的尊嚴、恩典、友誼和全方位的愛的展現。
「讀完有種惆悵縈繞心頭,讓人低迴不已。」――《休士頓紀事報》(Houston Chron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