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研縱橫109期 | 拾書所

婦研縱橫109期

$ 108 元 原價 120

  在臺灣以往的求學過程中,男性往往比女性更易受到教師與家長的鼓勵,投入於較多元的體育活動。離開學校場域進到市民運動中心,以臺北市近八年的統計數據來看,亦呈現男性使用者略多於女性的情況。究竟我們能如何看待這樣的差異?是否有相關法規鼓勵女性參與運動?科技的發展對於身體的探索是阻力或助力?這些問題都將在本期的「運動與女性培力」專題中進行討論。專題主編曾郁嫻邀請到四位任教於運動相關科系的教師,提出她們的研究觀察與分析。

  鍾怡純一文首先介紹了美國重要的第九條教育修正案,使不同性別間的運動機會與資源比例開始受到檢核,對女學生的運動參與提供不少助力;其次由不同時期的三波女性主義,對過去發展目標提出修正與批判;最後是對臺灣體育教育的省思。第二篇姜穎的研究,讓我們很清楚的看到臺灣在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由健身俱樂部轉換到市立運動中心的過程;並藉由多項統計數據與文獻的爬梳,指引後續運動社會學中「性別」可以放置的方向。

  陳渝苓的文章更進一步拓展身體移動的範圍,指出在父權體制之下,「旅行」如何成為現代女性實踐身體活動的自由。最後,徐珊惠的研究加入了「科技」的媒介,提出究竟科技將產生更為控制的身體形構過程,亦或能幫助我們對於性別化、個人性與身體關係的認識?期許透過這些專文的討論,能帶給讀者對於運動與女性培力議題,更多角度的思考。
 
  本期第二個主題重點,放在今年七月剛完成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第3次國家報告。葉德蘭觀察到此次審查委員提出總結意見與建議的不少新貌,並仔細檢視了文件中有關動詞與副詞的使用情況,整理出五個由委員深表關切並優先建議的工作事項。同時,在葉教授今年開設的婦女與性別研究學分學程「國際人權公約報告審查實習」暑期密集課程中,安排同學前往國家報告現場進行觀摩,本期也收錄了三篇優秀的心得報告。

  張庭瑋與許祐瑋一文整理了審查委員與政府官員對於CEDAW在臺灣法律位階及適用情形的討論,以及有關反歧視與司法近用的議題。林邑丞、張雅程、許瑋育與楊鈞傑,分別就歧視言論、人口販運、女性教育權與女性薪資主題進行探索。吳明潔、李玫萱與黃品學則從審查委員會、NGO和政府官員之互動探討審查委員的角色。三篇文章能讓我們對於審查委員會進行的過程,有更多的認識與理解。

  此外,近年臺灣的長照議題越來越受到關注,但相關討論尚未加入對於同志需求評估的分析。洪宏透過高齡長期照護碩士論文研究期間,投入六色長照的同志遊行,希望此議題能更被許多人關注;並以問卷作為調查方法,初步歸納出同志在長照服務中的需求,期待體制能朝照護平等與友善接納的方向邁進。

  本期的活動報導收錄兩篇精采的學術工作坊與演講。張峻臺記錄了「亞洲酷兒比較研究工作坊」,主講人皆從事東亞各國跨地區的比較研究,企圖從中獲得方法學、理論框架與在地脈絡的學術貢獻,以補充現有以歐美作為研究對象或理論基礎的不足,並提出關於婚姻平權、酷兒家庭、身分認同、公民與企業等具開創性與洞見的分析。

  林苗玄與平雨晨記錄了「去殖民的性別研究:東西方女性主義者的對話」講座,會中就亞洲女性進入美國任教時所遇到的種族與性別議題,以及同志成家計畫性生育的方式進行分享。

  從運動與女性培力、CEDAW第3次國家報告、同志長照,到跨國比較研究,本期的文章議題多樣而豐富。期待能讓讀者吸收新知識,更作為未來婦女與性別研究開展與深化的基礎。

Brand Slider