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島的機會在海洋,
臺灣的機會,在轉過頭來面對海洋。
有人形容臺灣是航行於西太平洋東亞陸棚邊緣的航空母艦,只可惜這艘船上的船員,都因為怕海,而選擇躲在船艙裡,試想,這樣的一艘船將如何航行?又將航向何方?
向海發展是人類的大趨勢,大好機會已經來到島國的我們身邊,來到我們這座轉過頭來就能直接面對大海的寶島。
失去海洋的島國人民,
如同失去夢想只剩現實的人生。
我們是陸生動物,海上活動從心理到生理都需要適應和調整,這是擴大生活領域的跨界行為,當下我們會思考,必要這樣做嗎?必要如此冒險嗎?
當我們做了選擇,那就是生命成長的決心。走出去、航出去的過程,耳際常有濤聲,視野在海面漂泊,心思繫在漂泊深處,我們也許會聽見一首洄瀾的曲子,遇見船邊上演的一齣戲,這航海、遊海、看海的過程,內心將得到有別於陸地的滋養,海洋於是和「生命教育」有了直接牽連。
接觸後會想要認識,認識後會想要關心,我們開始思考,為什麼這海島上有許多人不願意接觸海,也不願意認識海?轉過頭來就是美麗的風景,為何轉不過來?於是有人去說明、去鼓吹:不過冒一點險,付出點代價,就有海闊天空的機會。這就是「海洋教育」。
地球有45億年歷史,至於海洋年齡,從45億歲到只有1億歲的說法都有,無論如何,以一本書,幾萬個字,要介紹如此寬廣深邃的海洋,絕對是不夠的。本書以海洋教育的期望出發,提供給青少年參考的海洋讀本,誠摯希望臺灣的年輕一代,未來能成為真正以海為榮的島國子民。---廖鴻基
◎本書特色
1.首部針對年輕世代設計的海洋臺灣文化讀本,耙梳既往被忽略(刪節、隱匿)的歷史、以全新視角開展多面向主題、重新詮釋海洋與臺灣島嶼的關係,讓年輕世代將此特殊性化為競爭優勢。
2.為年輕世代建構一個「去陸地中心」的海洋臺灣史觀。翻轉附屬、偏狹的島國情結為積極、遼闊的海洋意識。重新錨定臺灣於(世界)海洋的定位,等同於建構臺灣主體論述的第一步。
3.摒除大量資訊數據的堆砌,以邏輯嚴謹但不失趣味的文字風格,培養年輕世代對出版內容之閱讀興趣與識讀力,進而對海洋文化產生共感與認同。
臺灣的機會,在轉過頭來面對海洋。
有人形容臺灣是航行於西太平洋東亞陸棚邊緣的航空母艦,只可惜這艘船上的船員,都因為怕海,而選擇躲在船艙裡,試想,這樣的一艘船將如何航行?又將航向何方?
向海發展是人類的大趨勢,大好機會已經來到島國的我們身邊,來到我們這座轉過頭來就能直接面對大海的寶島。
失去海洋的島國人民,
如同失去夢想只剩現實的人生。
我們是陸生動物,海上活動從心理到生理都需要適應和調整,這是擴大生活領域的跨界行為,當下我們會思考,必要這樣做嗎?必要如此冒險嗎?
當我們做了選擇,那就是生命成長的決心。走出去、航出去的過程,耳際常有濤聲,視野在海面漂泊,心思繫在漂泊深處,我們也許會聽見一首洄瀾的曲子,遇見船邊上演的一齣戲,這航海、遊海、看海的過程,內心將得到有別於陸地的滋養,海洋於是和「生命教育」有了直接牽連。
接觸後會想要認識,認識後會想要關心,我們開始思考,為什麼這海島上有許多人不願意接觸海,也不願意認識海?轉過頭來就是美麗的風景,為何轉不過來?於是有人去說明、去鼓吹:不過冒一點險,付出點代價,就有海闊天空的機會。這就是「海洋教育」。
地球有45億年歷史,至於海洋年齡,從45億歲到只有1億歲的說法都有,無論如何,以一本書,幾萬個字,要介紹如此寬廣深邃的海洋,絕對是不夠的。本書以海洋教育的期望出發,提供給青少年參考的海洋讀本,誠摯希望臺灣的年輕一代,未來能成為真正以海為榮的島國子民。---廖鴻基
◎本書特色
1.首部針對年輕世代設計的海洋臺灣文化讀本,耙梳既往被忽略(刪節、隱匿)的歷史、以全新視角開展多面向主題、重新詮釋海洋與臺灣島嶼的關係,讓年輕世代將此特殊性化為競爭優勢。
2.為年輕世代建構一個「去陸地中心」的海洋臺灣史觀。翻轉附屬、偏狹的島國情結為積極、遼闊的海洋意識。重新錨定臺灣於(世界)海洋的定位,等同於建構臺灣主體論述的第一步。
3.摒除大量資訊數據的堆砌,以邏輯嚴謹但不失趣味的文字風格,培養年輕世代對出版內容之閱讀興趣與識讀力,進而對海洋文化產生共感與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